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超市周刊

超市周刊媒体专栏

公告

《中国商报·超市周刊》是连锁的专业报纸,其前身是《名牌时报·超市周刊》(于2000年正式创刊)。作为全国首家连锁专业周刊,本刊始终秉承服务于连锁业的宗旨,在关注连锁业趋势走向、报道业内新闻热点焦点、传播先进经营理念、介绍实用管理方法与技术、提升现代商业文明、促进商品供需双方合作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并成为国内连锁业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平面媒体,同时也是业界沟通和交流的信息平台。 《中国商报·超市周刊》目前已与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及全国20多个地方协会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同时也是这些协会每年重大活动的指定媒体及日常信息的专业发布渠道。 《中国商报·超市周刊》具有丰富的专家顾问资源,广泛的连锁界企业家的人脉积累,以及成熟的行业市场化运作经验。基于以上条件,本刊拥有自己的市场专业培训团队,并在全国业内专家和学员的支持下迅速成长。 此博客为《中国商报·超市周刊》官方授权行为。

统计

今日访问:528

总访问量:3392350

外资零售卡喉产业链

2011年01月14日

评论数(0)
从布哨到铺点  从上游到下游
□本刊首席记者 张苒
    11月17日,欧洲最大的消费电子零售商德国Media-Saturn集团以“万得城”的中文名称在上海开设了其在中国的第一家旗舰店。
    
    11月25日,巴黎老佛爷百货(中国)有限公司宣布,亚洲首家直营百货商场老佛爷百货将落户北京金融街西单广场。
 
    几乎同一时间,香港百骏控股集团传来消息,欲斥资30亿元打造百骏明光百货,于明年落户西单商圈。 
 
    随着跨国大型零售商在华发展的不断加速,零售业竞争将进一步加剧。近年来,外资零售商不仅在我国的中心城市扮演着“主角”,而且还逐渐向二、三级城市推进。不仅如此,外资零售业在投资我国传统百货、大卖场的同时,也开始涉足图书、药品和成品油等重要商品零售市场,扩张趋势明显。
  
    “要警惕外资抢夺控制权的风险。”中国战略学决策研究会企业战略专家委员会专家、行业观察家于清教的这番提醒并非空穴来风。
并购大战:我的地盘我做主
     近年来,零售行业掀起了“并购重组”热潮。不少城市都提出“要尽快打造国内零售航母”,然而,要想在短时期内实现这一愿望,只有通过资本运作、跨地区兼并重组进行扩张。 
 
    外资企业通过雄厚的资本实力以及较有优势的管理能力,俨然成为了兼并重组的“主力军”。由于看好中国经济的坚挺以及未来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从占领一线城市到纵深挺进二三四线城市,外资包抄中国零售业的意图也愈发明显了。 
 
    目前,世界50强的零售企业中,约有70%在中国布下了棋子。知名的零售业巨头除了沃尔玛和家乐福,还有麦德龙、宜家、欧尚、TESCO(特易购)、大润发等。以英国零售巨头TESCO为例,虽然在进入中国市场的时间上落后沃尔玛、家乐福一大步,但这丝毫不影响TESCO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TESCO中国区总裁、全球副总裁陶尔康曾在接受采访时称,TESCO 2009年中国新开门店数将超过20家,约达其目前总门店数的1/3;而且在今后3至5年内,这个增长速度将“只增不减”。
 
    除了增设店面、扩大版图之外,外资“入侵”中国零售业还另有一条路径:“玩转”股权。
 
    前不久,斯坦福大学基金以3.13亿元认购了1818万股苏宁电器的股票。而此前,在国美电器的股东中,包括贝恩投资、摩根大通、大摩、华平基金等在内的多家外资机构已经占据了超过30%的股权。此外,在香港上市的物美等零售巨头的股权结构中也出现了很多外资机构的身影。
 
    对此,麦肯锡公司的有关分析认为:在未来35年内,中国零售业60%的市场将由35家世界级零售巨头掌握,30%的市场将由中国国家级零售巨头把持,剩下10%则掌握在国内地区性零售巨头手中。而外资在只占据现代流通业态40%份额时,就基本控制了中国流通业。
 
    伴随外资商业流通巨头加速收购在华民营流通企业,“狼来了”的担忧逐步升级,“渠道控制论”首次抛出。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会副会长谢秉臻在公开场合表示:“外资已兼并了60%的中国大型主流民营流通企业,照此下去,三五年内中国流通主渠道有被外资控制的隐忧。” 
产业链阴谋:控制定价权
     2008年9月,沃尔玛在贵阳设立了“蔬菜直采基地”,这里种植的蔬菜通过沃尔玛的供应商批量运送到沃尔玛西南区的17家超市。目前已经有10万农民、25550英亩农田和果园参与到沃尔玛的“农超对接”项目中来。
 
    那么在下游呢?早在2006年,沃尔玛超市里已经有40多种自有品牌,主要集中在服装和食品方面,沃尔玛希望到2010年其自有品牌占有率从当时的2.5%提高到20%。目前,沃尔玛主要有三个自有品牌:Great Value(惠宜)、Mainstays和Simply Basic,共5250个自有品牌产品,占其全部25000种商品的比例超过5%。通常情况下,自有品牌的价格比全国同类品牌低5%~20%,部分产品甚至低30%-50%。2009年至今,沃尔玛已经推出了80种新产品。目前,沃尔玛还销售其他自有品牌产品,其中包括狗食和健康美容产品。
  
    沃尔玛就这样完美的整合了产业链的上游和下游。而整合完成以后,真正的竞争手段并不是大家所预测的“先垄断后提价”,而是“先垄断后降价”。每年年底,沃尔玛都有降价活动,涉及商品的降价幅度大部分可达20%,部分商品降幅甚至超过40%,并且每个月都有主题促销活动。沃尔玛的降价幅度和频率直逼所有零售商的心理底线。
  
    表面上看这好像都是价格战,可中国的零售企业往往是赔本赚吆喝,而沃尔玛非但不会赔钱,反而扩大了销量、提高了库存周转率,自然就会赚钱。
 
    显然,外资零售企业的目的并非仅是与国内零售企业进行资源争夺,它们是在做整个产业链的整合。换句话说,它们将来淘汰的不仅仅是中国零售行业,很可能是所有中间环节。”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如是说。
 也许在沃尔玛购物的消费者会看到环保和经济的水果,而沃尔玛的这条“绿色供应链”却让经济学家们嗅到了危机。
 
    “外资零售企业的布局已开始发生变化。”中国人民大学黄国雄教授也认为,“之前,外资零售企业是在区域布点,现在连成线,形成面,由点状市场逐步进入面状市场,规模效应更加明显。”
 
     在黄国雄教授看来,当前中国零售业最应该重视的是外资零售企业战略扩张转移到三、四线城市对中小零售企业产生的冲击。黄国雄认为,国内对待外资零售企业的态度应该围绕其是否造成垄断和冲击中小零售企业。介于此,国内零售业最为迫切的是要加强对可能造成区域垄断的零售企业的审核,同时,政府部门要全面评估消费市场,并尽快规范商业网点规划,让零售业健康有序发展。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chaoshizhouk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