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辉非公开发行股票审核通过不到一周,李建波的辞职公告也浮出水面,作为离任前的最后一件要事,也算做得圆满。
渠道之争不会持续太久,因为整个社零指数完全进入低速增速,以往靠网购拉动社零增长的模式也要终结。
2015年各零售企业财报陆续出台,关店、裁员、业绩下滑、利润大减……,有怪经济不景气的,有骂阿里马的,更多的是拿自家的员工开刀的。
作为零售渠道商原本应背负着为消费者提供更好产品,而改变制造商生产粗放型发展的重任,事实却是这几十年来零售渠道商一点都不懂得撩妹。
“粉红春天”作为卜蜂莲花运作的一个新概念这几年去悄然崛起,我们可以看到这几年“粉红春天”的销售数量及业绩都出现大幅度的提升,2014年“粉红春天”档期销售增幅超过100%。
其实未来三年格局大家都可以猜到,只是心中的不安难以抚平。外资还是大润发、沃尔玛等,国企还是华润、百联,民企则是永辉、物美等,市场占有率前列的企业不会有变化,只是名次会有变动。中小规模零售企业会有销售额大幅上升的企业出没,但始终难以对这些巨头构成威胁。
由于零售行业过去很少对宏观数据进行研究,对于一些数据的过往及代表的意思理解停留于字面上的自我解读,得出的结论也就各异。那么2015年经济数据与零售发展又有什么关联呢?
实体行业的相对低迷,让一些两会代表把目光转向获取财税支持,比如参照高新企业的15%等。实体零售已经达到转型临界点,但前期升级成本较高且不一定成功,不升级更是等死。
物美如果想再现当年雄风,那么意味着物美并购的家数不应低于2006年的3家,且有一家上市公司,不然并购的标的物要超过2006年并购标的物,才能引起轰动效应。
零售企业开始放下身价,主动吸纳其它行业精华。但创新不是花瓶,空有太多概念,不能做到夯实,创新只不过多了一个失败者。
2016所谓的实体翻身年,虽然机会已到,但却可能跟很多零售企业无关,倒闭的倒闭,被收购的收购。在资本的推动下,零售份额只会更加集中。
全国四处开店扩张,网商、微店、京东到家全部介入,永辉超市近年来一边线上线下渠道全面推进,一边推动供应链建设,试图双轮驱动全面占领市场。
双十二BAT火力同时布局于线下交锋,体现出巨头们对于未来前景的焦虑。从效果来看,实体店有奶便是娘,虽然积极参与到红利分享当中,但忠诚度极低,像永辉超市等都是脚踏两只船。这也就使得未来电商将进一步加大对实体店的并购,不是同居就是搞基。
永辉超市在西北有6家店营业,新签约6家店也在西安,出现集中屯兵现象。本次兵马未动,却供应链先行。
面临资本断炊后,线上引流成本又居高不下,且忠诚度极低,基本是有促有销,不促不销的局面。电商纷纷寻求成本更低的引流渠道。不论京东与实体店的各种合作,还是当当的自建实体店,背后的逻辑都是引流,以及换个花样讲故事,以便吸引新一轮融资进场。
供给侧改革几天之间占据各媒体版面,甚至中央9天4提,“供给侧改革”到底是什么?,将对未来的零售格局产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当当网被亚马逊开实体店给逼疯了?早已沉沦的当当网不甘心当一只寂寞的鸭子,要靠绯闻搏出位吗?
3000多家,占比60%,都在亏损,几乎没有什么行业像影城行业亏损面如此之大。超市、百货等实体行业虽然经常呛声业绩下滑,但只是下滑而已,大多企业至少还能维持盈利。为何就很少听说影城行业怨天尤人呢?
话说江湖曾传闻有一种会员制业态叫迷你会员店,曾出没于各国游离各业态中而处于不败之势,后来离奇失传,以致江湖中长期将会员制商店等同仓储会员店。
物美尚佳不可能一边要前台销售毛利,一边又对供应商支持的后台毛利念念不忘,实行两者双杀。关键时刻还要站队的,哪怕打破供应商区域价格体系。如果还是卖场那一套,还不如回去专心做卖场,反正卖场空间还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