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3日
评论数(1)中国城市化率达到52.6%,由投资推动经济发展模式开始逐步受到钳制。从今年房地产行业来看,以往很多的销售经验开始失灵,行业吹起阵阵冷风。以鬼城模式推动城市化率,明显已经不现实了。大规模的反腐更使得原本局部过剩资本外逃或者藏匿,根本不愿意投资于变现难度较大的不动产。刚需则因为工资上升幅度有限,很多人无力购买大中城市较高房价。于是开始再度出现逃离北上广。
那么我们来看一下上一轮人们逃离北上广失败的原因。
理念、服务、商业配套
理念:很多在北上广有过生活经历的,往往觉得下沉在理念上受到冲击,办事习惯、风格等等方面都缺乏相对应的节奏,甚至找不到共同兴趣爱好的群体。
现在来看,很多方面都慢慢好转。第一批逃离北上广的其实有很大部分已经存活下来,人们与大城市的经济、商务等方面交往,也使得差距逐步缩小。新一轮逃离北上广的,其实留下来的几率更大。
服务:特别是政府服务,人情社会改变并不大,但并不是没有改变。而这种状况还需要更多的人下沉来共同推动。
商业配套:商业地产的发展大家都看到了,遍地开花,星巴克、CK、GUESS等都下沉到县城了,我相信选择逃离的人基本可以满足落地。
我们可以预期未来逃离北上广、逃离大中城市将逐步落地,而且还会出现更多一二线人才主动下沉到中小城市跟城镇就业。因为以前你在大中城市虽然穷,但还有机会。现在你在大中城市如果还穷,连机会都没有了。
中央主推新型城镇化概念,也明确指出未来的发展方向。希望大中城市人口回流城镇,在政策上吸引知青新一轮下乡运动。如果硕士、博士在大中城市只能靠卖烧饼为生,为什么不回乡支援建设,另外闯出一片天空呢?
我们知道大学扩招后,生源呈爆发性增长,城镇拥有知青数量并不少,但回归城镇的少之又少。主因是城镇没有足够的就业机会,所以知青们需要背井离乡,外出谋生。劳动力的大量外出又限制了当地商业的发展。留守族基本对商业要求不高,本土商业也没有足够的提升动力,使得城镇商业不冷不热。
大中城市腾笼换鸟使得企业开始外迁,城镇凭借廉价的土地以及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成为新一轮工业基地。这就很好的解决了本地人口就业问题,还吸引外来人口就业。
剩下的就是商业问题。
城镇原有商业往往相对落后,这就使得市场对城镇信心不足,不愿意下沉。
那么商业地产承担的角色是什么?
等待行业的自我升级?还是带动相关行业的快速升级?
很显然现在的行业升级根本跟不上商业地产的节奏,如果商业地产光想依托各行业自我升级来做市场,基本是灭掉的节奏。
商业地产既要扶持行业新生力量,更要引导行业快速迎合不同市场。同样的商品在不同的场所,它可以卖的是商品、也可以卖的是文化、更可以卖出趣味来……
因此商业地产承载着推动当地商业进行快速自我升级职能,也才能做到商业地产所到之处,必是繁荣之处。
城镇商业市场当汇集了工业、外来人口、知青返乡,必然带来商业的繁荣。而城镇商业地产则加速引导并带动商业市场的快速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