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3日
评论数(0)在这里我想首先纠正一个我以前的文章中描述错误的地方。在以前的文章中曾经对来自电商的冲击的影响度,乐观的看低了,实际的影响要比数字表现出来的厉害的多。单纯从数字上来看的话,在社会消费品总额中,电商所占的比例仍然不到10%。但是我们不能就此乐观的认为,他在零售中比例甚微,还没有产生足够的影响力。我承认这样的认识有点太片面了。首先社会消费品总额的统计范围就很宽,甚至包含了汽车,房产这样的大物件在里面,真正的传统零售,也就是我们的商超、卖场、电器店等等加在一起可能也就占到这个总额的10%左右(个人猜测)。当然,由于零售市场的不规范,这个统计可能会漏掉一部分夫妻店或者隐藏在农村、小区内部的小店。单从销售国模上来看,可能线上线下已经持平了。
接下来我想谈一下对电商冲击认识的一个误区。很多时候,很多地方来自电商的冲击都被理解成了低价格的冲击。网上销售的同类产品确实比线下的便宜,一些仿品、假冒的价格更是低的离谱。我们抛开法律问题不谈,这样的一些商品,确实让线下的企业很吃亏。特别是传统百货行业,一定程度上成了电商的“展示柜”。但是根据英敏特的一份报告中显示“近三分之二的中国受访者表示他们网购的原因是因为方便,这说明在中国能即时满足所需的零售模式变得更为重要”。也就是说,除了价格这个因素,方便性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而且在未来的模式里面,线上线下的界限也将变得模糊。把购物行为涉及到的各个环节、各个角色当成一个闭环的话,这个闭环上的各个环节既有线上的,又有线下的。对消费者来讲追求的就是一个便利性。线上线下无所谓谁强谁弱,最终的形态必须是一个结合的新的生态购物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不管你擅长哪一个领域,都要找好自己的角色,并且在这个领域里面做精。以前的文章中经常提到实体店终端化的思路,我觉得这是一个必须的选择。实体零售企业做线上未必是个明智的选择,同样线上企业铺设线下终端也未必是个抢滩的路子。各自发挥各自的特长,走向产业链的整合可能是个主要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