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零售

跨境电商的隐痛(70/104)

2015年09月28日

评论数(1)

最近,跨境电商很火。火到什么程度呢?不管是身边的实体店,还是朋友圈的刷屏,总要见到它的身影,时不时地它还抢上一两次头条。刷屏也是刷存在感,身处在高速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不管是零售商,还是个人,都怕被这个时代所遗弃。

据联商网的报道,跨境电商的交易规模近几年呈几何级增长,2011年为1.7万亿元,到2014年发展到4.2万亿元,三年时间,翻了一倍多。今年上半年跨境电商的交易规模达到2万亿元,同比增长42.8%。落在纸面上的数字,再一次证明了火爆不是空穴来风,这些耀眼的数据让跨境电商红得发紫,也出现了在这个风口一拥而上的壮大场面。

第一次对跨境电商关注,是银泰的西选超市,开业时万人空巷,一号难求。那时是6月份,仅仅三个月过后,就发现跨境电商的线下体验店有遍地开花之势。

实体零售整体低迷,零售商急于要找寻新领域一展拳脚拓展疆域。实体零售如果做电商,肯定不如阿里、京东专业,但做线下体验店,阿里、京东又缺乏先天基因。跨境电商,对实体零售来说,毫无疑问意味着一个机会。这个机会在当下又极为重要,各大零售商都把跨境电商视为蓝海,准备施一番拳脚。

跨境电商火爆背后是庞大的消费需求

西选超市开业时火爆的场面,说明消费者对进口低价商品有极大需求。现在出国旅游,购物是必备选项。价格的差异和对品质的要求,使出境购物越来越火爆。财经作家吴晓波写过一篇文章《去日本买只马桶盖》,这篇文章引发了空前的讨论,有对国内制造业的担忧,但也应看到,国内暗藏着的庞大消费需求,而当前零售市场根本没有满足这个需求。所以出境购物成了常态。

不光出境购物,个人国外代购也火爆朋友圈。这些个人利用国内外差价,赚取一定费用。一个做加拿大代购的微信号,每天推出十余款产品,品类涉及箱包、服装、食品、日用百货,这些商品一经推出,因为和国内官网有较大的价格差异,很快就被一抢而光。

这些都可看出,暗流涌动着的消费需求。

据了解,不光是西选超市,在许多地方的跨境电商线下体验店,都出现了开业时门庭若市的盛景。有如此好的消费景况,这也是近期跨境电商一拥而上的最直接的原因。

跨境电商的魅力为何如此之高

跨境电商之所以火爆,无外乎中击了消费者两根最敏感的神经:

一根是新鲜有趣。这个形式一出现就俘获了众多消费群体,他们都被这个有趣的形式吸引了过去。这毕竟不同与以往的消费体验,尝鲜是许多消费者愿意做的事。在一家店里能买到各种各样的国外商品,这也是不错的体验。

另一根是质优价低。有保障的进货渠道和较低的价格,是击中消费者的杀手锏。如果不是优良的商品与诱惑力的价格,恐怕也很难聚集这么多人。

对商家而言,这同是差异化经营的一个选项,大家都知道越早开始,越早展现在消费者面前,就越能获得更多青睐。差异化经营是一条必游之路。但如何差异化,如何成达差异化效果,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跨境电商的出现,像天上突然掉下了一个香饽饽,众人顿时蜂拥而上。

跨境电商的隐忧何在

铃木敏文说:“当向日葵掀起热潮的时候,应及时撒下蒲公英的种子。”

在蜂拥到跨境电商的风口时,人们只顾看向日葵掀起的风潮,而忘了如何填补风潮过后带来的缝隙。

此时跨境电商热闹非凡,当所有人都在看好一件事情时,必会引来过度竞争与效仿。从跨境电商平台到跨境电商线下体验店,各种与跨境相关的商业模式层出不穷,如此大密度地集结于跨境这个渡口,势必引发新一轮的优胜劣汰。

零售的本质是商品与服务,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经营的模式大同小异,跨境电商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商品,商品是跨境电商生存的粮草,有无后续新鲜的粮草,这是跨境电商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许多线下体验店遇到这样的尴尬境况,开业时异常火爆,几批货过后,就门可罗雀。有人去参观一家开业两三个月的线下体验店,发现此时货架上的商品稀稀落落,无货可卖,一片凋零景象,早与开业时的壮景不能同日而语。

跨境业务是一个持续的发展过程,需要长期的健康发展,能预见到的跨境电商会遇到的问题有:

商品供应不足。供应渠道不稳定,缺乏有续发展,开业火爆,日后冷落,这是大多跨境电商实体店面临的问题;

模式高度雷同。现在,线下体验店大多采用相仿的经营方式,互想模仿,互相借鉴,缺乏独创力和创新力;

引发视觉疲劳。开业之初,许多消费都抱着尝鲜的目的而去。当看到不过如此的商品与经营方式,在各种形形色色的网络代购冲击之下,削弱了跨境电商对消费者的持续影响力。

跨境电商不是救命稻草,只是新业态下催生出来的新事物。对于跨境电商引发的“向日葵热潮”,零售商有两个选择,一是紧紧追随这股风潮;二是“及时撒下蒲公英的种子”,至于蒲公英的种子在何处,这需要零售商的智慧。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柳二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