虽然从年初就预测到了市场的颓势和惨状,许多零售企业仍然“欲罢不能”,尽管放慢脚步,却不能避免关店的命运。
连沃尔玛也将今年开新店的面积缩减30%,并表示“走得太快了,已经走在了自己的前面。”更不用说近日陷入各种传闻的家乐福和TESCO乐购,前者因关了几家店也被行业敏感地解释为退出中国市场,后者则因地产业务拖累零售业(详见本期B3版)而关闭地产板块业务。
外资零售商的这些花边新闻还不算太严重的,反观内资零售业,即便是一线城市的北京也难以扭转消费体量的下滑。
北京商业信息咨询中心监测信息显示,北京65家重点百货企业上半年实现商品销售额368.1亿元,增长仅为5.9%,销售负增
成都某零售企业因手里有不少现金流,加之觊觎商业地产暴利许久,今年初终于大手笔涉足,在成都市中心准备上演一出商业地产大戏。
但戏还未上演,意外就来了。
由于市中心的原商业城的拆迁、补偿数目完全超出了这家企业的预算,再加上今年政府对地产项目的严格调控,以及成都商业地产本身竞争惨烈,这家企业的项目迟迟开不了工,之前的招商计划也都泡汤,关键是资金链也紧张起来,目前货款已经拖欠供应商近半年了。无奈之下,这家企业只好向员工进行了第二次集资,更可悲的是,目前他们自己也不知道,该项目能否正常启动。
这仅是中国众多企业在商业地产泡沫中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许多手握现金的零售企业纷纷进军商业地
尽管中报成绩显示同比增长约9.6%,净利同期减少约24.6%,差强人意的“期中考”并没有阻碍京客隆再次冲刺A股。
作为在港股上市的零售企业,区域零售龙头京客隆对于A股似乎有着别样的情感。2008年2月26日京客隆成功地从香港联交所创业板跳到了主板后,其回归A股的风声就不断传来。
2011年10月冲刺A股失败后,京客隆今年5月再次将回归A股提上了日程。7月13日到19日,在证监会公布的在审企业名单中,京客隆赫然在列。京客隆对于A股如此执着,背后到底是“缺血”还是品牌效益呢?
执着的A股计划
2010年京客隆首次递交了A股IPO申请,但是因为关联交易等原因于2011年1
关店、裁员、合并地产业务,被并购传言四起
乐购不乐
□ 本报记者 赵晓娟
关店—关店—关店—陷入被收购的流言。让中国许多本土零售商没有想到的是,昔日的老大、教父级别的外资大佬如今一个个处于风口浪尖。
先是家乐福在上半年频繁地关掉几家门店后,即将被华润收购的流言就立刻传出。现在轮到了英国零售商TESCO,其日前更是传出要转让给中粮集团下属子公司的消息。
多事之秋
相对于往年在媒体镜头和公众视野中积极开拓、节能减排等正面形象,TESCO乐购超市今年却有些不顾“脸面”,被爆出了各种负面消息,包括裁员、合并地产业务等,尤其是今年不断关店的动作,让人浮想联翩。
京东与苏宁、国美在电器的线上线下价格战打得是不亦乐乎,似乎掩盖了京东及其他电商在生鲜上继西红柿营销后的首战:大闸蟹的比拼。
日前,京东宣布与苏州大闸蟹协会合作,亚马逊鲜码头则推出了泰国香草捆绑、提供防伪戒指和吃蟹工具的大闸蟹套装……
不仅是大闸蟹,记者在各家电商网站上发现,各式水果蔬菜肉类也纷纷上线。一向被实体超市认为是下个盈利增长点的生鲜产品终于开始被电商大佬们选中,成为争夺的对象。
高端的线上生鲜
带点营销气息的京东爱情故事余温还没有消散,作为主角的西红柿已经悄然被大闸蟹挤到了台下。
其实,京东商城并不是“第一个吃生鲜螃蟹”的电商。从去年底开始,1号店生鲜
在各便利店厮杀得眼红时,上海的便利店玩家们也许要停下来,听听风声了,因为政府开始“插手”便利店选址了。
近日,有消息称上海有望于年底出台《连锁便利店服务质量规范》。知情人士透露,《规范》主要是针对流程性、规范性的事项,对便利店服务形象、商品、服务人员、店铺环境和商品质量等进行规定。
在各大便利店争相角逐的上海,该消息的发布,在一定程度上对便利店的整体发展大有裨益。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多名业内人士表示当前上海便利店的服务质量尚可。但激战正酣的上海便利店陷于水深火热中,出台相应的规范十分必要。然而《规范》到底能起多大作用,真正避免恶性竞争还是扼杀市场自由竞争的细胞,并无明确答案。
创业者与投资人正由原来的同床异梦变成公开对抗。
俏江南与鼎晖互相谩骂,吴长江与赛富亚洲基金、高盛等对雷士照明控制权的争夺等等,这让逐利的资本在创业者眼中变得更加肮脏与冷酷……
“但这就是游戏规则,既然接受了资本,就得遵守游戏规则。”曾经接受过软银赛富投资,并和其共事四五年的的环球天下教育科技集团首席执行官张永琪对记者表示。
事实上,近几年屡屡出现的投资人与创业者的纷争,看似偶然,实则必然。只是,在经济环境大好、资本市场红火的假象下,很多矛盾就暂时遮盖。而经济一放缓,资本市场环境一恶化,纷争顿起。
创业者需改草莽本色
在国外,公司治理机制很健全,股东大会授权董事
三江购物:理想丰满现实骨感
出乎意料地,在三江购物半年业绩出来的时候,其股价并非像其他零售业个股一样下跌,反而还略微上涨了几毛钱。
早在7月中旬,三江购物便发布了半年业绩快报:2012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 06亿元,同比增长2.18%,其中,主营业务收入25.95亿元,同比增长1.96%;净利润和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分别增长15.40%和24.75%。
表面上看,营业利润同比增长比率远高于收入2.18%的增速,光大证券分析认为主要是由于公司毛利结构改善且费用控制合理所致。
而纵观三江购物这半年来的所作所为,2012年上半年,新开业门店1家(清泉店)
上海虹口区某小区周围的两家好德便利店的灯,自上个月熄灭以后就再也没有亮起来。
这已经不是第一家关门的好德便利店,盘踞上海多年的上海农工商,面对日益高涨的成本不得不关店调整战略了。
但外资便利店在成本大山前却并没有停止扩张的脚步。与好德隔了一条街的罗森新店正在紧张地装修中。
小小的便利店引发了内外资零售企业的争夺。是扩张还是潜伏,是流血开店还是忍痛关店,内外资便利店上演了又一出冰火两重天的大对决。
巷口争夺战
内外资便利店连锁企业都在疯狂抢夺市场,卡位战的刀光剑影正在进行。
“随着当前大卖场销售额的逐渐下降,而成本的上升,很多企业纷纷看好便利店市场的发展前
在7月份,在大多数零售企业不忍看到自己上半年业绩的时候,国家的“大动作”终于出手了:《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通过了,工商用电用水同价、免征蔬菜增值税等降低流通环节费用的一系列措施即将推行,这对于处在“水深火热”的零售大环境中的零售业,似乎是一杯清凉的“夏日特饮”。
不过,这些措施能否在2012这个“特困年”将零售业的潜能再度释放,在具体政策的执行过程中,是否真的能为零售商“减负”,却仍然有许多不一样的声音。
事实上,在过去零售业高速发展的数十年,在门店数急速扩张、营业额逐年攀升的时代,这些政策什么时候到来或者会不会到来,在许多零售商看来,
南京中商:成也地产败也地产
整个7月份,对于在A股混迹12年的老股南京中商而言,依然惊心动魄。
此前一个月,因祝义才要约收购并增持,南京中商在6月19日冲到了历史最高的33.33元,接下来发生的,则让人有些迷惑。
跌停发生在7月10日,当时并没有业绩预告,也没有中报发布,南京中商却遭到疯狂减持,都是机构所为。
而4天之后的7月14日,南京中商发布中期业绩报告:公司1-6月实现营业收入28.97亿元,同比减少3.72%;实现营业利润2884.68万元,同比下滑65.16%;实现净利润842.71万元,同比下滑5.45%;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公司的净利润为1080.65
每年7、8月,汛期来临。
在中国东海的渔船上,总会出现许多陌生的面孔。这些人一边参与渔民捕鱼的过程,一边拍照、记录着各种数据。他们不是电视台的记者,也不是政府部门的考察人员,而是北京一个超市自有品牌部门派出的员工。
从概念到操作已经有10多年历史的自有品牌并非新鲜之物,甚至许多超市将其视为鸡肋。然而成本不断高企和经济环境恶劣让零售企业又将目光转向了自有品牌。有人说,PB(自有品牌)新时代正在到来。
神秘捕捞队
北京超市发亦是自有品牌的积极探索者。其自有品牌部派出去的员工从东海的渔船上考察回来了。更重要的是,他们带来了400万吨签好的带鱼合同。
与以往做自有品牌
编者按:又是“丑媳妇”见“婆婆”的时候,半年一过,企业的半年报或者业绩预告也要出炉了。不过在零售业,似乎已成了一条定律:谁出报告谁下跌。
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电子商务蚕食传统零售空间、零售企业增持空间受压制等多方面影响,A股上市的零售企业最近表现都不太好,零售板块估值已位于历史底部。而零售企业的业绩也在一路阴跌中,让人揪心。
永辉:历史最低有多低?
7月4日到13日,永辉在A股终于跳了水,而且是八连阴,从4日的27.6元到13日最低一度到22.05元,这跟2011年6月11日的21.83元相比,还不是历史最低。
然而下跌并没有因此而停止,从18日到24日,新一轮的下
作为一家区域零售企业的老总,吴金宏的金好来超市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所辖的一个县级市——巩义。这两年,随着一二线零售巨头的渠道下沉,巩义市的零售业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外来面孔。
相比董事长吴金宏的苦恼,河南金好来的员工对这些竞争对手的到来却有点“欢欣雀跃”。这些员工知道,按照这两年的惯例,在巩义市这样一个不过两平方公里面积的城区内,每进驻一家竞争对手就意味着金好来的员工要涨一次工资。
面对涨薪,吴金宏已经有点身不由己,“2011年,员工工资上涨35%,已经将企业一整年的利润全部吃尽,而随着家乐福和永辉的进驻,新一轮的涨薪还将继续。”
可惜,让吴金宏困扰的,还不止这些。
与富
在“谣言”传播了5年之久、本地小便利店企业倒了一茬又一茬之后,7-11终于“犹抱琵琶半遮面”地来了。
令人有些意外的是,以7-11向来谨慎的风格选择了青岛这个北方东部沿海、甚至算不上二线的城市,似乎有些冒险。而青岛市场便利店的容量还有多少、未来潜能是否能支撑7-11在此“舞刀弄枪”还都存在不确定因素。
而惟一确定的是,对于青岛的便利店企业而言,7-11这次是真的来了。
狼真的来了
早在便利店市场还处于萌芽状态的2007年,就传出了7-11进军青岛的传言。到了第一家日资迷你岛便利店开进青岛的2009年,7-11仍然属于“被来了”一列。
直到2011年,“7-11
编者按:面对业绩下滑最高达20%的严峻现象,没有哪个零售企业的心情是轻松的。
这一轮威胁,远比金融危机时期要大得多,几乎所有的业态销售都在不同程度地下滑。低成本时代的终结,更是无情地拿走了零售业这一劳动密集型行业的一大优势。
怎么办?
《超市周刊》推出的“应对危机——我来了,你在哪?”系列报道,正是要让业界了解到企业在面临经济增速减缓、业绩下滑严重的危机时,如何应对成本上涨,如何挖潜增效,还需哪些政策扶持。
成本,还是成本。
因乱收费的罪名被几部委“严打”后,许多零售企业对于降低成本开始有些茫然了,租金仍然在上涨,员工隔三差五要求涨工资。
超市
地铁商业一向是商家必争之地,一向擅长玩多品牌、多业态的华润万家也忍不住出手了。日前,华润万家正式对外宣布:华润万家便利店进驻杭州地铁1号线,开启华润万家在杭州的便利店业态。
作为刚入杭州的新人,一向擅长大型商超的华润万家,在港深地区经营着100家左右的便利店。而在全家、喜士多等便利店巨头虎视眈眈的杭州市场,华润万家便利店能否顺利融入江南的西湖美景中,现在依然是个问号。
线上布局
“地铁一响,黄金万两”,西子湖畔的杭州地铁1号线便利店的争夺更是因为7-Eleven、全家、快客、华润万家等知名企业的加入而显得尤为激烈。最终华润万家以3060万的高价拿下杭州地铁1号线29个连锁
在表面的繁荣下,商业地产正在一步步陷进空置的泥潭。
2008年开业的沈阳百联购物中心,开业4年仍十分冷清;北京五棵松地区的华熙乐茂,5年前就已建成并招商,但时至今日仍未改变大面积空置的命运;位于东直门地区的国盛时尚购物中心,曾多次宣布开业时间表,但目前仍处于停业状态。而对于西三旗的龙旗购物中心,有专家表示,其空置状态只能用恐怖来形容。
更加奇怪的现象是,一面是商业地产的空置率在逐年上升,一面却是大批商户被挡在门外,有专家表示,商业地产开发的同质化是酿成其尴尬现状的根源。
望“洋”兴叹
做家纺生意的蔚女士最近正为自己开店还是进购物中心而犹豫不决,从她的本意来说,她更希
从7月1日起,万达集团将其百货系统“万千百货”更名为“万达百货”。据介绍,此举是出于商业层面考虑,由于万千百货品牌辨识度较低,更名后的万达百货将借势万达品牌进一步扩大自身影响力。
无独有偶,日资企业永旺集团旗下的超市——吉之岛、佳世客(JUSCO)以后也可能统统变身永旺超市。
对此,永旺集团的解释是,虽然永旺集团旗下的超市都叫JUSCO,但在香港和广东的JUSCO翻译成中文叫“吉之岛”,在北方部分地区消费者心中“佳世客”这个名称比较深刻。统一名称为AEON(永旺)超市,以打造单一品牌效应。
当然,单一品牌可能产生的消费印象更强烈,也不会给消费者造成误解。不过,国内许多以多
电商与物流相互跨界
线上零售落地?
□ 本报见习记者 陈红杏
IPO、店庆……京东商城的出镜率一直很高。但6月25日,京东商城首批获得国家邮政局颁发的快递业务经营许可证,再一次将其推到了闪光灯的最前面。
电商企业开始做物流,物流企业开始玩零售,而零售企业也逐渐开通了网络业务。电商、物流、实体零售一个都不能少,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更好地“落地”。
然而,真正做到这“三网融合”的企业又有多少呢?
跨界游戏
从争夺快递牌照到价格大战,电商企业最近可谓是你方唱罢我登场。
然而,电商业绩的飞速增长也引发了物流、仓储等一系列问题。其中让消费者抱怨最多的当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