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裳未了

霓裳未了

公告

统计

今日访问:0

总访问量:251589

欧莱雅(中国)背后的男人——盖保罗

2012年03月01日

评论数(0)
  1996年,刚到中国的盖保罗,常常要向别人解释意大利人和美国人的区别,在他看来,中国人对化妆品品牌的认知和对外国人一样模糊,而他对中国也同样一无所知。他也不知道中国人的面子文化,不知道跟中国人说话,要学会打哑谜。

  盖保罗的动力,不仅仅来自于敬业。他从尊重、理解到喜欢中国,并于7年后,结识了现在的中国妻子,决定共度余生。当然,他也会像很多“老外”那样,发现这个发展中国家的各种问题,大到繁文缛节的官僚体系,小到路口绿灯时间短得无法让老人顺利通过。

  欧莱雅在中国能很快进入状态,与盖保罗的态度很有关系。在兰珍珍等10人组成的筹备小组眼中,盖保罗不是一个颐指气使的外国佬,他实干,且乐于倾听。

  扎实的市场调研,让欧莱雅少走了许多弯路。更重要的是,盖保罗能够听取意见,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

  有人说,法国企业擅长做奢侈品、高端商品,因为他们的品牌都极富个性,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而这种个性,从另一角度看,便成了一种强势。而欧莱雅的产品辐射高中低端,且随着进入中国时间越长,欧莱雅就越需要学习如何把握中国大众化妆品市场,包括三四线城镇及乡村市场,而盖保罗要做的,正是兼顾不同品牌的气质,让他的品牌金字塔,和谐共生。

  在这个金字塔中,位于顶端的兰蔻、赫莲娜,在中国依旧承袭着欧洲品牌的贵族气质,与大众保持着优雅的距离感。而薇姿、欧莱雅等中档品牌,则需要在保持个性的同时,尽量贴近大众。而中低端的美宝莲、卡尼尔则要亲切地融入市民生活,成为价廉物美的代名词。统筹者盖保罗,便成了这几种气质的融合体,这一点在你看到他时,便不难察觉。
 
  这个年届六十、高高胖胖的意大利男人,很难看出气质更像哪国人,介乎意大利人的不羁、美国人的热情、法国人的格调和中国人的圆通。

  在管理中国员工上,盖保罗也有自己的一套。他很清楚,中国人不缺活力和野心,尤其加入欧莱雅公司的人,对自己的期望也很高。因此,他更重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激励他们向前冲。他希望员工更多的展示自己,“许多中国人想的多,行动力稍差。”盖保罗希望,他们应该更有竞争意识。

  每年圣诞节,盖保罗都会从意大利订购蛋糕,给近900名员工每人发一份。对于男员工,他会直接批评、简单表扬。而对于女员工,他则委婉地指出不足,而在表扬时不吝赞美。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霓裳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