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栖居士

详解全国社区硬折扣有哪些“门派”

09月17日

评论数(0)

出品/联商专栏

撰文/云栖居士

编辑/薇薇

近年来,中国零售业经历了从“增量扩张”到“存量竞争”的深刻转型,消费者需求从“追求品牌溢价”转向“极致性价比”——这一趋势在2023年后尤为明显。在此背景下,硬折扣模式凭借“精简SKU、聚焦自有品牌、重构供应链”的核心逻辑,成为零售业最受瞩目的新兴业态。

硬折扣的核心优势在于“降本降价不降质”:通过削减非必要成本(如豪华装修、冗余营销、多层经销商),将资源集中在商品本身。以盒马NB升级的“超盒算NB”为例,其门店装修仅保留基础照明与货架,营销费用占比低,省下的成本直接转化为商品价格优势。这种通过“精简SKU、聚焦自有品牌、重构供应链”,实现“低价不低质”的模式,精准契合了当前消费者对“极致性价比”的普遍追求。

一、全国竞争格局:三足鼎立与区域特色

中国硬折扣市场的区域分化,本质是“经济基础、消费习惯、供应链配套”三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已形成“华东领跑、华北攻坚、华南稳健、华中西北追赶”的梯度格局,各区域凭借独特优势构建起差异化竞争壁垒。

华东地区作为硬折扣“发源地”,上海的高人均可支配收入支撑了消费者对“品质低价”的需求,同时长三角完善的冷链物流网络为高频生鲜供应提供保障,成为超盒算NB、奥乐齐、快乐猴的必争之地。

华北地区依托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物流优势(北京、天津、石家庄三地仓储互联互通),成为传统零售(物美)与电商巨头(京东)的“角力场”——物美借助20余年积累的线下门店网络快速转型,京东折扣则以大店模式为代表,依托强大的物流网络和采销体系,意图在华北市场进行全域覆盖。

华南地区以珠三角为核心,消费者对“新鲜度”的要求远高于其他区域。华南地区目前则主要由沃尔玛社区店主导,借助品牌积累和全球采购优势+本地化供应链,聚焦社区高频消费场景,以“稳健扩张”策略占据区域主导地位。

华中与西北则属于“潜力增量市场”:华中的湖北、湖南依托人口基数和消费升级需求,区域龙头中百超市计划一次性开设51家硬折扣店;西北的西安、兰州作为西北物流枢纽,虽供应链成熟度较低,但较低的租金成本和高价格敏感度,正吸引全国性品牌提前布局。

二、华东市场:全国竞争最激烈的试验场

华东市场以上海为核心,辐射苏州、杭州、南京等新一线城市,是中国硬折扣竞争最激烈的区域——超盒算NB、奥乐齐、快乐猴三大品牌分别代表“本土创新派”“国际巨头派”“电商跨界派”,通过差异化策略争夺消费者,推动区域硬折扣渗透率达到全国最高水平。华东市场的消费者对硬折扣接受度最高,但对品质和服务仍保持高要求,任何环节的疏漏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超盒算NB(原盒马NB)作为本土创新代表,已实现300家门店布局,主打600-800平方米社区店型,SKU控制在1500款左右。其核心竞争力在于“高频刚需+惊喜感”的商品组合,以及近60%的自有品牌占比。其19.9元的青花椒酸菜鱼、6.6元的鲜奶吐司等爆品,成功实现了“刚需价+品质感”的平衡。

奥乐齐作为“国际巨头派”,则采取更为激进的价格策略,目前再次宣布下调多款商品价格,最高降幅达30%。其不设会员门槛、不强制凑单、小包装同享低价,依托高达90%的自有品牌占比,在品质敏感型消费者中建立了强烈信任。

美团旗下的“快乐猴”作为“电商跨界派”,线下门店既是零售终端也是未来的配送前置仓,SKU约1500-2000个,生鲜品类占比达50%-60%,是核心引流板块。其优势在于可以复用美团原有的即时配送网络,实现3公里范围内30分钟送达。

三、华南市场:沃尔玛社区店的稳健扩张

华南市场以珠三角为核心,覆盖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等城市,消费者对“新鲜度”和“品牌信任度”的需求远高于其他区域。沃尔玛凭借20余年的区域深耕,以“沃尔玛社区店”为载体,采取“稳扎稳打”的策略,目前占据华南领先地位。

在华南市场,随着沃尔玛第四家社区店的火爆开业,其逐渐在华南市场构建竞争壁垒。沃尔玛社区店聚焦于家庭日常消费场景,提供精简的SKU和高性价比的自有商品。但是,由于华南地区经济发达,消费能力较强,未来可能快速进入其他全国性硬折扣品牌,加剧区域市场竞争。

四、华北市场:物美与京东的双重攻势

华北市场以京津冀为核心,是传统零售与电商巨头的“碰撞场”:物美作为本土零售龙头,凭借线下门店网络快速转型硬折扣;京东作为电商代表,依托物流优势主打“大店模式”,两者形成“双雄对决”格局。物美超值作为传统零售转型代表,一次性开出六店,高自有品牌占比,并依托现有门店网络和供应链基础,快速实现规模扩张。物美通过直接对接厂家、现金采购压低价格、构建多元供应体系,将中间环节省下的成本让利给消费者。

京东折扣店则主推“大店模式”,面积达5000平方米,SKU超5000个,依托物流、采销与线上洞察力等优势,通过产地包园直采、工厂源头直发及开发自有品牌,最大限度削减中间环节费用。京东折扣店还引进京东七鲜、京鲜舫、京东京造等自有品牌,并设有七鲜自有品牌专区,部分商品极具价格竞争力。

五、华中市场:中百超市的区域突围

华中市场以湖北、湖南为核心,社区生鲜硬折扣起步较晚(乐尔乐主要是标品硬折扣,不算是社区生鲜硬折扣),但区域龙头中百超市凭借“本土化策略”,一次性计划开设51家硬折扣店,有望成为区域社区生鲜硬折扣的“破局者”。这些新店进行了全面改造,优化了购物动线和商品分区,使消费者的购物体验更加便捷。

华中地区消费者既注重价格,也对区域特色商品有较强偏好。中百超市的本土化策略可能成为其区别于全国性品牌的核心竞争优势。

六、西北市场:潜力待掘的增量空间

西北市场以西安为核心,硬折扣布局相对滞后,但凭借“低租金成本+高价格敏感度”,有望成为未来1-2年硬折扣的“潜力增量市场”。且随着东部市场逐渐饱和,未来1-2年,巨头们很有可能会将目光转向这片尚未充分开发的市场。

西北地区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较高,硬折扣模式具有很强的吸引力。然而,供应链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可能会成为硬折扣发展的制约因素。这意味着在西北市场取得成功需要更加强大的物流网络和本地化采购能力。

未来西北市场可能会看到现有全国性品牌的扩张,也可能出现区域本土品牌。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构建适应西北地区特点的供应链体系,以及能否提供符合当地消费者偏好的商品组合。

七、未来趋势:效率战争与供应链革命

硬折扣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一场供应链效率的深度革命,而非简单的价格战。未来1-2年,硬折扣竞争将呈现以下趋势:

1、自有品牌成为核心竞争力。目前盒马超盒算NB的自营品牌占比约60%,奥乐齐在中国市场自有商品占整个SKU的90%以上。自有商品是硬折扣业态实现极致性价比的重要路径,零售商可深度参与商品开发、生产环节,省去各级经销商分润。

2、即时零售与硬折扣加速融合。门店不再仅是销售终端,更承担起3公里前置仓功能,通过“30分钟送达”服务重塑线上线下协同模式。这种转变大幅提升了运营复杂度:配货员需在实体商品与手机订单间快速切换,库存管理系统需实时同步线上线下数据。

3、精细化运营成为盈利关键。硬折扣行业平均毛利率仅15%左右,远低于传统零售,必须在规模扩张与成本控制之间找到微妙平衡。通过动态调整SKU、优化排班制度,将人力成本占比压缩至行业平均水平的80%左右。

4、区域化与本土化策略日益重要。不同地区消费者偏好和消费习惯存在显著差异,全国性品牌需要针对不同区域市场制定差异化策略。同时,区域本土品牌可能凭借对本地市场的深入理解和敏捷反应,在特定区域构建竞争优势。

写在最后

未来1-2年,硬折扣竞争将从单纯的价格战转向供应链效率、数字化能力、区域适配性的全方位比拼。那些能真正实现“低价不低质”,并针对区域市场特点提供精准商品和服务的品牌,将在全国竞争中脱颖而出。零售业的胜负不在谁能补贴更多,而在谁能真正实现让好商品以更短时间、更低成本触达最需要它的人。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云栖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