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AIL IS DETAIL

江南鸥影

公告

问题的背后也许就是答案。

统计

今日访问:33

总访问量:617682

三线城市便利店发展与思考(已在《便利店》季刊投稿发表)

2015年01月12日

评论数(0)

  2013年以来,零售行业最热的词条之一就是“便利店”,欢乐买(悦客便利)作为变革中求发展的企业之一,我们在2012年11月起步迄今已完成120家门店(2013年度80家,2014年度45家,不含调整撤店10家)的发展进度。作为三线城市的便利店,有人叫好,有人唱衰,观点不一。学习和变革是零售行业发展的动力之一,为此,将二年来的体验和感悟与同行分享。

 

  一、相关数据与分析:

  1、店铺类型:

  

  2、租金、面积、营业额:

  

  3、门店形态:

  

  4、主要机会点:

  1)租金 铺面资源租金整体上涨趋势明显,同铺面报价环比增长约为7%,租约年限1-4年,3年租约占90%。

  2)营业额 消费者非紧急购物多数选择量贩店,紧急购物多选择个体店,便利店价格高、品项少短板明显。

  3)竞争力 同等距离与价格条件下,售后保障、品质可见、友善快捷、整洁舒适是悦客便利的主要优势。

  4)FF商品 因城市生活节奏不够快,热食类商品须较长的培养期,协作厂商资源匮乏。

 

  二、选址

  1、拓店方式:

  1)利用同城网、赶集网等免费信息网站发布寻租信息。

  2)利用现有门店的橱窗公示寻租信息。

  3)拓展专员对主要道路、街区的“扫街”式登记和寻找。

  4)内部员工500-1000元的推荐奖励。

  5)重点目标的点对点洽谈。

  6)第三方、中介公司的有偿合作。

  2、目标立地评估依据:

  1)目标立地的人潮统计与评估。

  2)立地商圈固定居民(居民、办公)的统计。

  3)立地形状、面积、门头尺寸。

  4)易见(无配电箱、树木、天桥、跨街广告位遮挡、非凹进式铺面)、易达(无花坛、台阶、明沟)。

  5)考虑购物极其方便的同时,在不满足常规条件下购物极不方便的区域也适宜开店。

  3、不易克服的问题:

  1)难搞的电力:申请增容手续繁杂,耗费时间精力,费用昂贵。

  2)纠结的仓库:有没有仓库和应不应该有仓库,都是问题。

  3)头疼的2楼:很多立地有2楼,租两层用一层,怎么都难受。

  4)爱恨转让费:想拿的立地,50%卡在对方提出转让费,另50%我们出转让费人也不让。

 

  三、制约进一步发展规模的瓶颈:

  1、生活习惯:

  1)三线城市虽有较高的GDP(按官样文章理论,已可以养活便利店业态),但时间成本不高,相较于价格,便利需求不突出。

  2)长达30多天的0度及以下的夜间温度,夜生活单调造成先天性夜间客流不足。

  3)重要品类便利速食水土不服,地方口味、食材、品种短期内难以在便利店销售,目前便利店贩售的速食,有相当长的适应期。

  4)价格。基于运营高成本的略高定价,直接导致消费者的不适应,不仅是老年人,中青年顾客同样对价格有相当的敏感。

  2、城市环境:

  1)证照申领:主要证照的办理手续繁杂,时间浪费严重,以36个月的租期计算,30天的证照办理,净租金浪费2.8%。

  2)治安环境:过去一年,夜间发生醉酒人士、精神疾患滋扰、抢夺、抢劫等事件15起以上,辖区警方积极配合,作用有限。

  3) 城市公交:公交路线及运营时间较短,11点上下班员工交通不便,资深员工跨区域调动晋升困难。

  3、自我发展:

  1)员工招募与培训:开过第五十家店之后,员工招募的问题突出,尤其是店长的培养,成为立地拓展、执照申办之外的第三大瓶颈。

  2)商品结构:便利店必须寻求毛利和营业额的平衡,我们觉得毛利太少而顾客嫌太贵;我们觉得品项过多而顾客嫌太少等等;如何经营可口、百事、康师傅、统一不占主导的饮料类别,对于习惯量贩思维的我们而言,是一个挑战;在顾客看来不易接受。

  3)供应链。当下没有匹配的供应商,包括商品和观念,我们现有厂商的仓库里90%都是为量贩店准备的库存,进口食品、个性商品等不足。仅以关东煮原料为例,为保证品质口感,需从600公里外的上海(2014年后期为青岛)进货,成本和精力耗费,难以细数。

  4)门店定位、装修风格、布局、陈列、服务项目、商品种类等必须有相当的统一才能达到基础标准化,发挥复制优势。该在多大程度上对不同区域实现门店应有的差异化,边界在哪里?我们认定的合理区分和顾客期望的相比,这差异太多还是太少呢?而基于社会快速发展和顾客认知的变化,难以预见又必须思考的未来边界又在哪里?

 

  四、关于坚持

  关于争论激烈的要不要O2O,顾客都过河上岸了,我们零售同胞们还在河里摸石头,艳羡电商的营业额同时又惊恐于那巨额的投入,继续忽视实体零售店在体验上优势和投入(既然如此,不如就断了O2O的念头好好做基础,应对成本的增加和竞争的时代,探寻合适的规模和发展模式)。同行、同事和协作伙伴,都很关注我们在三线城市快速发展便利店的举动,认为我们过于急切和冒险。诚然,我们刚起步,平均员工工作经验仅140天,高租金、高费用等困难,现实而客观地存在,困扰不已。我们的团队创造1年80家店的记录,足以证明我们何等强烈的发展愿望和巨大的压力;当然还有相当牺牲和努力。对于当下第二名就是输家的激烈竞争环境,除了最好同时最大,我们别无选择。基于总公司的发展定位,我们在三线市场做便利店是战略使命。一年不成,三年;三年不成,五年,直到我们事业愿望达成,是我们当下的创业信念。

 

  最后,在三线城市发展便利事业,不会比其他城市更困难或更容易,每个市场都有的她的“好”和“坏”,关键是我们大家要怎么坚持并做出自己的模式。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jnoy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