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观察

2011年06月16日

与小肥羊上市前夕才强行推进信息化不同,嘉和一品从第一家店开始就在每家门店的前厅和后厨安装摄像探头,每天每份点单都被录入公司自主研发的数据系统进行统计分析预测   一位喜欢研究商业的朋友一直去一家品牌粥品店,至今已经去了三年,“方便,店多,想吃时就能找到它;虽是粥,但营养,且能吃饱;能多次去,选择性强,粥品、面点、菜品总计达上百种等餐品;每次人均消费20元左右,还能接受。”他表示,走进这家店能让你明显感觉到这是一家企业,一切都已经流程化,而不像小铺子,品质不让人放心。   就在不久前,这家名叫“嘉和一品”的粥品店拿到了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和涌铧投资两家风险投资公司的近1亿元人民币

2011年06月16日

在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又面临新的转型、中国经济正在加快结构调整的2010年,中国零售业的快速增长势头依然强劲。对大多数零售商而言,2010年是个“好年头”,这不仅体现在收成不错,更重要的是,零售商对于创新求变,已经由十余年的被动转为主动。谋变、创新和改革是中国零售市场未来十年的主旋律,从“要我转变”到“我要转变”,一字之差,内涵却千差万别。这一转变对中国零售业的影响将是深远的。  内资企业主动求变  零售企业间的竞争愈加激烈,这迫使零售商必须突破现有的传统手段来求得生存与发展。值得肯定的是,本土零售商在经历了多年模仿跟风后,终于开始主动创新求变。  2010年这一特征尤为明显。  6月

2011年06月16日

四处派发毫无针对性的海报、永无休止的价格大战,用尽了自身能用的所有营销手段后,零售商往往发现,不仅走马观花式的海报促销投递有如石沉大海,效果差强人意;价格战也不再能吸引消费者的目光,甚至还经常走在违法违规的边缘,比如近期出现的部分零售企业的价格欺诈现象等。 投入了巨大人力、物力与财力的营销为何收效甚微?究竟是哪里出现了问题? 是时候到了零售商必须冷静下来重新思考一下长期以来饱受诟病的旧式营销了。 为何营销的投入成效愈来愈差?顾客的心理应该怎么把握?同一商圈内,有多少不同层级的消费群体?一堆的会员数据,但他们究竟喜欢哪种购物方式?促销海报怎样才能更具针对性,直接打动

2011年06月16日

早已成为旧闻的进场费近日被央视拿出来又爆炒了一回,5月12日CCTV-2《今日观察》栏目播出超市收取进场费推高产品零售价近3倍的报道,继而得出进场费是高物价主要推手的结论。央视的这一报道似乎过于上纲上线,甚至有为物价上涨的真正元凶开脱之嫌。当然,这也显示出其对零售业特性的无知。如果这样的结论成立,那一瓶在超市里卖1块钱的矿泉水,在火车上、宾馆里要3块、5块甚至更高,为什么不说他们也推高了物价上涨? 笔者还想强调的是,有关人士不要拿所谓的“火车、宾馆是个例”来反驳和遮掩。要知道,火车和宾馆遍布全国,渠道和网络丝毫不比超市弱。再如,什么时候在不收进场费的夫妻店或杂货店里的大多数

2011年06月08日

零售业态定义 一个行业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一是业种,即按照经营商品分类确定零售业的类型,缺乏综合服务功能,经营者关注的是“卖什么”,重点是商品;二是业态,既零售业为满足消费需求而确立的经营形态,经营者关注的是“怎么卖”才能更好地满足消费需求,重点是需求的满足;三是业制,核心是所有制问题,国有商业存在制度性缺陷,它不存在有效发展的问题,最好的结果是体面地退出,所以,当前国有商业企业的重组只是有效退出“热身运动”。 从事一种业态的经营必须明确回答以下八个问题: 1、业态的社会功能是什么?例如超市是满足“家庭的每日所需”,便利店则是满足“个人的即刻所需”。社会功能的差异形成不同的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