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默
在北京看雪
事宜联络:liuerbai2014@163.com
今日访问:5830
总访问量:60979282
2019年09月08日
评论数(1)联商专栏:成功的企业总相似,失败的企业也相似。
一家企业被划上休止符,之前早有蛛丝马迹可寻。虽然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各不相同,但群蚁溃堤,总能找到相同或相似的“蚂蚁”。之前的各种先兆,过后看都是预警。
1
制度混乱成摆设
制度是企业的根基,是指导企业生存与发展的规范。一些企业在后期发展中,为了多快好省地出效果,任意更改流程与制度,肆意践踏。看似是多了灵活性,其实是让奔跑中的列车偏离了轨道。后果可想而知。
制度与流程是保障。保证制度与流程的完整性及可持续性,是为了公司持续稳定发展。而有的企业,在激进的时候,制度与流程朝令夕改。殊不知,一发动全身,每改动一处,就意味着有诸多部门与人员进行相应的调整与跟进。但下发指令的人却没有意识到,他动口的一瞬间,会让很多人与部门忙得团团转。
总处于变动中的制度与流程也渐渐失去效用,员工不知道依哪个“法”,就默认为无法可依。当制度与流程不再发挥效用,对于一个庞然大物一样的企业来说,失去的是准绳与路径,企业处于表面平顺、实则混乱中。
2
置顾客于不顾
德鲁克说,企业的宗旨是创造顾客。对企业来说,顾客最为重要。有顾客就有市场,也有业绩,就有了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但许多企业在决策时,藐视顾客的感受,甚至不屑考虑顾客,只顾把眼前的利益最大化。
尤其是零售商,卖场直面顾客,一个为顾客着想的卖场和一个不考虑顾客感受的卖场,顾客有最直接的真切感受,顾客有选择权。一篇报道中写到,胖东来的掌门人于东来在新开店的电梯口搀扶老弱顾客,他是真心地在为顾客服务。只有从上到下树立起为顾客服务的信念,才可能真正地做到以顾客为中心。
但一些零售企业却从不提顾客,都是管理者拍脑袋决策,这种以“我”为大的思维方式,终于只会被顾客抛弃和唾弃。没有了顾客,何谈经营与业绩?
3
杀鸡取卵式赚取利润
一切以利润为中心。当所有的经营决策和目标都围绕利润时,最容易患上短视症,企业偏向于采用多快好省的办法赚取利润。比如,省去一切可省的费用,把裁员当成利器,减少业务频率,少做促销、依赖供应商,降低自身风险。这些措施与方法,在初期很快能见到效果,但对企业却有致命的潜在的杀伤力。
比如,一味的减员:前台员工减少,服务水平降低,直接影响顾客的体验;后台员工减少,降低运营工作质量,应付与装样子的人也大有人在。一面减人,另一面为了不增加费用,降低各种员工收入,员工的积极性降到冰点。
这些措施虽然见效快,但负面影响却渐渐浸透到企业的肌理里,直接损害企业的健康与良性发展。
4
人心散乱
企业的涣散最先从人心散乱开始的。员工对企业的变化最为敏感,不管外面看怎样安然无事,员工内心掀起的波澜却远比表面上看起来要动荡得多。许多企业表面上看一片形式大好,深入到内部,早就腐朽不堪,外在的祥和掩盖住了问题,管理者可以装作不见,但员工却不能不考虑自身安危。
衰败的企业,不光蛀虫丛生,各种混乱问题也丛生。员工不知道明天在哪里,没有归属感的员工都在想办法把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在有限的时间里少出力、少出工,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时撞钟还闲烦。企业这座运行精密的机器,在一段时间内看不出问题,等到惯性消失殆尽,停摆也是早晚的事。
5
沟通成本高
部门与部门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互相推诿,推脱之下,简单的事变成复杂的事,小事变成大事。每个人都声称自己很忙,每个人都佯装很忙,以致于忙到任何于己无利的事不做,于己无关的事也不做。本来用十分钟能解决的问题,可能三天也解决不了,因为不是在沟通,就是在沟通的路上。
这些人为的看不见的障碍处处都是,这让想做事的人寸步难行,人为的低效令人痛苦不堪。而那些善于推脱和做表面文章的人,则大行其道。当企业上下充斥着浮夸之风,每个人不是想怎样做成事,而是在群体表演“怎样做事”时,企业还哪有效率,没有效率的企业何谈明天。
有的成本是看得见的,像各种费用支出;而且有的成本却很难测量到和意识到,如沟通的成本,人在这种温吞水式的漫长的沟通里,渐渐失去了工作的活力与斗志。
6
公平成为纸上谈兵
公平、平等的秩序是企业管理的准绳,在外企业要参与公平竞争,在内同样要营造公平竞争的氛围。有的企业把内部公平竞争当成口号,需要时喊一喊,却显见真正的公平规则。公平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
在混乱的企业制度下,公平成了少数人享有的特权。在全无公平可言的企业氛围里,管理者很难调动与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辞职员工增多。马云说过,员工辞职不外乎两点,要么钱给少了,要么心受委屈了。
当竞争变成了打着公平幌子的暗箱操作,谁还在意所谓的公平,失去公平,人心也会失衡,人心失衡的企业怎么会长青。
7
抱怨的比干活的多
今年一家大型连锁上市公司被收购控股。令人记忆犹新的是,前几年该公司的高管在网络上发表重振旗鼓的文章,文章下面有许多该公司员工的留言,不约而同,留言都是抱怨声,有的抱怨公司设置了重重障碍让业务发展不顺畅,有的抱怨不公平竞争,有的抱怨部门之间互不配合。几年过去,这家公司仍没有起色,在抱怨声中只得委身于他人。
一些企业看似风平浪静,实则风起云涌。管理者很难看到真实的情况,或者看见也装作不见,大家都闭着眼睛,以为眼前是一片净土。当抱怨成风气,在企业内部弥漫之时,没有人真正地想把工作干好,都在互相拆台、互相为敌。员工没有士气,那企业的士气从何而来?
8
装样子工作的人成主流
出了问题的公司往往不推崇实干家,而推崇“表演家”。许多人可以把PPT讲得掷地有声,获得一片赞扬声,但落地实效却鲜有人追踪与落实。“表演家”风行,争相模仿,以期获得更多资源与关注。当都热衷表演喊口号,就少有真正实干与实践的人。
有的就算干出了一点成绩,就赶紧拿到放大镜下,把小说成大,把大说成更大。人人陶醉于自我催眠,只有到了大厦轰然倒塌的时候,或许才能真正幡然醒悟。
9
赞歌唱得很响,业绩跌得很惨
有些外面看似还算红火的企业,内里早就腐败不堪。外面的人不觉得,内部人却心知肚明。但越是没有内容,就却越怕被人看穿,只得摆样子,想尽办法把自己美化得好一点,各种数据报喜不报忧,只截取对自己有用部分,有意隐藏不利部分,这种方式外人看不出来,但也有隐藏不住的那天,因为市场不听赞歌,只认业绩。
10
价值观的失守
价值观是企业的内在准绳,这根看不见的绳围绕企业始终。当一家企业把努力进取、向上积极、务实求进作为追求的目标,那么员工在这种氛围的感召下同样会努力、积极、进取。有的企业虽然喊着积极进取,但在企业的内部却不真正提倡这种价值观,竞争不公平,奖惩机制也不公平,不营造公平的氛围,渐渐地,积极工作的也不再积极,努力向上的也不再向上,大家都乐于渐渐“平庸”下去。一个没有努力员工的企业,哪会有努力的果实。
还有一种价值观,企业倡导加班文化,到点下班被视为另类,就算没事可做,也只能装样子忙碌;上班从不开会,下班过后才想起开会。长年累月,员工处于疲惫应付之中。
一座稳固的大厦不是一天轰然倒塌的,是在日积月累中,侵入体肤,病入肌理,渐渐拖垮健康的肌体。
(文/联商高级顾问团成员柳二白,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联商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