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零售

零售业需要多点耐心与信心,少点急功近利

2022年05月27日

评论数(0)

出品/联商专栏

撰文/联商高级顾问团成员柳二白

焦虑似一股刺入肌骨的寒气,它无孔不入,无处不在,无边无际。焦虑像一张网,铺天盖地地罩下来,无处躲藏的人只好被其笼罩,落寞神伤。焦虑还似一股气味,尽管戴了口罩,还是能闻到若有若无的味道,不得不与这味道共存。

零售人也在焦虑。联商网前期做过一次调查,超千人回答的答卷中,有78%的人表示正处于焦虑状态,算下来,五个人中差不多有四个人在焦虑,剩下的一个人还算平静自处。焦虑好像在蔓延着。

焦虑不是与生俱来的一种情绪。当期望与现实之间产生较大差距,现实又随时处于颠簸动荡时,这种不确定性催生了焦虑。这种焦虑可以量化为具体的事项,比如收入达不到预期,职业生涯可能随时夭折,这些都是焦虑的源头。对未来的失控,则让焦虑雪上加霜。当一个有房贷要养家的职场人,看到企业在竞争中摇摇欲坠,看到职业生存的空间越来越窄时,他不得不为现实焦虑,为每个月的固定支出而愁眉不展。

索伦.克尔凯郭尔说:“如果是野兽或是天使,那么他就不能感受到焦虑,正因为他是两者的结合体,所以他才能焦虑。”所以,我们大多数人都在焦虑。

焦虑是由远及近的阵痛

联商问卷中显示有五分之四的零售人在焦虑,是有理由的。零售的发展史也是竞争史,从受保护到全面开放,从同城竞争、同业态竞争,到不分区域没有围墙的竞争;从售卖方式的单一化到多元化、智能化;从奇货可居到商品泛滥,从坐等客来到绞尽脑汁招揽顾客,每走一步,都伴随着淘汰、落后与赶超,在快速转变里,零售人也在其中涤荡着。

零售发展在互联网兴起之前,是小步慢跑,各方面成熟之后,才催生新的业态、新的发展形式,这像摘一个熟透了的桃子,到手的都是流了蜜汁的。在1995年,上海第一八佰伴开业,第一天接待了107万名顾客,创下了吉尼斯世界纪录。这个数字放在今天,都是可望不可及。自从互联网带动商业发展和科技进步之后,这种到手就熟透了的果实,再也没有了。

2016年提出新零售的概念,让零售的前进之路更加疾步快行。新零售成了灸手可热的名词,代表着一股风潮与风向。行业的发展周期大幅度提速,由绿皮火车变成了高铁,在疾驰之中,花迅速开迅速落,很难有人再有耐心等一朵花慢慢地开、从容地败。

现在看2018年的一篇与新零售有关的文章,上面提到了走入新零售轨道的企业及其孵化的新模式,如盒马、苏鲜生、超级物种、大润发优鲜,当时是赞扬声一片,现在看,好像除了盒马之外,其他的要么销声匿迹,要么萎缩。行业的转变之快,像在高铁上看到的窗外风景。

更快的还在后面。无人零售,社区团购,仓储会员店,每出现一个行业热点,都能看到人群蜂拥过去,迅速地跑马圈地,都怕被落在后面。行业的热点发展原来是抛物线,缓慢升降,现在是条折线,快速升快速降。我们站在当前回头看,无人零售有点陌生,社区团购明日黄花,仓储会员店正在高烧过后。搜寻行业新闻,半年前的都有些古旧了。

行业的快速变化所带来的焦虑,像一粒石子入水后打出的外圈的涟漪,外圈的压力一点点释放,转而由处于中间的涟漪接手传递压力。

行业簸荡,处于行业中的企业也好不到哪里去。企业追随热点,有当炮灰的风险,不追随热点,原地踏步,要画地为牢。零售商在夹缝中艰难的生存。焦虑浸入到零售商的肌理里。

新零售热得发烫时,很多零售商着急地为自己贴上新零售标签,无人零售大火时,一些零售商赶快入局,社区团购呼啸而来,这更让零售商芳心难抑。零售商想在不确定中找到确定性。

在疫情时期,不同业态的企业出现分水岭。与民生相关的,大都能过得去,有的业绩还不错,与休闲娱乐相关的,大概率地遇到发展的瓶颈。休闲娱乐,显然处于消费者选择优先级的后面。一些主打休闲娱乐的购物中心不可避免地出现空铺,门可罗雀。体量庞大的零售商要面对高成本、高投入、低产出的困境。就算现在发展还不错的零售商,也有对未来的担忧,企业像行驶在海上的大船,不知前方会遇到什么风浪。

零售商与零售人是水与鱼的关系,水少了,鱼的生存必然受到限制。压力经过多层传递与挤压后,最终传给了在零售业中的个体——人。行业像海,风急浪高,企业像船,跌宕起伏,员工像寄宿在船中的人,外面的每一次摇动,都会让船中人步履不稳、担惊受怕。

行业的热点在新兴与衰落之间快速转换,企业在颠沛中起浮不定,人在这样的动荡里很难做到神闲气静。裁员的迅息此起彼伏,关店的消息此消彼长,每一条资讯看似与己无关,谁也不知道下一秒,自己会不会成为资讯里“相关人员”中的一个。压力层层传导之下,焦虑遍地丛生。

预期收入出现各种变数,但每月的固定支出却雷打不动:房贷、房租、生活费、教育费。所以,不得不焦虑。

除去这些,还有每位零售人都不得不面对年龄、职位、性别的天花板。很多企业提倡年轻化的用人策略,看到这样的新闻,总禁不住想:那些中年以上的人最后去了哪里?只要升不到一定职位,年龄就是一道无法逾越的门槛。还有性别,一些女性生育回岗后,则要面对原岗位被占用、无岗可去的困境。种种的不确定,是滋生焦虑的热土。

反焦虑是由近及远地打怪兽

焦虑的阵痛袭击着零售职场人。但如果只在意焦虑,或困在焦虑之中不能自拔,这肯定不是一种好方式。担心未来失业、失岗、降薪,不如把控好现在,现在做得笃定、坚定,为未来存下丰厚的储备,会减少一点焦虑。

反焦虑就是在不确定中找确定。有一个目标自然是好事,比如成为马拉松健将。但如果第一目标就是跑完马拉松,大多数时间都要处在挫败中。不如分解目标,第一个目标是五公里,第二个目标是十公里……每完成一个小目标,适当奖赏自己,同时定期复盘,查找问题。在冲向马拉松健将的途中,虽然有苦与累,也因各个小目标的达成有满足与快乐。休谟说:“人类心智的主要动力或推动原则是快乐和痛苦”。我们要学会,在种种不确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确定,焦虑自然就不会轻易地俘获住我们。

“惟把一件事做好的努力才使得目的与过程内在地联系在一起,才使得目的赋予整个过程及每一步以意义”,学会沉下心把一件事做好,而不是什么都想做,什么也没做好,不佳后果自然会产生不良情绪。

当以平静之心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确切地做好当下,“怪兽”自然不敢轻易靠近。相比较于人,企业的不可控因素更多。在联商网搜索一季度的新闻,只看标题,很难平静,“快手一季度净亏损37.2亿元”,“百盛一季度由盈转亏”,“京东一季度亏损30亿元”,数字背后,是一家企业的当下与未来。

相较前两年,零售商今年会受到更大挑战。疫情的不确定性,加大了经营的难度。病毒传播迅速,生活不知何时会被按下暂停键。生活一旦停摆,与生活紧密相关的零售业也要随之暂缓。这增大了经营的难度。

零售发展到今天,盈利模式也发生了转变,原来是向商品要利润,现在是向供应链要利润。许多仍依托商品为利润点的零售商,在疫情时期,增加了不确定性。建立完整顺畅供应链条的零售商可少些烦恼,便捷的供应链能为企业带来不少利润点。

尽管京东一季度出现亏损,但在疫情时期,其他物流受阻,在京东线上购物却能保顺畅、快捷,这是京东无法比拟的优势,这与前期京东花重金搭建供应链条不无关系。

现在行业周期变短,耐心有限,原来一个新事物需要几年的时间检验,现在快得不出半年,就没了踪影。推动行业向前的是一只无形的手,看不见,但能时刻感受到它的威力。现在的零售业,需要多点耐心与信心,少一点急功近利。

有一期《十三邀》中,刘擎讲“影响你命运的要素、变量越来越多,有些是你根本无从理解的,更不用说把握它,它是远方的,它未经你同意就支配了你,影响了你,可以叫它‘远方的暴政’。”如果未来无法掌控,那不如做好现在。未来由无数的现在组成。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柳二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