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8日
评论数(0)所谓的“真服务”就是通过真诚的、非功利性的服务使消费者从内心感到“得大于失”,从而自觉形成主动消费;而“假服务”则是过渡性的、掠夺性的服务,最终只会让消费者的信任度完全丧失,保健品会议营销要做“真服务”而不是“假服务”。
我国保健品行业对整个社会的最大贡献,莫过于集体高度自觉地为广大受众免费进行了健康常识教育,并唤起了不少人的保健意识;而对整个营销界最大的贡献,则莫过于对消费者消费心理的深度研究。
无论是三株的深度分销还是脑白金的软文恐吓,也无论是脑白金的礼品路线还是珍奥核酸的科技路线,甚至演化到现在的保健品数据库营销和会议营销等,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壮举是一浪高过一浪:你搞专家义诊,我搞联谊晚会;你请大家旅游,我请大家吃饭。
从最初的“联防战术”,演变成今天的“人盯人战术”,最后演变成“一帮一,一对一”,直至最后很多患者一提到专家义诊或是联谊会便会不自觉地产生条件反射式的抵触。俗话说“无利不起早”,殷勤的背后必然意味着阴谋,因为消费者上这方面的当太多了。正所谓营销“成也服务,败也服务”。
不仅如此,很多“久经沙场”的患者也在与厂商的不断周旋中变得越来越精,甚至能够像观看某些国产影视作品一样“看了开头便能猜到结局”:当你领着大家旅游的时候,便能猜到你接下来会让大家登记;当你推出专家义诊的时候,便能猜到接下来会有很多人莫名“得病”;当有某些“康复患者”上台抒发感想的时候,便能猜到有几个“托儿”马上要出场了;当你请大家吃饭的时候,便能猜到你接下来便会大肆宣传保健品并劝大家购买了。
每当想到这里,便不由得佩服起一中一外两部电影来:《无间道》和《谍中谍》。两部片子都先后推出了系列三部,都一样的吸引人,一样地刷新票房纪录。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它们都能打破人们已有的思维习惯。然而,当话题又转回到保健品的营销方向时,探索又何其艰难?创新又谈何容易?
由于那些带有非常明确目的的功利性服务,使得日渐精明的保健品消费者越来越认识到某些厂家的会议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然而却又总是因抵制不住种种诱惑而仍然会去参加一些会议,最后在不断总结教训的否定之否定中变得越来越精明。
厂家也决不可能因为受众对会议营销的不信任而甘愿放弃对这个业务板块利润的追求。于是乎,某些厂家便使出了歇斯底里式的“玩命”手段,功利性服务最终撕破了温情的面纱,演变成为赤裸裸的“掠夺式服务”。
比如去年年底某保健品厂家在组织一大帮中老年“患者”旅游、吃饭、观看演出之后,由于现场观众对台上专家的“坐诊”不太信服,厂家发现并没有形成购买热潮。
厂家便采用了令人震惊的营销极端举措:索性把会场大门一关,吩咐几个工作人员把守,然后非常“礼貌”地告诉大家说:“刚才我们已经把公司的产品基本介绍完了,现在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来咨询和购买,买过之后就可以离开了。
还没有购买保健品的朋友请暂时不要离场,可以继续观看和咨询……”营销做到这个份上,看来真有点穷途末路的味道,难怪会议营销的路子越走越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