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5日
评论数(0)出品/联商专栏
撰文/联商高级顾问团主任周勇
图片/联商图库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零售业在流通中的地位不断提升,首先得益于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连锁经营发展,超市、大卖场、便利店、购物中心、奥特莱斯、专业专卖店等众多新业态不断涌现,通过连锁经营实现了规模化发展。与此同时,药房、杂货店、五金店、菜场、菜店、食品店、批发市场等传统流通形式也没有被淘汰,大部分还活得好好的,很多杂货店的盈利水平甚至高于连锁便利店。
2000年,中国连锁经营协会首次发布《中国连锁百强榜单》,即《1999年中国连锁百强榜单》。1999年连锁百强榜只有97家公司。前五位分别是:联华超市、华联超市、三联商社、农工商超市、武汉中商,排在最后一位的是:苏州百汇,实现销售1.07亿元,36家门店。
联华超市当年销售73亿元,门店606家,按此计算,单店日均销售约3.3万元,属于中小超市业态。当年农工商超市的销售额是32亿元,106家门店,单店面积相对较大。当时农工商超市为了避开与联华、华联的正面交锋,主要在上海市郊发展,所以店铺面积较大。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农工商超市于1999年在金沙江路1865号总部基地开出了上海第一个内资大卖场,即农工商超市118店,喊出了“中国人自己的大卖场”的广告语。边上的麦德龙扬言“三个月打败农工商”,但结果是麦德龙外方老总换岗。
1995年到2005年,是我国内资连锁超市发展的黄金时代。那时候的内资,虽然人才、技术、模式、管理、商品、营运等各个方面都不如外资更有优势,但却很有自信,坚信我们能有生存与发展的机遇。所以,胆子特别大,敢想敢为,勇往直前,如飞蛾扑火。而且特别谦虚,善于学习,向麦德龙学,向家乐福学,向沃尔玛学,哪儿开新店就飞过去看,甚至专程到德国去看阿尔迪。其实也就学了一个外形,内在的东西根本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学到手。就是这种积极向上的学习精神推动了我国零售业走向繁荣,那是我国零售业黄金时代的开始,连锁百强的销售规模每年以接近50%的速度递增。
后来规模做大了,就开始“傲慢”起来,坐井观天,固步自封,自以为是。做第二、第三的主,一心想赶超老大,处处与老大比高低,越比越觉得自己比老大还大,比着比着就被消费者遗忘了。
如今的区域零售商也具有那种积极向上、注重实效的学习探索精神,而且报团取暖,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技术应用,洞悉消费,转型升级,所以近年来获得了良好发展。
这是我国零售业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教训:傲慢守旧是死路,低调创新是活路。
2005年,“连锁百强”的社零占比首次突破10%,由上年的8.40%提高到10.38%。略高于10%的社零占比连续维持了6年,2010年为10.57%,其后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到2019年为6.32%。其中,2006年是连锁百强年销售额增幅的一个拐点,连锁百强销售额增幅突然从上年的42%下降到了26%,其后的销售增幅连续多年持续下滑,2015年连锁百强的销售额甚至出现了绝对值下降的情况,从上年的2.10万亿元下降到2.06万亿元。大概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连锁百强的销售增幅出现了两个概念:两年百强销售总额比较的增幅(较小)以及公布出来的百强企业在不同年份的销售变化(稍大)。
如2017年连锁百强销售额2.18万亿元,2016年百强销售额2.11万亿元,百强总体规模实际增长3%,但百强排行榜显示的销售增幅却为8%。2007年百强销售额首次突破1万亿元,到2019年为2.6万亿元,但社零总额的增长更快,1978年我国社零总额1558亿元,13年后的1992年社零总额达到万亿,11年后的2003年达到5万亿,5年后的2008年达到10万亿,4年后的2012年达到20万亿,3年后的2015年到达30万亿,4年后的2019年到达40万亿,能级一次比一次大,升级一次比一次快。在强劲的我国内需发展中,为什么连锁百强的发展如此乏力?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上述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中国连锁百强
我国流通在1990年之前以批发为主导,政府召开以流通为主题的会议,批发企业代表总是坐在前排,在零售业态方面则是以百货为主导,尤其是在特大城市如上海,零售的主渠道是国有企业的号码店,百货、食品、粮油站等都按照号码来区分,如第一百货、第十百货、食品一店、食品二店,等等,当然也有一些百年老店。
从1991年上海内外联综合商社创办联华超市(当然超市在我国的发展历史比这更早)起,零售业逐渐形成了以超市为主导的市场格局。直到电商出现,超市才遇上了强劲的对手。我以为:入世给我国零售业的影响,心理冲击大于实际冲击;电商对我国零售业的影响,实际冲击大于心理冲击。
2003年,创办淘宝是我国电子零售的元年。1998年3月,中国第一笔互联网网上交易成功;我国三大门户网站与BAT都创建于在世纪之交。但2003年免费淘宝的创办则真正打开了我国电子零售的大门,让消费者感受到了新的购物渠道。这期间,各类购物平台生生死死,总体趋势则是在“多快好省爽”的用户体验中高速增长。到2015年我国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的社零占比已经达到10.8%,2019年该指标首次突破20%,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导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有史以来首次负增长,但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14.8%,在社零总额的占比提高到24.9%。
虽然这个数据还存在一定争议,如统计口径不一致,网上销售有一部分属于批发而转入线下销售,社零总额只包括实物商品与餐饮消费,如果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改为“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即包含实物商品与服务,这个占比就会发生很大变化。
不过,新零售确实比传统零售发展得更迅猛。在技术、资本双重支撑下,最近十年的零售比前十年发展得更快。不仅总体加速,个案也非常典型。就以联华超市与盒马鲜生为例,1991年成立的联华超市,在《1999年中国连锁百强榜单》中以73亿元销售额名列第一,20年以后在《2019年中国连锁百强榜单》中以546亿元销售额名列11位,销售额年均增幅为10.58%。
盒马鲜生创办于2016年初,在《2019年中国连锁百强榜单》中以400亿元销售额名列15位。盒马鲜生仅用了5年时间,门店已经遍布华东、华南、华北、华中、西南、西北六个大区,门店覆盖全国一、二线城市,门店合计超过了200家,此外还有盒马菜市、盒马mini、盒马F2、盒马小站、Pick`n go、盒马里、盒马X会员店等多种零售业态。
若按此速度发展,很快便会赶超其他以超市为主导的零售公司。当然,以线下超市为主导的零售公司中,2001年正式成立公司的永辉超市也正在赶超老牌的高鑫零售与华润万家。我国零售业在互联网搅局背景下,你追我赶,我过零售业呈现出多样化、层次化的发展格局。
新零售最初只是阿里的话语体系,但后来成为全行业的模仿对象。为什么只有阿里的盒马鲜生做成了规模?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
第一、阿里有钱有技术。但这不是最关键的原因。那些向阿里与盒马学习新零售的都是大公司,看起来都很有钱。
第二、缺乏对新零售本质的认识。新零售其实不是一种零售模式,而是一个大趋势。新零售的很多模仿者都撤离了,是不是新零售不行了?不是新零售不行,而是没有把握新零售的本质。新零售本来就是电商主导,其实质是在线化,基础是移动化,结果是数字化,后来的前置仓以及社区团购和格仓都是近场化,最终是智能化,都围绕多快好省爽在提升用户的体验感与价值。学习模仿者把新零售当做一种新的零售业态,只学其店铺之形,没有把握店铺后面的运作逻辑和店铺的现场管理之道,体质不行还用药物助力,结果把身体掏空了,新零售也就跨了,最终把投下去的钱都“雾化”了。
第三、不管做什么零售,都不能背离零售的基本规律。盒马鲜生创始人侯毅先生,不仅经历了互联网与现代物流的熏陶,而且本来就是一位经验极其丰富的零售人,具有经营精细化零售的成功经验。
如果政府不加以干扰,实体店的萎缩是一个必然的大趋势。消费者总是趋向更实惠更便利更快捷更和善更有价值的渠道,如果实体店不能在这些方面有效改进,被淘汰只是时间问题。基于我国特殊情况,应该理直气壮地出台适当控制消费者便利性的规制,以实现环保、健康、平衡、可持续发展等目标。
从2000年到2020年,是中国零售迅猛发展的20年,开创了中国零售异常精彩的新世纪篇章。零售20年,我们一起走过,2021联商网大会暨致敬中国零售20年庆典将于4月8日-9日在杭州举行,诚邀共同见证行业更多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