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3月03日
评论数(1)一、零供双方对峙的辩词
去年底,中国商务部等国家五部委就开始联手整顿超市进场费,即零售商为供应商而设的 “体外”庞大费目系统,这一举动无疑是向数年来一直在谋求零供关系解决的上下游行业表了态。政府这一站队,原本那些为避免大伤和气而定性为偶发孤立的零供摩擦一下子串联了起来,筑造了当前零售商和供应商论战氛围。而此刻,零供摩擦异常稀少,双方铆住了劲做足了样子,只为等待最后操宏观调控大刀的中国政府进一步的裁定。此刻,异常和平,争吵和忙碌的只是理据本身,只是各执一词的客观现状和一厢情愿的朴素愿望。
供应商说零售商满脸都是大超市霸王条例,进场费名目繁多,条码费、端头费,促销活动中的条幅、花篮、空飘、地贴、墙贴、灯箱、DM特别广告、人员管理等甚至店庆补损都能构成冠冕堂皇的费目,直接摊到供应商头上。而且此种情况已经持续很多年,有“潜规则”向“明规则”递进的趋势。这种进场费合法化的步伐让供应商特别是支付了高额进场费的大品牌大供应商惴惴不安。一旦合法化或者深入到行业的公认规则层面,后果不堪设想。利益受损还是其次,越来越紧迫的零售商钳制力度让供应商一想起来就不寒而栗。零售商作为直接面向消费者的终端机器会一步步侵蚀到供应商直接承接生产商所享有的种种上游优势。直到把供应商吞噬,零供实现无缝对接,都归于一家独大的零售企业。至此,零供关系不复存在,因为零售商和供应商已融为一体,不分你我。
跟供应商对未来的恐怖预测相比,零售商似乎更想凸显市场经济的理性精神。零售商说供应商真是“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取消超市进场费实在是冤枉的,是舆论导向对公平合理的市场秩序负面效应体现,是不符合市场经济基本规律的。零售商全身中枪,但并不服气,表示取消超市进场费在政府干预下是完全可以实现的,但不可能取消零供之间必然存在的地位落差,而这种落差必然会产生利益空间,这就是超市进场费的起源。换句话说,这费我们是收定了的,可以取消进场费,但我们换个名字照样可以收。政府强制措施抓不住那么多在利益区间中游动的灵活的点。
不过零供双方说到后来,都不可避免地提到销售价格,以及直接受此影响的消费者。供应商说取消超市进场费,降低供应商成本,售价按理会下降。零售商反驳,供应商的这种腔调阴阳怪气,单纯只是局外人一种朴素愿望,对于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使命的企业是不可能主动放弃既得利益的,仅仅是为了消费者利益。他们口口声声振振有词,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二、进场费在市场经济层面的合理性
到底是谁在混淆视听,谁是真心为难?从进场费本质说起,应该能说得很清楚。
进场费本质上是零售商的优势地位在零售终端的彰显。当零售商面对产品的品牌万千而货架场地有限的处境时,该如何选择?该依据什么?“中国食品质量安全报告”、“消费者对同类产品的满意度调查”、还是仅仅根据往年产品销售额排名,这些似乎都是太理想的状态,跟利益最大化的初衷背道而驰。头脑清醒的外资超市大佬们一边在嘲笑供应商们取消入场费将会降价的美好谬论,一边自身也藏不住利益最大化的终极目标。零售商们通过行业优势在消费品流通的重重环节中设置门槛获得利益。当前的零售对接,零售商步步为营,供应商已经步步惊心。
零供双方都以直呼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羞,不敢启齿,只好绑架消费者,挟消费者利益以令政府。这样的商业公关在中国当前太常见了。其实大可不必如此别扭行事,超市进场费被指哄抬物价是无理无据的。央视标王之争,一掷几十亿。新闻联播前后十几秒的视觉展示不知道哄抬了多少物价,捧红了多少名不见经传的商家,也造就了多少经典的营销案例,而依然火热在中国财经界广告界。另外,在高度发展的市场经济下,进场费完全是应该存在的,不仅为零售商制定销售方案提供依据,甚至还在完善市场经济本身的细枝末节。再者,取消超市进场费,放活了供应商。缺少制约的供应商难道不会是下一个“在场费”的制造者。
所以,进场费的存在是有其合理性的。当然,我以上所说的前提是高度发展的市场经济。
三、政府的取舍态度在引导什么
可是,零售商认定国内市场经济的完善和对市场经济大厦矗立所需国情土壤的坚实是否都太盲目乐观了?对市场规律的把握有没有陷入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窠臼?零售商们自由行走,独步江湖,逍遥旅程,是否忘了头上空悬一沉重大山,上面写着不是如来的神秘谒语,而是坚硬的“国情”两字,不过说来,两者的不可回避和不可抗拒却是惊人的相似。
那此时国情是什么,不可回避和不可抗拒背后又在回避和抗拒什么?
第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完善和欠发达与以此为基础的政府宏观调控和尊重市场规律“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基本经济政策是最大的国情。市场经济的不完善状态需要政府大力宏观调控,甚至微观判断和定性,这是在发展中的摸索中的从计划经济模式中脱身的政府现在必要的职能。市场经济太发展的东西我们不能用,适合的和促进经济长久发展的才是首选。超市进场费游离在政府调控边缘,并有离心趋势,这是在挑战现有的相关条例,以摆脱政府监管的方式来突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活动范围。这是很触动政府神经的,因为当下政府缺少足够的论证,超市狂收进场费已经在政府的理性前瞻之外。保守政府角色的感性想象总是以悲观情绪居多,这暗示了取消超市进场费规定后有可能会出现一系列调控措施,针对范围将超出零供行业。
第二、 国内绝大多数大型超市的外资性质和垄断地位压迫着政府不断推陈出新各种制约手段。入世后,各外资大超市蜂拥而至,抢大蛋糕,开处女地,一片热火,内地超市规模小起步慢,被落在了一光年之后。那时,当地政府对世界500强的迷信不仅给狂飙突进的外资大超市们戴上了大神的光环,甚至直接铺好在国内发展的前程,包括租地在内的合约条例都是利益单边倒的。一厢情愿的恭敬态度衍生了外资大超市的傲慢和实际的竞争力,沃尔玛家乐福都是在那时借势成长并迅速发展起来的。当国民经济对如此强势的外资表现出不适时,当地方政府恍然大悟时,大超市基本被外资掌控的零售格局已经形成,那个佛送着送着就送到了尽头。而近日对超市进场费的整顿实在是政府微观的行业利益再分配,是针对外资超市们一点排斥的眼色,一剂不太痛的预防针和一副倔强稚气的立场。
第三、对内资零售经济的保护是意料之中的收获。取消超市进场费,大品牌产品随着资本优势被削弱,垄断地位下降,而其营销模式的固定和产品战略的笨拙此时暴露无遗,到处添堵。加之其本身的傲慢和大品牌的自尊心作怪,其在取消超市进场费后的资本优势陡减短时间内无法恢复。而小供应商所能提供的本地品牌往往是谦卑的,创业期的执着和真诚,以及特有的毅力将为它在超市赢得更大市场。再者,与笨重大品牌相对,小品牌更能搞活营销,多样化分段式营销方式的创新会带给小品牌更多利益空间。与此同时,外资大超市审批程序的复杂带来了各地区门店差异化革新的缓慢,被一直埋没的地方性超市将会有重整江山的机遇。
第四、发挥当地特色产品的优势,适应商品多样化需求趋势。超市产品单一化的势头在经济全球化影响下越来越猛,单一的就是垄断的而且往往就是为数不多的几个外国牌子。取消超市进场费,削弱大品牌的垄断优势,是为了给本地商品发展提供空间,特别是饱含当地文化历史价值的特产。近年来,国内诸多例如中华牙膏汇源果汁等民族品牌被外资裹挟而走并被冷藏,这一点政府一直耿耿于怀。随着超市进场费被取消,小的分散的供应商进入超市的门槛大大降低,有助于力量薄弱的民族品牌树立,有益于产品多样化多层次的实现,也似乎恰好配合了大型超市当地差异化的战略布局。
第五、 鼓励国内实体经济的发展,制造业发展。入世后,在经历了几次巨大的金融海啸,吃过几次亏之后,政府对金融海啸的预警和防范明显影响着经济政策制定。国内企业对资本市场运作的不熟悉和操作资本流动变幻的不擅长使政府谋划着积极的应对措施,而发展壮大实体经济,特别是政府触角完全伸得到的制造业是当下不二选择。
政府取舍间我们看到什么,似乎很明显,而我们仅从政府立场来分析超市进场费的利弊貌似会惹某些人不满。但不管怎么样,取消超市进场费在政府强制实行下会成为零供行业发展接下来所面临的真实处境,这是同样不可回避和抗拒的。而零供关系在市场和政策的双重作用会比以前更加平衡和磨合,这是我们希望看到的,也是行业发展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