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9月24日
评论数(1) 首先,我们注意到较长的一个时期以来购物中心与主力店的关系是不平等的。主力店利用自己的品牌影响力力压购物中心,往往都签订了不平等的租赁条件。很多百货公司甚至恶意压价,签署长达2年的免租期或极低的租金标准。那么,我们看到的去百货化至少可以认为是市场对这种恶意行为的反噬。
其次,我们也可以看到无论百货还是大卖场在今年都呈现的业绩下滑的趋势,其自身的周期性决定了,在短期内已经不能作为集客业态存在,而影院、溜冰场、餐饮等明显在吸引人气上超越了主力店们。这样购物中心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也就情有可原了。
其四,快时尚品牌的崛起覆盖了青春时尚族的主流需求,同时衣恋和凌志等主力品牌集团下属的品牌纷纷进驻购物中心,实际上分化了百货的品牌组合力。这样,很多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者认为他们在购物中心已经可以获得购物需求的满足,而不必再去百货公司购物了。
其五,我们看到很多前些年开业的购物中心已经完成“养商期”,周边商业氛围日渐浓厚,已经无需主力店的辅助,购物中心出于自身盈利的考虑自然要与主力店解约。
因此,从实际情况出发,非商圈购物中心、郊区型购物中心短期内仍然不能脱离主力店这只拐棍。而成熟社区的邻里型购物中心、核心商圈的高端购物中心恐怕再保留主力店就有点对不起自己了!
2012年9月7日
于长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