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27日
评论数(0)图片/联商图库
联商专栏:近年来,从北到南,针对便利店行业,政府出台了很多扶持政策。全国来说门店数虽有不少增加,但销售业绩平平。为此,2019年12月3日我曾在《联商网》发过一篇题为《风口上的便利店,销售业绩为何不升反降?》的文章。日前有人问起上海便利店的一些情况,计算了相关数据以后有如下发现。
1、疫情期便利店销售大幅度下降。在疫情期,本来以为便利店应该生意不错,但从上海连锁经营协会统计的2020年一季度的数据来看,也呈现出较大幅度的下降。2月份上海便利店市内零售额同比下降23.02%(不含苏宁小店,包含易捷便利)。3月份上海便利店市内零售额同比下降20.99%。1-3月份累计同比下降12.62%。与有些社区超市增幅高达3位数相比,便利店在疫情期似乎并没有发挥“最贴近老百姓的零售业态”(商务部文件对便利店的“定义”)的功能。
2、便利店门店数减少。截止今年3月份,上海市内连锁便利店6237家(含易捷便利433家、苏宁小店547),如果不包括上述两家便利公司的门店,上海市内便利店门店总数为5257家,包括好德、可的、罗森、快客、光明、良友、喜士多、全家、7-11等9个品牌。与2019年年底相比,2020年一季度,直营门店减少了43个,加盟门店增加了30个,门店总数减少。
3、日均销售额不到5000元。今年一季度上海便利店实现市内零售额25.80亿元,以90天,6237家门店计算,平均每家店日均零售额4596元。如果按不包括苏宁小店与易捷便利计算,平均每家店日均零售额4770元。
4、社零占比在下降。2017年上海市内便利店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6%,到到2018年这个占比下降到了1.04%,2019年下降到0.8%,2020年一季度稍有提高达到0.83%,如表1所示。
我们到底应该如何看待便利店?最贴近居民生活的零售业态,到底是便利店还是社区生鲜超市?或是传统菜场?我认为:无论从满足需求的功能与程度,或是从上述数据来看,便利店都不可能是“最贴近老百姓的零售业态”,加上“之一”还马马虎虎说得过去。
便利店有其优越性,但任意扩大其社会功能,甚至揠苗助长,最终必将一地鸡毛。
(文/联商高级顾问团主任 周勇,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联商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