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默
在北京看雪
事宜联络:liuerbai2014@163.com
今日访问:8019
总访问量:61026485
2015年09月09日
评论数(0)当下,实体零售赋予“体验”更深刻的含义,寄予了更多的希望。
在整个实体零售困顿不前的当前,谈论最多的也是体验。体验成了线上与线下的分水岭,也成了线上到线下无法跨越的鸿沟。
在我们谈论体验的时候,能想到什么?
——扩展消费者亲身试用的过程。比如试穿、试用、试吃,消费者亲身经历,在与商品的碰撞中产生火花,进而产生购买行为,这样的亲身感受是线上做不到的。线上只能提供观感,无法让你感同身受。
——提升消费者的感官刺激。如电影院、音乐会、画展、甚至娱乐项目,这些需消费者到现场亲身感受,就算在线上买了票,也要到线下看、听、赏、玩才可以。没有了亲身感受,这些只是冷冰冰无现实意义的一个代名词而已。
就在零售商挖空心思琢磨各种体验方式的时候,一种新的体验形式正悄悄地潜入,有星星之火可燎原之势。是谁有如此大的魅力轻而易举地获取消费者的芳心,让消费者愿意为其所迷倒,愿意为其埋单呢?
那就是健身。
当下,健康生活的理念正被大众所接受,时下一股健身风潮正在迅速蔓延。健身早已不是老年人的专有名词,波及老中青三代的健身热潮正在兴起。朋友圈里秀健身成果的人不在少数,大家愿意分享自己的健身经历,愿意分享健康的状态。
而零售商能从这股健身热潮中得到什么启示?
首先是拉动了运动品牌的销售。据报道,这股运动风潮确实带动了运动品牌的热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运动之前,总需置办一套装备,不论是简易的还是专业的,都需有几件。随着健身人群的增多,专业化需求也越来越高。比如跑步,许多人的跑鞋不仅仅满足于知名运动品牌,他们需要更专业化的服务。而对于运动品牌的组合,大多实体零售商仅仅是将大众品牌捏合在一起,不能为消费者提供更专业化的指导与服务。消费者的需求与零售商的品类经营现状有了一定差距。而选择运动品牌更倾向于实地试穿和试用,这是线下无法取代的优势。
前段时间,一位朋友钟情于一套露露柠檬的瑜伽衣,但因未在当地实体店找到这个品牌,只得在网上选购,因为是代购,是否合身都是未知数。她发现,实体店对这个品类的经营,大多只是略有涉及或根本就不经营,而她所在班里的同学的服装都是在网上或老师推荐购买的。“这么大的一笔销售就这样流失了。”她有些感慨。
其次,运动场景化的布展与设置。实体店要营造出让消费者愿意参与的运动氛围,提升消费者的参与感。在迪卡侬,所有的通道都设置得非常宽敞,消费者可以轻松地拿起货架上的商品试用,而不会因通道的问题阻碍活动的脚步;另外他们还专门辟出一块地方,摆出各种运动器材的样品,消费者可以试用许多运动项目。许多人去迪卡侬,就是为了能自由地运动玩耍。
也许你会说,迪卡侬是专业运动品牌店,一般的零售商根本无法做到这种专业程度。其他零售商无法做到的事,如果你做到了,这不就是差异吗?我们总说差异化经营,差异化的路径就摆在眼前,为何视而不见呢?
还有,增加运动场馆的设置。现在不管是百货店、还是购物中心,甚至是大卖场,都拥有超大的体量,他们一方面未苦于为没有经营项目填充而烦恼,一方面又为雷同化经营而苦恼,如果大家都把目光紧盯在大众化的热销品类,千店一面的困局还是无从解决。从运动场馆入手,象打开一扇窗户,让消费者看到了不同的风景。
运动场馆的增加,一是可以带来稳固客流,一般顾客都有固定的健身需求,如每周至少健身两次,这将是一笔可观的稳定客流;二是带动周边商品的消费,健身结束后,顺便买点晚餐食品,或者去喝杯饮料,都能提升销售。
最后,增强互动体验。最近微信运动火爆了朋友圈,每位朋友的运动量一目了然,并可互动点赞,互相鼓励;如果每天运动超过一万步,还可捐赠步数,有企业替你捐出相应金额,这是一举两得的美事,即可锻炼又能做公益。良好的互动体验,也是微信运动火爆的原因之一。
在美国的沃尔格林,可以把在运动中心的锻炼量折算为积分,在购物时直接抵扣,这不光能增加顾客锻炼的积极性,还能把健身的顾客成功转化为购物的顾客。
在国内,一家倡导“24小时健身房”的微健身健身馆,正在与杭州各大购物中心合作,一个月只需支付99元就可在线选课,可选择任意时间健身。健身馆与购物中心的合作,似乎已拉开合作的序幕。未来会有更多更精彩的方式呈现在消费者面前。
体验就像一只无所不包的万花筒,每一次旋转,都会看到不同的风景体会到不同的感受。作为零售商,能给予消费者的,就是吸引顾客旋转这只万花筒,让他们愿意看到万花筒里的风景,乐意分享看到一切。带给顾客新奇美好的感受,这是每个零售商都愿意达成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