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零售

新零售智慧

公告

文集

统计

今日访问:902

总访问量:1551706

小米旗下电器强势崛起,精品电商仍是行业内重要的玩家

2020年06月24日

评论数(0)

在热火的直播带货、社交电商等新型消费的衬托下,精品电商似乎正在降温。尤其是在去年网易考拉“卖身”阿里之后,网易严选在网易业务中逐渐边缘化,引发了更多对精品电商模式是否走得通的猜测。

除了网易严选以外,小米有品近期换将、疫情黑天鹅导致的外部贸易环境恶化,“外贸转内贸”、外贸2.0等等供给端变化,催生了不少供应链条上的连锁反应,比如淘宝心选、京东京造等精选电商品牌则成了综合电商们联合供应链、打造品牌的试验田。

这一切都似乎在印证着精品电商走到更为关键的节点上,那么,小米有品的精品电商之路该如何走下去?

流量端与供应链端的新模式相结合

疫情导致的“外贸转内贸”、外贸2.0等等供给端变化,催生了不少供应链条上的连锁反应。虽然精品电商看起来没有直播、社交电商热闹,但却是当下顺应整个产业改革形势,是上游供应链所真正需要的。今年4月,有品也推出了自己的直播,用户打开App就可以进入观看。此前,有品一直通过图文、短视频等内容形式打造社区氛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直播的新形式也是对内容版块的补足和拓展。

对有品电商来说,直播搭建了品牌和用户有效互动的售前导购场景,直播带货的形式在满足用户对优质供应链诉求的同时,更好地展现产品的使用场景,给用户带来优质的购物体验。通过主播产出的直播内容,把用户沉淀下来,形成长效的运营机制。比如,老罗直播卖小米产品,其中映趣剃须刀取得了5万多件的销售记录,成为整场直播卖得最好的产品。

“精品”注定是一门“慢”生意

不过与其他采取ODM模式的精选电商不同,小米有品采取了自有产品+小米生态链企业的产品+第三方品牌产品的方式,走出了一条“选+造”的模式,对供应链的参与和把控程度更深。曾经有团队为达到小米有品的要求,足足迭代了几年才做出了符合要求的产品,甚至在这样的过程中也有直接失败放弃的项目。为了达到打造平台特色产品的目的,这样深度的改造在所难免。

而用户端方面的“慢”体现在精品电商的人群有指向性,它很难像社交电商一样通过低价、拼团等方式实现快速裂变。2017年极光大数据的《精品电商APP行业研究报告》,网易严选作为当时的精品电商APP龙头市场渗透率仅0.29%。到了2019年底,在《2019Q4移动互联网行业数据研究报告》中,也仅有小米有品首次进入电商平台榜单的前10位,综合渗透率3%,在苏宁易购之下位列第七,而这一年经过了不少变化波折的网易严选甚至没出现在这个榜单上。

所以,为什么说看似而体量不大的精品电商仍然是行业内重要的玩家?

首先一点,从消费趋势来看,前景是非常好的。据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双十一全网零售3000亿交易额中8090后消费群体占比超过了70%。他们购买力强,喜欢高性价比的产品,追求理性消费。这一现象直接引发了消费升级,品质产品成为核心。在传统电商平台的商品质量参差不齐,且优质产品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况下,精品电商平台的高性价比的优质商品,满足了新消费群体的主要诉求。

于是,在这样的巨大风口下,众多巨头玩家相继入局。作为先行者的网易严选,先人一步进入市场,占据市场先机优势。其业务模式剔除了中间溢价,更好的打造品牌。虽然网易在换帅之后一度进入了蛰伏期,但也在四周年活跃起来,派发了4亿消费券,并且上线600多款新品,似乎逐渐完成了与新CEO的磨合,找到了新节奏。

小米2019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小米优品突破了百亿GMV,占据了小米总收入的四分之一,成为小米“铁三角”生态链的一员。此外,2020227日,极光大数据发布的《2019Q4移动互联网行业数据研究报告》显示,201912月,小米有品首次进入综合电商平台前10位。从零到百亿GMV,再到进入综合电商行业前10名,小米有品只花了三年时间,发展速度惊人。

淘宝心选背靠的是阿里的大流量池,截至20191231日,阿里中国零售市场移动月活跃用户数量达8.24亿。这也是淘宝心选背后的数据驱动力。不仅如此,淘宝实体店“淘宝心选”线下店也在陆续开业。在疫情下的最新动作是服务于阿里巴巴的春雷计划,以全托盘的方式重点协助外贸企业做内贸转型,面向社会开放外贸企业直供招商入口,让疫情期厂内积压的库存变为企业的流动现金。

俯瞰在整个电商市场,精品电商虽不是热闹的核心,但作为国内制造业的产品出口,是真正对制造升级而言相当重要的一环。首先是缩短了从制造厂商到消费者的路径,其次,以“精选”“严选”的方式,为国内制造厂商背书,帮助他们树立自有品牌。尤其是今年,直播电商开始主动找上供应链,从另一个路径缩短了供应链条。

市场变化莫测,精品电商已经退烧却没有退潮,精品电商精选改造的价值只增不减。如何获得更多用户且留住用户、在保持品质的前提下往更高的市场位置上前行是精品电商需要不断研究的课题。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新零售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