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1月06日
评论数(2)因为美的大裁员,许多人猛然感觉到家电业的冬天来了。
但是,理性人士倾向认为,所谓“冬天”是对家电行业现状的过度解读,并不是每个企业都在大裁员,相反,有些企业却在逆向招人,比如格兰仕。因此,所谓“冬天”的准确表达应该是:当一部分企业走进冬天的时候,另外一部分企业正在走进春天。换一种表述方式,就是说中国家电企业已经出现分化,一部分企业可能在这轮分化中崛起,另一部分企业则可能在这轮分化中沉沦。
那么,这部分即将崛起的企业是谁呢?
这也许是一个较为宏大的命题,我们不妨将目光更聚焦一些,看看谁最有可能成为超千亿的家电企业。
数据显示,2004年海尔迈入千亿门槛(至2010年,海尔集团营业收入约为1357亿元);2010年,美的集团实现销售收入约1150亿元。至此,中国家电业有两家企业规模超过千亿。
那么,第三家可能是谁呢?
我们先来看看中国家电业现有格局。
目前,海尔仍然暂居中国家电老大位置,所谓“仍然”,是因为尚无充分证据表明美的已经取代海尔成为中国家电新的霸主;所谓“暂居”,是因为这几年海尔发展速度明显慢了下来,大有被美的超越的迹象。依照近年来美的年均20%以上、海尔不足5%的增速计算,最迟在2012年海尔将被美的全面超越。
据齐鲁晚报近期报道,2011年海尔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405亿元。
就总体规模看,海尔、美的之外的其他家电企业,应当归属于第二军团,这个军团的规模一般在800—300亿元之间,比如,2010年格力电器(暂无格力集团数据)实现营业收入608亿元,海信集团637亿元,TCL集团是518.7亿元,长虹集团不足500亿元,格兰仕是375亿元。第二军团与第一军团的差距在500亿元以上。
我们一一看看这些企业:
长虹:2010年,四川长虹实现营业收入417.12亿元,以四川长虹占长虹集团营业收入的80%计算,则整个长虹集团营业收入约为500亿元(一说是615亿元)。
但是,长虹并不被更多的人看好。1990年代之后,长虹发展步伐明显放慢,给人留下“老牛拉破车”的印象,其最主要的彩电产业相继被海信、创维等超越,白电产业除美菱冰箱表现尚可,其他如空调、洗衣机,市场地位十分边缘。等离子战略是长虹近年来最大的投资失误,巨大的投资至今未形成实际产能,而全球等离子都面临退市风险。因此,当长虹提出2013年冲击千亿规模的时候,业界嘘声一片。
TCL:2010年,TCL集团实现营业收入518.7亿元。这是一个有趣数字,2005年,TCL集团营业收入516亿元人民币,5年之后,TCL又回到了原点。
TCL深层次的问题是缺乏可持续增长的产业支撑,无论彩电、手机还是白电,TCL给人留下的想象空间都十分有限。2011年8月,由TCL主导的华星光电液晶面板工厂建成试产,几乎与此同时,全球面板过剩时代到来,几乎所有的面板企业都陷入巨亏。
海信:2010年,海信集团实现营业收入637亿元,位居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前茅。海信同时拥有海信、科龙、容声三大品牌,产品覆盖电视、空调、冰箱、手机、地产等领域。电视产业是近年来海信表现较为突出的产业,销量位居本土品牌第一。但是,近年来,海信发展步伐明显放慢(和海尔相似),除彩电之外,其他产业如空调、冰箱、洗衣机,市场表现差强人意。本来海信是中国第一个推广变频空调的企业,却在变频时代远远落在格力、美的后面。地产是此前多年海信集团最重要的利润来源,而今在国家宏观调控之下,未来可持续增长的空间不会太大。
平心而论,海信属于中国比较好的家电企业。但是,和大多数中国家电企业一样,海信始终未培育出真正的企业优势,尤其在全球产业格局之下观察是这样。
格力:一个堪称“中国家电异类”的企业。这个企业与诸多同行不同的是,它近乎顽固地坚持专业化战略,除了空调,较少进入其他产业。因此,人们把格力视为专业化战略的代表型企业。
2004年,格力空调销量跃居世界第一;至2010年,格力空调海内外销量达到2700万套,比第二名的美的高出约400万套,更是第三名的海尔5倍以上。
销量的领先并不是格力最在乎的,它最在乎的是盈利及研发。2010年,格力电器实现净利润超过42亿元,比它的对手美的电器高出约10亿元。
而格力1赫兹低频控制技术尤为业界称道,同样为人称道的,还有格力R290绿色环保冷媒空调生产线的建成投产。
正因为构筑了较为完整的企业发展战略,格力电器多年来一直霸踞“中国家电第一股”位置,为投资界所看好。
有消息人士称,2011年格力电器营业收入将突破800亿元,较2010年的608亿元增长30%以上,在整个家电业都惊呼“冬天来了”的时候,这几乎是一个奇迹。
据企业内部人士讲,美的大裁员之后,诸多家电企业对2012年形势做出较为悲观的判断,但是,格力电器确定2012年冲刺1000亿元目标不变。也许,格力最有可能成为中国第三个超千亿元的家电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