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1月22日
评论数(0)传统零售企业死不了,但是会淘汰掉很大一部分,剩下的一部分还必须学会适应大环境的改变。我在以前的文章中曾经讨论过类似的话题,以前主要讨论的是传统零售企业面对电商及互联网的冲击应该如何转型。在以前的文章中也提出过一些转型的思路,并且认为便利店是最容易转型的业态。这次想进一步谈谈这个趋势,传统零售企业在这一波浪潮中到底应该如何改变。
我以前的思路有些狭隘,都是把目光放在了“转型”上,但事实是有些根本转不了。做零售行业我一直强调TPOS的概念(请参考《#实体店与支付宝合作#终端争夺战,你准备好了吗?》一文)。我们必须关注消费者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什么样的方式更能被现在的消费者接受。并且,在未来的一种消费模式中,我们的传统零售终端,到底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必须给自己一个清楚的定位。
可能我的认识有些片面,我认为传统零售业态中,主力不是社区店,便利店的企业,都要面临“断臂求生”的困境,有些甚至不是“断臂”这么简单,而是要“涅槃重生”。这么说可能要挨骂,下面我解释一下我这么判断的理由。
一种商业形式的出现或者消亡都是有一个过程的,而且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只不过这个渐变的速度越来越快。零售行业从一个广义的概念来讲,包含了很多业态,包括最近牛的不行的电商也是一种业态。每一种业态里面有聚集了很多企业,也有很多企业横跨好几个业态。但是服务的对象却是一个高度重合的群体,说白了都是在竞争有限的市场空间。哪一种业态能够活下去,哪一种业态活走向消亡实际上是消费者更多的选择了哪一种服务形式,对我们来讲就是业态的问题。比如说,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都在慢慢的从一个忠实的实体店的顾客,开始“触网”,慢慢的习惯网购,生活消费的比重由实体店购物占多数,慢慢的网购的比重越来越大。这样实际上就是在挤压传统零售企业的生存空间,而且我认为这个趋势已经不可逆转。生存空间的缩小,必然会引起企业间的残酷的优胜劣汰,最终只剩下这个市场所内容纳的一部分效率高的企业。因为预期的这个市场空间会比现在小很多,所以大多数的实体店将会被淘汰掉。
下面谈谈我认为可取的对策。上文中我提到大部分实体店将被淘汰,但没有说大部分企业被淘汰。未来的消费模式肯定是一个融合互联网思维的综合性的模式,也可以说是一种充分的O2O模式。这里面不单纯是零售方式的变化,伴随着技术的进步,销售用的道具(货架、冷柜、POS、电子标签,电子POP等)都将会发生变化。可能有的人觉得这个很遥远,这么想真的很危险,嵌入芯片,嵌入传感器的冷柜可能很快就会上市。电子标签也将不单纯显示目前价格签的信息,起码会带一个二维码。电子POP除了展示门店当前销售的商品促销信息,可能还在传播本企业网店的相关促销的画面。将来我们的POS也不是现在的收银模式,至少能够支持支付宝等便捷支付工具,甚至出现基于只能手机的无人值守POS。具体的改变及这些改变带来的深层次的意义我想大家都能有个感性的认识,这是非常令人激动,同时让人感到“恐怖”的变革。之所以说恐怖是指,如果我们不能快速的响应这些变化,我们就很难在这场变革中生存下来。
之所以说有的企业要“断臂求生”,有的企业要“涅槃重生”是因为有些实体店,真的无法适应这场变革,根据我上面讲到的,随着竞争的激烈,市场空间不断挤压,如果再撑下去,只能是开一天店,赔一天。会进入这样一种恶性循环,直到资金耗尽。什么样的实体店面临这样的命运呢?百货、大卖场、传统家具商城、中低端专卖店可能都难逃这样的命运,区别只是一个时间早晚而已。因此我说,主力业态如果是在这些范围内的,恐怕只能“涅槃重生”了,这些实体店无法在这场变革中实现“软着陆”似的转型,作为企业只能在现在还没有危机生存的时候,抓紧开辟新的领域,在未来的商业模式中找准一个适合自己的角色,并尽快进入角色,培养市场基础跟行业经验。如果说主力不在这个范围内的,可以通过业务调整,砍掉一部分没有潜力的业务“断臂求生”可能更为合理一些。
我不想危言耸听,搞的跟算命先生一样。我喜欢用历史发展的观点来分析、看待这个问题。零售行业在我国,“舶来品”非常多,包括现在的一些业态及管理术语、管理方式等。但是电商不一样,电商开始的阶段我们也是在学习国外的经验,但是我们现在走在了前面,没有什么经验可以借鉴。这个过渡也不会是一个很短的过程,当然也不是绝对的“非此即彼”。零售行业作为支持民生的一个基础服务行业,是一个非常大的工程,这里面需要各种各样的服务形式,同时中国幅员辽阔发展不平衡,地区性差异也大。本文只是从趋势上,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