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苏宁易购宣布其全资子公司苏宁国际拟出资48亿元人民币现金收购家乐福中国80%股份。交易完成后,苏宁易购将成为家乐福中国控股股东,家乐福集团持股比例将降至20%。这一公告着实让人出乎意料——早在2018年1月,腾讯与永辉就宣布将对家乐福中国达成了股权投资意向书。就当众人认为将家乐福这一标的纳入囊中者必然是腾讯系之时,苏宁易购“截胡”了。
但从苏宁易购的角度来看,其与家乐福在基因上并不相符。苏宁以电器起家——1990年成立的第一家苏宁是一家空调专营店,在此后的近20年内,苏宁都以3C为主营。直到2009年,苏宁才逐渐拓展非3C品类,包括百货、图书、母婴等。虽然一直在向前迈进——上线网上超市、铺设苏宁小店(便利店)、布局“苏鲜生”生鲜超市,但杂货与快消一直是苏宁全品类发展的短板。对于杂货(尤其是线下实体店),苏宁并没有什么经验。从3C、到线上超市到便利店,再到现在的大型超商,苏宁的业态布局各不相同且存在较大差异,如何在收购家乐福后开展有效整合,仍需时间来检验。
本质上,这个事件反映的既是阿里与腾讯两大派系之间的较量,也是零售市场的必然走向。在2015年的《鼠标与大象的舞蹈》一文中,我们就提出将来线上流量成本会越来越高,最终线上线下会走向复合渠道的观点。近年来中美零售市场的发展也正是如此。不过美国零售市场内都是大玩家,各商家各自为营进行复合渠道发展:线上店努力往线下走,例如亚马逊开实体书店、开Amazon Go便利店、收购Wholefoods;线下店努力发展线上,如Target收购Grand Junction与科技初创公司Shipt,以便开展线上订单当天派送服务务、Walmart推出线上订单店内取货服务以及当天送货上门业务,派送由优步及其他众包交付公司合作完成,最短三小时送达,服务范围从六个都市区扩展到100多个,最终计划覆盖超过40%的美国家庭。美国实体零售较快适应了电商的冲击并与之同步发展。
中国市场的故事则不同,国内的实体零售非常脆弱。虽然线下零售对线上的冲击无力反击,但是伴随着流量成本逐渐升高,线上也开始寻求新的出路——走入线下打造复合渠道。主要战略有二:其一,寻找大型标的进行入股、收购,如永辉、大润发的共同特点都是“想发展线上却屡屡受挫”,因此与电商一拍即合。其二,O2O,中国市场有大量无法逐一收购的社区小店,而这些店常年存在设备落后、进货不规范且昂贵、获客难等问题,因此通过线上倒流的形式不仅可以帮助小店改善经营,同时也能够将其纳入版图,例如市面上见到的天猫小店、京东便利店以及美团、饿了么等平台中的小商家。
几年前的资本市场并不看好苏宁与阿里、京东与永辉的联手,消息一出收购方的股价都在跌——2015年8月7日京东宣布持股10%入股永辉,当日京东股价下跌-2.26%,后一交易日又下跌-6.27%;2015年8月10日,阿里宣布入股苏宁,次日阿里巴巴股价下跌-3.89%,后一日又下跌-5.12%。但当Amazon收购Wholefoods时,资本市场却出现了正面反馈——2017年6月16日,Amazon宣布收购Wholefoods,当日Amazon股价上涨2.45%,次日上涨0.75%;此外,这桩交易导致了美国其他超商企业股价严重下跌,6月16日,Target股价下跌-5.14%、沃尔玛股价下跌-4.65%、Costco股价下跌-7.19%、Kroger股价下跌-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