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眼界

缔制灵性空间

公告

本人谢尚东,97年进安徽省商校市场营销专业学习。

99年11月20日进入浙江人本超市,从门店陈列员做起,到组长、课长、处长、店助、店长、总部管理岗位。在人本超市工作了8个年头,一路走来,学习着知识、积累着经验、提升着能力、增长着见识、顿悟着智慧。

2007年加入安徽省徽商红府超市,红府超市隶属安徽省徽商集团,属于国有企业性质。目前主要负责门店形象设计、动线规划、开店、工程、资产管理等工作。

2012年离开安徽省徽商红府超市,加入乐城股份,同一群志同道合的兄弟们做自己想做的超市,乐城股份立志做全国最好的超市之一。

2015年10月离开乐城,创立安徽眼界商业设计有限公司,立志打造一家受人尊敬的设计公司,公司秉承诚信,进取,创新,利它的企业核心价值观,集全球超市之眼界,服务中国超市。

我喜欢超市行业,喜欢它的百般创新,喜欢它的随心所欲。它是那么“简单”而迷人,有文化的人可以做,没有文化的人也可以做。它唯一懂的,是人。在我第一次接触超市13年后,我开始动笔,写下了这些文字,我的所思、所感、所想、所悟。写给我自已,也写给所有喜爱超市这个行业的人。 我写文章有个习惯,由于写作水平有限,所以很痛恨那些故作高深的文章,其实超市经营管理本身很精彩,所有与超市相关的文章都可以写的俭朴、通俗、易懂,我希望自已能做到。 很多报社、杂志向我约稿,我都一一拒绝了,我想写的,是随感而发,是一些大家可以在轻松中了解到超市经营理内涵的文章。 仅此而已! 联系方式:邮箱xsd420@163.com QQ:235973224

统计

今日访问:264

总访问量:1573247

三、四线城市标准超市突围之困(上)

2011年01月10日

评论数(3)
    沃尔玛从2008年开始布局中国三线城市,如08年进入兰州,09年进入安徽六安市,10年进入安徽亳州市等,这标志着国际零售巨头,全面进入三线城市,并向四线城市及百强县进军的前奏,而这些城市超市行业一般以当地连锁企业为主,企业综合实力有限,零售巨头的进入,将会改变市场竞争格局,部分连锁超市企业将会进行洗牌。作为三、四线城市零售企业,尤其以标准超市为主营业态的连锁超市应该如何应对呢?

我们知道超市业态可分为:便利店、标准店(也可称为社区店、生鲜超市、食品超市等,营业面积在500-1500M2)、大卖场、仓储超市等,我就三、四线城市标准超市经营困局谈谈本人的想法,首先来回顾一下上海标准超市发展情况:

一、上海社区店发展情况:

1.  第一阶段:初创萌芽阶段(1991-1997年):这个时间段上海超市发展主要以标准超市为主,吸收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以国有商业为主体,1991年上海华联超市在上海曲阳开设了第一家超市,标志着上海超市的诞生,这期间各品牌超市门店数量有限,总体规模不大。

2.  推进成长阶段(1998-2004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上海超市业态也进入了蓬勃发展时代,曾一度出现连锁超市公司多,而各连锁超市网点数量有限,形成以上海华联、联华和农工商为龙头的连锁超市企业为核心,在此期间,这三家连锁超市均把标准超市作为主营业态的发展模式。至2004年,上海有标准超市600家,竞争已进入白热话。这个期间,超市并购也开始成为连锁超市发展规模的重要方式之一,如2004年,上海联华超市并购杭州家友300多家门店。

3.  第三阶段:创新转型阶段(2005-2010年):现在内资连锁超市在上海龙头企业实属百联集团,百联集团从2005年开始,将一大(大卖场)一小(便利店)作为重点的业态发展策略,标准超市已退出了其发展的重心,主要是因为标准超市面对大卖场和便利店,“一大一小”两大竞争对手的挤压,以及上海消费者市场化、时尚化发展趋势等方面影响,标准超市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迫使其必须通过发展和创新才能生存。上海标准超市转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标准超市转型为生鲜超市:原有的标准超市生鲜品项较少,或者说没有,而转型为生鲜超市的标准超市,生鲜经营面积约占超市面积的40%,销售额也达到超市整个销售的30%以上。B。标准超市转便为时尚超市:如上海联华港汇店,褐色为主基调,连货架都与墙面等统一了色调。引进了10000余种商品,其中进口商品为2000多种,所占比例为20%左右。在商品结构和品种上进行尝试,开始转型。原装进口的可口可乐、UCC咖啡、瑞士巧克力、德国啤酒等600多种进口商品,摆上了改造后的货架。此外,同样加强生鲜食品的比重,600平方米的门店,生鲜食品比例由原先的30%提高到48%,此外,引入净菜、牛羊排、各类生鱼片等特殊商品。

二、三、四线城市社区店发展现状及特点:

    目前全国三、四线城市标准超市的发展现状正处于上海标准超市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即推进成长期,各连锁超市公司不断开设大卖场和标准超市,而便利店业态因当地经济发展和消费能力等原因,还属于萌芽阶段,而三、四线城市连锁超市似如三国时代,以地方性品牌为主,各占一方,而这些企业品牌影响力不够,经营规模和能力很有限,他们对标准超市的经营还存在以下几个鲜明特点:1.标准超市主要以食品为主,生鲜经营较弱:首先这些连锁超市对生鲜经营认识还不够,没有把生鲜品类的经营提到战略的高度,其次三、四城市连锁超市即使经营生鲜品项基本以联营供应商为主,而供应商链还尚属起步阶段,给生鲜品类经营带来难度,再次,三、四线城市生鲜商品品类、品种有限,流通成本较高,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他们对于生鲜品项的经营。2.门店形象一般,购物环境差:这些城市标准店装修简单,门店形象和购物环境均不如人意。3.粗放的管理方式:企业规模有限,管理也很一般,没有做到专业化、标准化的管理。4.企业管理团队不固定,这是很多企业老板苦恼的问题,企业大了,要规范管理,要发展,从外面挖一些专业性的管理人员,给予高额的薪资待遇,当然这些管理人员来后,会给企业管理提升一个档次,但他们流动性太大。

三.三、四线城市标准店转型趋势:

1.竞争原因::

1.1随着国内一二线超市竞争白热化,国际巨头开始布点三、四线城市,其次国内区域连锁超市巨头也开始全面布点,如苏果超市把安徽作为其二次创业的新起点,永辉超市06年进入重庆,09年进入安徽,永辉进入安徽后并非仅仅在合肥发展,1012月在安徽池州开出一店(池州尚属四线城市),也在六安、蚌埠选好门店,这些大型超市的进入,务必更进一步加剧了三、四线城市超市的竞争,而作为三、四线城市,其城市规模也有限,他们进入后,对当地超市行业影响是巨大的。

1.2以浙江为首的民间投资团体全面转战三、四线城市:可别小看这个民间超市投资团体,他们开到了全国各地,前期他们更注重二线城市的发展,由于竞争原因,他们全面进入三、四线城市发展,甚至进入一些经济好的城镇,他们在一个区域开店一般数量不多,但规模是数一数二的,这些门店一般有几个老板共同投资,其中一个老板负责经营管理,实力不容小视。

2.成本原因:

2.1人力成本:08年前,三、四线城市超市员工收入在800-1200之间,现在人力成本较前期提升了30%以上,同时招工也越来越难了,因为超市毕竟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工作繁杂,很辛苦。人力成本的提升,将是这些企业发展一的个门槛。

2.2房租成本:随着全国房价飙长,各地门面租金成本也在提升,如在08年以前,三、四线城市标准店门店租赁成本为25\\平方,而现在,门面租金成本成倍递增。

基于这两个原因,三、四线城市标准超市未来两年将进入到全面调整和转型阶段,而他们转型要参照哪些标准呢?(未完待)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xsd420。

上一篇:台湾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