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粮本质上是个资本企业,或者说叫财阀集团,它不单纯是个企业,一般企业是立身于某个行业的,而中粮显然不是,它除了在食品领域纵横捭阖外,还在地产、酒店、能源领域布下雷阵,如果我们抹去中粮的名字,改成中投、中资甚至高盛,我们发现中粮的“趋利性”是近乎于这些金融机构的。中粮之所以重头工作还在食品领域,那是因为作为一家央企身份的基本维系。
我们认为企业分作三类,一类是“资本型企业,二类是“行业型企业”,三类是“聚焦型企业”。
1资本型企业:
资本企业是从资本角度考虑经营的,例如:李嘉诚的大长江实业有限公司,下属分公司分别横跨地产、物流、电子、制药等7个完全不同的产业,产业之间似乎没
聪明再往前走一步,就是愚蠢!我们时常用“精明过头”来形容那些貌似聪明的决定,即使是我们一直敬仰的星巴克,我们一样可以用审视的眼光来看它。
星巴克在自己的咖啡店里扩充除了咖啡之外的其他饮品的确是聪明之举,第一可以强化“第三空间”的定位,第二可以扩大自己的生意概率,所以我们从星巴克的第三次换标之中清晰地知道星巴克的战略目的。我们认为星巴克此举是值得赞赏的。
但是现在,星巴克显然并不满足于自己当前的英明决断,而是又画蛇添足地开始售卖了速溶咖啡VIA,据说还卖得不错,长期以来“黑猫白猫理论”这种简单粗暴的逻辑仍左右着我们的价值观,搞钱吗!用得着那么认真吗?只要真金白银捞到手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自家乐福与康师傅闹纠纷后,1月19日又传来与中粮因采购合同发生摩擦的消息,零供关系“吃紧”,矛盾激化,但短时间又难以互相舍弃,恩怨何时了?
笔者认为零售商与供养商的不对等关系是必然存在的!表面上看这两家都是平等的商家,背后的本质是,零售商是老板,供应商是打工的,地位上有天壤之别.
地位天壤之别!
在国内,大多数供应商是从“代工”里脱胎出来的,是处在产业链“U”型结构的最底端,而作为终端的零售商,是“U”型结构尽头的高端位置,终端零售商所占据的是“有限资源”,而供应商多是代表生产加工型的“无限资源”,两者根本不具备对等地位,话事权都在零售商这里,供应商只能
(文:孙鹏/杨江涛)
宝洁的成功之处在哪里?
宝洁旗下品牌的成功之处在于,他把品牌定义在某些必然性的功能之上,例如:海飞丝的品牌就与去屑的功能性牢牢地拴在一起了!尽管海飞丝的产品在不断地替换,但海飞丝的品牌却与去屑功能成为消费者脑海里的“恒常认知”, “恒常认知”我们又可以称之为“幼鹅效应”,所谓的“幼鹅效应”是个形象的比喻,比喻幼鹅从蛋壳里出来后,会把第一眼看到活物看做是自己的母亲,如果它第一眼看到的是狗,那么这只幼鹅会一直跟着狗,把狗当做自己的母亲,如果它第一眼看到的是人,它会把看到的那个人当做自己的母亲。
我们莫要耻笑动物的低能,事实上从认知心理学讲,我们一样
(文:孙鹏/杨江涛)
星巴克的标志换了,很多人不解,甚至抱怨,要我说早该换了,现在换得都有点迟了!作为一家国际性的食品连锁机构,这样的反应速度太慢了!
哥卖的是空间!
星巴克的定位首先是“第三空间”,是客厅的延伸,而不是卖咖啡的。但我们一般老百姓更习惯把咖啡作为焦点来认知星巴克。如果星巴克的定位是咖啡,那么星巴克专注于卖咖啡就行了,何必到处拿铺子?我们就可以在众多综超、士多店看到象雀巢、麦斯威尔的星巴克咖啡了,而现在星巴克竟然把自己与百事联手打造的“星冰乐即饮咖啡”给撤下来,足以体现星巴克的决心是朝“第三空间”着力的。
卖什么,喝什么根本就不重要,你可以把星巴克看成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