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刻商业

一刻商业

公告

每天十五分钟,阅读一篇干货。

统计

今日访问:2024

总访问量:4472572

“淘汰”员工、审核漏洞、亏损继续,BOSS直聘挑战重重

2022年08月11日

评论数(0)

作者 | 晓阳

编辑 | 周烨

被称作在线招聘行业“后浪”的BOSS直聘,一直备受市场和资本青睐。尽管顶着光环,但BOSS直聘的日子却越来越不好过了。

近期,BOSS直聘内部传来了优化裁员的信号。BOSS直聘CEO赵鹏发布的一封内部邮件中提到,BOSS直聘将实行361绩效考核制度的计划,绩效后10%的员工或被末位淘汰。BOSS直聘将每年进行两次绩效分布,将员工绩效分为前30%、中间60%、后10%。

末位淘汰的消息背后,BOSS直聘的业绩挑战重重。尤其是持续盈利能力,受到营销成本、营收依赖B端业务等因素影响,倍具挑战。

另外,BOSS直聘再次因审核机制缺失而负面缠身。今年6月底,BOSS直聘刚结束国家网络安全审查,重新恢复平台新用户注册,但仅仅时隔一个多月,“广州一公司招聘助理要陪客户睡觉”登上微博热搜。

据新浪科技报道,一名在读女研究生表示,其在BOSS直聘上找工作时连续遭遇两次性骚扰,一次是今年6月,与招聘者交换微信后,被询问“yp吗?”。另一次则是相约线下面试,面试官言语挑逗还做出搂肩的动作。

与快速的商业化进程相对应的是,BOSS直聘的审核机制一直受到质疑,这一切都在不断挑动着求职者的不满情绪,也影响了B端业务的发展。

自招聘行业进入移动化互联网时代,顺势而起的BOSS直聘,一路高歌猛进,成长为不容忽视的巨头,但屡次爆发的负面事件与失望的求职者,不断升级的收费套路和不堪其扰的招聘者,都为BOSS直聘的盈利埋下了雷。

BOSS直聘“千亿市值”的荣光还能保持多久?

1、末尾淘汰制被指“变相裁员”,BOSS直聘难破盈利魔咒

后疫情时代,企业组织优化、裁员的消息并不罕见,BOSS直聘实行361绩效考核制度,被认为是“变相裁员”,不仅是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形势变化,也是因为企业内部的经营并不乐观。

一直以来,BOSS直聘的盈利压力不小。根据公司财报数据,2019年至2021年,BOSS直聘分别实现营收9.99亿元、19.44亿元、42.59亿元。亏损额则分别为5.02亿元、9.42亿元、10.71亿元。过去三年BOSS直聘累计亏损高达25亿元。

2022年第一季度,其营收为11.38亿元,净亏损为1220万元,而2021年第四季度其净利润为2.34亿元。与此同时,BOSS直聘的营收整体增速放缓,2022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长44.30%,环比仅增长4.16%。

大规模营销、营收来源单一、以中小企业为支撑的B端业务付费空间有限,成为BOSS直聘亏损的主要原因。

自创立BOSS直聘便注重广告营销,《神盾局特工》主角汪可盈、“神奇女侠”盖尔·加朵、演员刘涛、沈腾等先后成为其代言人。而其广告在地铁、楼道投放力度之大,更赞助多个热播综艺、成为冬奥会独家合作伙伴,很难有人注意不到BOSS直聘的广告。

图/BOSS直聘微博

2019年、2020年和2021年,BOSS直聘的营销支出分别为9.17亿元、13.48亿元和19.43亿元,占收入的比重分别为91.8%、69.3%和45.6%。

BOSS直聘的大规模营销,为其带来了新增用户的持续提升,但也带来了长期亏损。同时,自2021年7月停止注册新用户后,BOSS直聘的活跃用户数量受到严重影响。

依赖单一模式,也让BOSS直聘的业绩雪上加霜。其一直依靠B端营收,营收模式单一,而前程无忧、猎聘等平台则依靠在线招聘、校招、培训等多项服务创收。

同时,BOSS直聘于聚焦服务中小企业,后者的消费能力不足也限制了BOSS直聘的盈利空间。

有迹象表明,BOSS直聘的营收压力巨大,也试图在企业用户身上获得更多付费收入。如今,招聘者在不付费的情况下无法获得应聘者的全部简历内容,也无法与应聘者沟通联系。其中,普通的VIP账户只能发布3个竞招职位,20个普通职位和25个优享职位。同时,群发、搜索、聊天等过程中还有单独收费的功能。

2021年底,IT时报报道,为了让“老板们”付费,BOSS直聘的销售电话轰炸让招聘者困扰。有招聘者表示,在拒绝办理销售电话中提及的套餐时,对方销售人员竟然连续三次问他:“那先生你是需要注销账户吗?”这让招聘方反感,“不购买套餐难道我就不能在平台挂招聘信息了吗?”

在BOSS直聘的盈利压力下,“老板们”成为了收割对象。只要BOSS直聘仍然拥有着广泛的活跃用户,企业用户便很难放弃这一重要渠道。

但B端业务的发展基础,是BOSS直聘的求职者能否保持数量增长以及高活跃状态。让人担忧的是,BOSS直聘却在近期再次迎来了丑闻,公信力再次下降。

2、“雷”声不断, BOSS直聘审核机制受质疑

通过大规模营销建立品牌形象,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的通用策略,但要在屡屡发生负面事件后,重塑用户对平台的信任度,至今少有成功的案例。BOSS直聘正在陷入不得不重塑公信力的艰难局面。

早在两年前,BOSS直聘变成“BOSS直姘”便引起舆论关注。2020年11月23日,《新京报》刊发《暗访|“情色陷阱”招聘:招助理实为“拉皮条”,选在非办公场所面试》,文中提到记者先后在BOSS直聘上申请助理和秘书等职位,发现多家寻找性伴侣的公司,遇到给客户专门物色女子的“中介”,也有在别墅里面试时对应聘者动手动脚的老板。

时间再倒回5年前,李文星事件在社会层面引起舆论对BOSS直聘的谴责,通过一个招聘平台,非法传销组织以“上千人规模的上市公司”的身份招摇撞骗,使985高校毕业生李文星遇害。

那么,从李文星事件到近期再次曝出的“情色招聘”事件,五年间BOSS直聘的审核机制改变了吗?

在2017年李文星事件发生当时,BOSS直聘仅成立3年,尽管BOSS直聘推出了公司、招聘者“身份认证”的选项,但这一选项并非必选项,任何人都能以公司的名义发布职位,可以说审核机制近乎于无。

彼时,赵鹏回应,审核机制存在“很大的问题”。

“自2015年初以来,平台执行的机制是‘只发一个职位,资料合规,可以先发;不触发举报,可以招聘’,它带来的教训很惨烈。”赵鹏说。

在文字回应中,赵鹏语气凝重,决心“将招聘者真实性审核作为生命线”。

在被网信办多部门约谈后,BOSS直聘推出了升级流程和系统、组建求职安全中心、建立安全提醒机制,并承诺将100%实现“机器+人工”审核认证。一年后,BOSS直聘又针对筹备期公司、大小规模公司,推出了企业邮箱、营业执照等多项认证方式。

但近些年,依然屡屡发生情色招聘事件,除了上文提到的两起事件,更多求职者的“情色招聘”经历并未引起广泛关注。

BOSS直聘推出的审核机制,依然充满漏洞。尽管BOSS直聘在创建名片、职务填写等环节反复在页面中强调“真实性”,但仍在实际填写时,虚假编造的姓名、公司、职务等职务亦可通过。

BOSS直聘在审核机制上的问题显而易见。

受害者的遭遇,并非BOSS直聘“全责”,需要企业、平台和监管部门同时发力,但BOSS直聘也应该保障求职者的安全,避免求职者被欺诈。

网络招聘服务管理的明文规定,要求平台履行责任、保证“真实”。2021年3月实施的《网络招聘服务管理规定》中,要求从事网络招聘服务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应当建立完备的网络招聘信息管理制度,依法对用人单位提供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查。

近期,在国家网络安全审查结束不久后,BOSS直聘公布了治理与服务公报,表示今年二季度,针对大学生、蓝领、灵活就业人群上线了多项加强保护的技术举措,利用AI技术、人工、实地走访等方式开展了多个专项治理行动,共处置违规招聘者账号20.8万个,并配合警方抓获上百名诈骗犯罪嫌疑人。

BOSS直聘对于自查自纠再度加码,但从结果来看,求职者的不良遭遇所引起的市场反响巨大,BOSS直聘的品牌形象再次跌落。同时,BOSS直聘对审核机制的推进如“亡羊补牢”般,让用户对这些解决方案能否有效实行存疑。

3、丑闻事件过后,BOSS直聘能否恢复元气?

回溯BOSS直聘的发展轨迹,在一众招聘平台中,BOSS直聘一直被认为更贴近求职者,在年轻人群体中呼声较高。赵鹏也曾提及BOSS直聘的创办理念,是提升求职者的地位,让求职者与老板平等对话。相比传统招聘网站以企业为先的理念,BOSS直聘的诞生一度颠覆了求职者的体验。

随着平台的商业化扩张,产品“变质”似乎不可避免,BOSS直聘也掉入了大规模扩张的陷阱。如今,求职者在平台上应聘,却难以避免被伤害。有漏洞的审核机制,无疑让求职者产生背叛感,也与BOSS直聘“让求职者成为甲方”的理念和目标背道而驰。

求职者对BOSS直聘的热情能否一直维持下去,在于BOSS直聘能否重拾初心,真正以求职者体验为核心追求,留住一批批新用户,以及拉回那些失望离开的求职者。

不过,相比人力资源的大市场,在线招聘市场这一细分领域目前集中度较高,行业低频需求的特点也让市场缺少变革。BOSS直聘还有改变的时间与机会。

在线招聘行业从2016年开始拥抱移动互联网,BOSS直聘、猎聘通过新兴模式崛起,作为新玩家,BOSS直聘还需进一步探索商业模式,在变革来临之前加速模式迭代。

与此同时,当下,在线招聘领域业务线上化更进一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受到关注。创始之初,BOSS直聘强调了技术路线,移动、直聊、智能匹配等定位,也需要技术服务的支撑,这也导致BOSS直聘内部包括智能匹配、风控等产研职能的开发人员数量较大。

BOSS直聘上市时融资约10亿美元,赵鹏也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这是为寻找更多技术员和更贵的技术员。“我们双边个性化推荐,在复杂的维度之下干技术服务,需要更多更贵的人。”同时,也用于加大在求职招聘科技基础设施与研究上的投入,升级技术能力。

走技术路线,是BOSS直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构成力量。这些技术用于给求职者、招聘者带来更多智能化体验,提升使用感,减少时间和精力的损耗,或许也将成为BOSS直聘“曲线救国”的方式。

不过,当务之急,BOSS直聘还要重新找回求职者、招聘者对其的信心。未来,如何通过技术和产品创新巩固自己的行业地位,在保证用户体验的同时实现规模化盈利,也是BOSS直聘需要思考的问题。

(题图来源于Boss直聘微博。)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一刻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