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8月23日
评论数(0)要问中国家电企业最缺什么、最不缺什么?我的答案是:最缺创新和理性,最不缺营销和激情。
前不久,长虹集团宣布推出“千亿计划”:2013年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2015年力争达到1500亿元。计划一出,媒体纷纷质疑长虹“放卫星”。
“放卫星”的不止长虹一个。此前不久,苏宁宣布到2020年实现销售收入6500亿元,其中实体店3500亿元,电子商务3000亿元。而2010年苏宁实体店销售约为755亿元(一说“超过1200亿元”),电子商务约为20亿元。
而2011年初,美的宣布到2015年实现企业规模翻番,“再造一个美的”,营业收入达到2000亿元。
中国家电企业突然高调的背后,是今年初中国家电行业协会公布《中国家用电器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建议》,建议提出,在十二五期间“发展5个左右具有综合竞争实力的国际化企业集团“。
显然,大多数中国家电企业都很希望自己成为“5个左右”中的一个。
那么,哪些家电企业有望跻身“5个左右”呢?我们来分析看。
如果不把做流通的国美、苏宁算在中国家电企业里面,则中国家电企业有5个指标可以使用;如果算上国美、苏宁,鉴于二者体量很大,且未来很有可能持续高速发展,则留给中国家电企业的指标只剩下3个。
以目前态势看,海尔、美的跻身前五已是板上钉钉,不容置疑。对于海尔、美的来说,未来只是谁做老大,谁做老二的问题。
那么,三至五名可能是谁呢?
我认为格力、海信、TCL、长虹四个企业都有希望。但是,格力、海信入围的可能性最大。
格力电器(非格力集团)2010年实现营业收入608亿元,利润近43亿元。今年第一季度,格力电器收入同比增长68.91%,利润同比增长46.27%。若以收入全年平均增速30%计,则2011年格力电器实现800亿元营业收入应不困难,2012年突破1000亿元规模也是完全有可能的。这一判断,基于过往多年格力良好而文件的成长性。
一个有意思的事实是,格力电器的业绩基本上是靠空调产业独立支撑的,单一产业能做到如此规模和效益,堪称奇迹,这与格力在空调产业上强大的技术积累分不开。
再看海信。2010年海信实现销售收入637亿元,在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中位居前茅。该企业拥有海信、科龙、容声三大品牌,产品覆盖电视、空调、冰箱、手机、地产等领域。尤其海信电视产业,近年来表现较为突出,被认为为本土品牌中销量最大的企业。但是,近年来,海信发展步伐明显放慢(节奏和海尔相似),除彩电之外,其他产业如空调、冰箱、洗衣机,市场表现差强人意。本来地产是海信集团重要的利润支撑,但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之下,未来可持续增长的空间不大。
这实际上意味着未来支撑海信成长的力量主要来自彩电。而彩电恰恰被业界认为最不具有竞争力和成长性的产业。前不久,海信宣布全面推进智能战略,但是海信在智能技术上的积累与国际企业相距甚远,预计很难成为企业发展的支柱。
海尔有冰箱和洗衣机,格力、美的有空调,海信有什么?海信的最大问题在于始终未能培育出在全球产业格局中具有充分话语权的优势产业。
再看TCL。TCL集团2010年实现营业收入518.7亿元,一个极其有趣的数字是:2005年TCL集团营业收入是516亿元人民币。这意味着在过去的5年里,TCL的增量几乎为零。
TCL的问题和海信相似,缺乏可持续增长的产业支撑,无论彩电、手机还是白电,能给人们以联想的只剩下面板产业。依照计划,由TCL主导的深圳华星光电液晶面板工厂将于8月份建成试产。不幸的是,2011年全球面板打破多年来形成的供求周期,持续处于价格低迷通道,面板给TCL带来的到底是机遇还是风险?现在还不好讲。
再看长虹。2010年,四川长虹实现营业收入417.12亿元,若以四川长虹占长虹集团营业收入80%计算,则整个长虹集团营业收入约为500亿元(一说是615亿元)。比格力电器608亿元少了100亿元。
和TCL相比,长虹的情况还要严峻一些。近年来,长虹发展步伐明显放缓,给人以“老牛拉破车”的印象,彩电产业被海信、创维等超越,白电产业除美菱冰箱尚可,其他如空调、洗衣机,市场地位十分边缘。等离子战略是长虹近年来最大的战略失误,巨大的投资至今未形成实际产能,并累及液晶产业的发展。长虹的问题和海信、TCL类似,都是缺乏优势产业支撑。因此,长虹提出2013年冲击千亿规模的时候,业界大多认为并不现实。
这么看来,未来最有希望跻身中国家电行业前五的企业,不是海尔、美的、格力、海信、TCL,就是海尔、美的、苏宁、国美、格力。其他企业的机会会少得多。
实际上,进不进前五强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必须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没有自己的产业和技术优势,恐怕才是大多数中国家电企业最大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