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月10日
评论数(0)
出品/联商专栏
撰文/联商高级顾问团成员 王国平
编辑/娜娜
春节档票房爆了,《哪吒》创出历史新高,除了《哪吒》背后的光线传媒,大部分影视公司过得并不开心。
从港股阿里影业暴跌开始,猫眼娱乐跟跌,再到大陆开市后,光线传媒一枝独秀外,大部分影视公司奔着跌停去了。连号称龙头的万达电影,都小跌3个多点,以示共鸣。这波号称史上最强阵容的春节档,没能给饿的“嗷嗷待哺”的影视公司们一口饭吃。光线传媒在发行、出品押注单一影片获得大胜,其它影视公司为何连杯羹都分不到?
发行市场之前一直是猫眼、阿里淘票票两强相争,联瑞等拣点渣渣。本轮春节档,猫眼押宝S级的《唐探》,阿里淘票票押宝S级的《封神》。初一,《封神》口碑崩塌,阿里率先出局春节档;初二,《哪吒》跑出线,《唐探》无力竞争,宣告退出竞赛,猫眼出局。此后,光线发行已无对手,影城纷纷站队押单边,部分影城重仓给了《哪吒》50%排片。猫眼相对阿里来说,只是输得不那么难看而已。至于中影发行押宝A级《射雕》,本身与其它超级玩家就不是一个级别的,只是没想到后面会输到垫底。
出品方方面:北京文化重仓的《封神》兵败,直接跌进谷底;博纳影业,就没有爬起来过;还是只有光线传媒一枝独秀。至于一些散户投资玩家,根本没有话语权,比如万达电影。万达电影投资电影不喜欢放一个篮子里,这部投几百股,那部投几百股,然后到处跟人家说,某某片是自己投的。外界一看,哇!好多大片都投了,但一看业绩,一塌糊涂,票房大卖跟它没什么关系。
拿《唐探》来说,万达电影一直说《唐探》是自己的IP,但万达电影就投点边角料,还把份额分点给大股东儒意。关键万达电影拿到的份额成本居高不下,别看《唐探》春节档也卖得不错,万达电影可能连本都没回来。不止《唐探》,万达电影号称另一大IP《误杀》系列,跟万达电影也没多大关系,买点份额而已,肖央才是主角拿大头,看在早年帮一把的份上,分杯羹给万达电影。
头部导演和演员拿走了电影的大部分收益,部分玩家哪怕拿到份额也是高溢价,也才有了万达电影所谓的青年导演、演员扶持计划。高票房伴随着高制作、宣发成本,导致利润被压缩,削弱盈利能力,不是所有几十亿票房大片的投资人都能够赚到很多钱。春节档除了光线传媒,其它出品方都惨兮兮。
发行和出品两大权重遭遇双杀后,影城及院线端也属于受益春节档票房报复性反转,理论上说应该不错。
院线头部万达在春节档实现了12亿的营收,自营影城体系获得11亿营收,加盟店1亿营收,怎么说也有大几千万以上的利润,算不错吧。影城行业已经不是暴利行业,重资产,折旧、租金、能耗等固定成本开支较高,需要放大收入规模来摊平效果。之前影城行业一直受票房规模过小,无法有效摊薄,整体利润率受到压制。
如果2025年各档期都均衡发展,可以参照2019年之前春节档占比的估值来走,也就是春节档占比不到10%,2025年全年票房应该创出历史新高;如果参照21年后极度依赖春节档,其它档期全面失衡,春节档占比的均值在17%,全年估值在600多亿,不会创出历史新高。600亿起跑的规模足以稀释影城的固定成本,后面档期内容端能够顺利释放的话,现有的影城价值被低估。这也就是为什么春节档后,有的影城原本要卖,现在不卖了;有的影城不愿意开新店,现在心里又痒痒了。
万达电影票房的利润还不如卖爆米花、可乐来得多,春节档220万桶爆米花+饮料,利润都破亿了。万达电影相当长一段时间主营业务都差不多换成餐饮业态了。只有票房规模够大时,影城利润率才会加速放大。2025年影城这块业务是没有问题的,可以对齐2018、2019年的空间,票房规模越大,影城越赚钱。影城业务存在被低估的可能性。
影城未来潜力发展空间其实不在票房,也不在餐饮,从境外资本市场来看,文化产业能够获得溢价的通常具有较强的文创周边实力,那又是一块暴利行业。文创产品的销售力决定文旅企业估值空间,是较好的杠杆可供撬起。影城行业通常喜欢把这块业务叫做衍生品,万达影城在春节档衍生品就卖了几千万。节前开始发力的时光里就冲这块来的。
影视公司想押宝头部导演,成本居高不下,且一旦押宝失利,满盘皆输;扶持青年导演,短期内不容易跑出来,耗时太长。押宝影城板块,需要票房长期处于高位,才能摊薄成本,获得较好收益。票房板块虽然会继续创新高,但几年后会出现新的天花板,利润也会再次触顶,想象空间有限。文创周边,甚至进军主题乐园、游戏等板块,进行融合跨界变现,才能让价值最大化。
影视公司的集体不开心,只是仍处于传统路径缺乏想象空间,无法获得资本市场认可。适度跨界,主营业务占比最好越小越好,才不会有天花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