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零售

如何有情怀地在朋友圈实现精准营销

2017年09月27日

评论数(0)

不管你愿不愿意,不管你反感不反感,有一个事实不得不面对,那就是朋友圈的推销之风越演越烈。当然,受众人一方面可以主动地把这些信息屏蔽,另一方面也可能受惠于这些信息,买到了想买之物。这是一个博弈又矛盾的过程,在推销与被推销中,每个人都极力地想表现出一点优雅、一点高冷、一点情愿。但往往事与愿违,因为美好都是想象的,而那些如鲠在喉的不美好则赤裸裸地暴露在现实中,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事实:只要在社交平台上混,主动推销无法避免,被推销也无法回避。

有许多人的推销真是情不得已。自从有了微信有了朋友圈之后,许多公司仿佛一夜之间看到了朋友圈的巨大潜力,朋友圈成了一个待挖掘的宝藏,前仆后继地拥上许多掘宝之人。

朋友A在一家报社工作,他不分钟点地发送报社推送的消息,就算在外国旅游,仍积极转发推送新闻。朋友们都笑他是敬业的报社人。他私下坦言,有转发任务,如果漏发将计入绩效。

朋友B在航空公司工作,也时不时地在朋友圈放上公司组织活动的链接,下面如有询问,她更是热心解答。嗯,是的,她也有工作任务。

朋友C在旅行社,发送公司的信息也很频繁,令人应接不暇。朋友直言,“推荐公司也是我工作职责的一部分”。

至于在零售工作的人,更是把促销、推销常态化,谁让零售人离销售现场最近,谁让零售人拥有各种便捷与便利的条件呢?

抛开个人好恶,客观地看待朋友圈推销,其实朋友圈的推销应算作精准化营销的一个应用案例。在多如牛毛的朋友圈推销信息里,如何实现精准化营销,如何让营销不那么直白、不那么令人厌烦?这或许值得探究一番。

暴力推销暴露的是心智不成熟

我比较喜欢看专栏作家黄佟佟的公众号“黄小姐和蓝小姐”。当公众号积累到一定粉丝量后,就会吸引各大品牌商的注意。这个公众号也会经常接一些品牌广告,她们写软文推销,但又不留下强行推销的痕迹,往往读者津津有味地读到最后,才发现是一篇软文。从留言可看到,许多人都表示愿意买单。

黄小姐写出的软文,总是能找到产品独特的特质,用这个特质写一篇主题鲜明的文章,在最后才把文章的主旨与产品的特质结合,水到渠成的推荐令人欣然接受,读者毫无抱怨。新近的一篇,是为丽芙家居做推广,她先从生机勃勃的生活写起,写到了与生机勃勃生活密切相关的物品,这些有能量的物品为生活增添了生气,直到最后她才写到丽芙的产品。这不禁令人拍案叫绝,优雅地推销商品,又可兼顾公众号的特色,写着写着就让人顺理成章地接受了推荐。阅读黄小姐写的软文能得到充分的审美愉悦,就算对推荐商品毫无兴趣,也愿意读这样一篇文章,因为在文章里汲取到了营养。

而反观朋友圈的各种推销与推荐,则简单粗爆的多,朋友们显然并没有多少推销技巧,大都是临时抱佛脚,只愿作伸手党,随便地复制、粘贴就发送一条推荐信息。这样的信息朋友圈遍地都是,一看到这样的信息大多绕道而行,或视而不见,谁都不愿意细读或者深究。简陋的信息还会带来一些莫名其妙的反感——显然发布信息的人低估了朋友们的智商,用街边小店的叫卖方式试图获取大家的好感。

没有情感投入的推销信息就像是贴在墙上的公告,人们大多只远远地看一眼,就撤退了。这显然令人有些失望,没有人关注,就无法获取更好的推销效果。

一位朋友的公司经常分配给员工一些内购推销任务。朋友不像其他人那样做文字的搬运工,不停地在朋友圈发布无效信息。他每次先研究商品,根据商品的特性,自己撰写文案,他写的推荐语都不长,但每次都会让人产生一些莫名其妙的感动。比如,新近他又在朋友圈推荐公司自产的老月饼。他一天讲一个和月饼有关的记忆小故事,突出了怀旧氛围,因为“老”月饼卖点在于口感的传统与回归,他讲过去的故事,是为了呼应传统与回归,这为他的推销售卖平添了些许温情。

在朋友圈做精准营销,如果就因为“熟人”关系,不考虑对方感受和需求,只是自顾自地发布信息,这和乱贴“小广告”没什么区别,现在许多地方都对小广告亮起了红灯。

商品与人的关系

每一件商品都有受众群,在朋友圈做精准营销之前,需要略微思考一下,谁可能是买这个商品的人,谁可能会中意这件商品,如果只是盲目地把信息发布出去,就和把石子投入大海一样,激不起任何波澜。

现在许多人都是“碰运气”,只管把信息发布出去,而不管接收信息人的需求。因此现在朋友圈的营销信息大多是随意和随性的。

朋友圈的一个显著特性是,商品是有限的,目标人群也有限,如何在有限的空间里找到对的商品与对的人,这需要做一个简单的论证。

比如分析商品:要在朋友圈推荐什么商品,商品的用途是什么;市场上有没有同类的商品,如果有,与其他商品相比要推荐的商品独特的卖点在哪里;我是否了解商品的全部概况,是否精通商品的原理……在对商品进行简要的抽丝剥茧式的一番剖析后,商品的特质跃然纸上。

比如分析人:朋友圈里的人群有限,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你所推荐的商品,也不是所有人都对你推荐的商品感兴趣。为了把对朋友的打扰减少至“最小化”真正实现精准营销,其实可以把朋友分组,把可能有潜在购买意愿的朋友分为一组,他们更有意愿接受营销信息,他们也更容易激发购买兴趣。如果不分人群乱发一气,其实是在“低估”朋友们的智商水平。现在许多人都抱怨朋友圈俨然成了“广告圈”,大家一边在加新朋友,一边又在默默地把一些朋友拉入黑名单,或者划至“不看其朋友圈”。可见就算发的信息再多,大都还是轮为无效信息。用了这么多力,其实是白用力而已。

为了防止变成在朋友圈售卖商品的“小贩”,最终还是要还原到朋友圈的本来面目。如果一味地只想售卖商品,就像商人只想逐利一样,利益近视症患者最终会被利益所抛弃。

一位朋友热衷在朋友圈分享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拍的照片也美,在做好这些事的时候,才抽空发上她推荐的商品。她把推销商品放在了次要的位置,似乎是本末倒置、主次不分,但就因为售卖信息少,才凸显了推荐的重要性,阅读的人才不容易主观“忽略”她发送的信息。据悉,她每次推销的“成果”都不错。

在朋友圈首先要建立和谐共处的关系,这种关系需要长期的维护共建与营造,如果没有这种关系作为基础,精准营销就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朋友圈,从某一方面讲“你的言论”代表着你,每发送一条信息,都要慎重,都不能不管三七二十一的乱发一通,只想把推销信息发送出去,却不顾信息背后的解读与理解。精准的优雅的把营销信息发送出去,不光能得到朋友的理解与赞同,或许还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柳二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