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零售

培训的意义(4/52)

2014年01月28日

评论数(4)

 

 

去年有机会参加了几次由行业领先的咨询公司组织的培训。这些讲师大多是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大卖场工作经历。通过自身的学习和内化,开发出课程,在业内分享。在培训现场,发现每个人接受培训的方式都不一样。

 

一种是拍照族。尽管发了纸质课件,但只要播一张PPT就是一阵“咔嚓”声,通过手机,PPT瞬间转化成了电子文档。

 

一种是录音族。现场录制讲课过程,以备回去分享和学习。我也曾尝试录过一次,但受条件的限制,播出来的声音要么听不清楚,要么就是刺耳的啸叫,很难再现授课的全貌。

 

另有一种是抄写族,试图记下讲师的所有话语,埋头苦记。

 

还有一种潇洒族,全凭记忆,不拍照、不录音、不记录,只是听课。

 

最后一种就是走神族,人在这儿,心却不知飞到哪了。

 

这种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培训,其目的不是只听一次课而已,更看重的是培训后的内化。读书也强调知识的内化,如果只是一味地读书,读书的意义就失去大半,培训更是如此。因此,听课的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怎样将听课学到的知识用于工作实践中。

 

胡适曾撰文写过怎样准备演讲稿。他说,为了取得良好的演讲效果,他不得不在短时间内大量看书、记录,然后变成自己的语言,写成演讲稿。公开发表演说,让他短时间内消化了大量知识,并成功为己所用。

 

因此,接受培训后,转训是非常好的快速内化方式之一。

 

每次听课,我会记下对工作有指导作用的知识点,还有那些一闪而过的灵感。所以,一堂课下来,我的笔记本上面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因老师及培训内容的不同,有的可以立即拿来就用,有的需要慢慢消化,进行改良,转换为适合自身企业的方式。

 

第二天或当晚,凭着鲜活的记忆,我会整理出自己的PPT课件。这个课件脱胎于老师讲课的课件,有相同,更有不同,这份课件更偏重于对于工作实践的指导。整理课件是回忆和消化的过程。通过我的理解和整理,可以成功的把老师的课件转为对自身有指导作用的课件。在恰当的时候在内部进行分享,可以一举两得,他人受益自己受益。

 

同一个培训,参加的人不同,效果也大相径庭。我曾和参加过同一个培训的同属一个企业的两位业内人士交流过。问他们培训效果如何?一个说差强人意,老师讲的太空泛,没有实际指导意义;而另一个说,他把老师讲到的内容已经运用到工作中了,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可见,个人理解对培训的推广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归根结底,培训的意义最终还要实践和应用,只有行动起来,才有可能最大化发挥培训的效用。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柳二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