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
评论数(0)
出品/联商专栏
撰文/王国平
编辑/娜娜
被年轻人抛弃的购物中心正在从生活方式向消费目的地转型。
01
购物中心衰退潮来临
当下,全国购物中心日均客流流量跌破一万,除了头部购物中心保持强者态势,大量购物中心已经完全吃不饱,处于“半死不活”状态。跌破一万是什么概念?以前一家超市的号召力都能带来一万日客流量,现在整座购物中心日均流量几千的比比皆是,这是因为购物中心里面几乎大部分业态都出现下滑,导致购物中心流量数据崩溃。
虽然购物中心建设高峰已过,地产公司手上仍有不少早期的盘子未来会陆续进入市场。除了一些县城乡镇是强刚需外,大部分城市的购物中心都面临新老项目博弈。增量购物中心的逐步入市,将进一步稀释原有购物中心的流量。
文旅赛道的快速崛起,分流了原来在地消费的基本盘,使得消费出现大转移。特别是文旅商业已经不断出现可以与购物中心抗衡的头部项目。
以河南为例,郑州的文旅赛道头部年营收做到20亿+,洛阳、开封等地的文旅赛道头部年营收都在10亿+,而且增速极其强劲。除了像郑州购物中心头部大卫城短期难以被超越,正弘城、万象城的位置都会被文旅头部拉开;洛阳、开封等地没有高奢,消费头部都会让渡给文旅项目,全面碾压购物中心。

购物中心的衰退潮已经来临,非人力可为。
以前标榜时尚、潮流的购物中心大部分到现在毫无时尚个性化可言,不可能获得年轻人的青睐。
购物中心的主要趋势是高线城市文旅化、中线城市提档化、下沉刚需。文旅化和提档都需要资金投入,这是很多购物中心现在不具备的。像中线城市一些新入场的玩家会把项目加盟万象系,实现借力打击,主要用来攻击万达和在地头部商场,规避自身招商运营能力的不足,这种打法的效果基本都不错。一些地方国资的项目也会采用文旅打法,盯上游客的钱包,做交叉赛道。
02
商户端变革
市场也出现一波商户端变革,反向助力购物中心出现短线流量。其中,以武汉的“漂亮菜”(主要指融合创意与美观的菜品,结合本地特色食材与现代烹饪手法,既保留传统风味又兼具视觉美感)表现较为抢眼。
为了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孕育出打卡首位度玩法,把“自媒体菜”(通常指通过短视频或图文形式分享的创意家常菜做法)进一步发扬光大,快速迎合了小某书客群。野果、NEED等这种三四百万投资额的快回报品牌向全国各地蔓延,只要开业时投个一二十万营销费用,客人就蜂拥而至,跟捡钱似的。高回报也带动了不少资本进入漂亮菜行列,在购物中心开出各种款式漂亮菜来,很多漂亮菜都青出于蓝胜于蓝。

野果yeego 图源:小红书
但漂亮菜的痛点是做高价一次性消费,区域密集开店后,打卡效应退却,无力支撑再次爆红,属于赚快钱行列。部分漂亮菜已经没有排队现象,甚至饭点时都没什么人。武汉也有高性价比漂亮菜,毛利率不高,没有快速跑出来,只能做在地生意。包括一些重投资漂亮菜,也一样缺乏资金扩张。有些城市看到武汉风漂亮菜,开始腻了,场景固化,研发跟不上,性价比太差。
漂亮菜进入一座城市基本都选择靠前的购物中心,对于很多购物中心属于锦上添花,能够引入不错的年轻客流。非头部购物中心基本没有享受到武汉漂亮菜红利,一些非头部但还不错的购物中心会有在地漂亮菜入驻进行对标。普通购物中心则属于“没人疼”的角色。
03
最稳的打法
原有存量非头部购物中心这些年是很痛苦的,面对不断的分流,有的趴着不动;有的搞了很多玩法,效果不佳。终局基本都是一样的,内容端不行、服务力不行,都在陆续被边缘化。
想要破局玩生活方式,自身基本盘完全不支持,硬件不行、场景不行、人力不行、没有资金……转型不能靠口嗨。
流量不足、存量竞品太多,这些现象欧美国家一样都走过一遍,大部分没有跑出来的购物中心能够存活下来的都是放弃幻想,不再做辐射,不做选择客群,而是在地夯实短半径基本盘,做短半径高频刚需。消费者想买瓶酱油有超市,打工人吃个饭有性价比不错的餐厅,没精力带孩子有托儿所,购物中心解决了短半径客群的痛点,自然有口饭吃。
很多区域型购物中心不想做不愿意做的,就由在地购物中心来解决。前期很多商户因为利润不高,可能提供不了太多租金,但都是刚需消费,稳!租金收入持续性强!真的把报表拉开来比较,不一定比以前差,甚至因为出租率高,没有太多应收账款,实际收入反而还过得去。
大部分城市只会支撑那么几家头部吃香喝辣,其它购物中心都注定平庸。如果没有能力角逐,做短半径高频消费,是最稳的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