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9月27日
评论数(0)一年一度的华为全联接大会,不仅是华为最新技术的展示场,更是堪称全球科技行业的盛会。
在华为全联接2021,鲲鹏计算生态这只“鲲鹏”峥嵘显露。通过全面升级,鲲鹏计算生态三年三大步,在计算产业形成展翅高飞之势。
从“用上鲲鹏”到“用好鲲鹏”
鲲鹏三年进化,迎风绽放,正在电信、金融、政务、能源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实现应用。
在电信行业,浙江移动完成了IT云、网络云中关键模块向鲲鹏计算的迁移,实现鲲鹏计算解决方案中运营商行业的大规模应用,满足用户中5G时代多样性算力和信息创新的需求;在金融领域,鲲鹏计算已经在银行、证券等金融核心系统上实现稳定商用,客户不乏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知名金融机构;在政务领域,北京政务云作为全球首朵基于鲲鹏处理器的政务云,实现了各种数字政务领域的工作场景,对北京数字经济的发展和支撑作用不断增强。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可以说,从“用上鲲鹏”到“用好鲲鹏”,鲲鹏计算生态通过持续进化已经日渐成熟。
在基础硬件领域,鲲鹏面向伙伴开放主板、网卡、硬盘等标准部件,通过基础板+扩展板的开放模式,助力伙伴差异化创新。目前已经有宝德、清华同方、神州鲲泰、百信、长虹天宫、黄河、湘江鲲鹏、长江计算、普天、广电运通、海峡星云等12家伙伴推出相关产品,呈现出百花齐放的鲲鹏硬件生态。
在基础软件领域,华为通过开源的方式将自身多年构建的操作系统能力和数据库能力开放,创建了openEuler开源社区和openGauss开源社区,构建起基础软件生态。
在华为全联接2021,欧拉全新升级,同时支持服务器、云计算、边缘计算、嵌入式等各种形态设备的需求。支持多样性计算,致力于提供安全、稳定、易用的操作系统;并通过为应用提供确定性保障能力,支持OT领域应用及OT与ICT的融合。至此全新发布的欧拉操作系统可覆盖从IT、CT到OT数字基础设施全场景。
欧拉与鸿蒙的联手更是打开想象空间。欧拉是数字基础设施操作系统,鸿蒙是面向万物互联的智能终端操作系统,两者打通将更好地服务数字全场景。据华为副总裁、计算产品线总裁邓泰华介绍,目前欧拉和鸿蒙已经实现了内核技术共享,华为计划将鸿蒙的分布式软总线能力移植到欧拉,让搭载欧拉操作系统的设备可以自动识别和连接鸿蒙终端。未来,两者将进一步在安全OS、设备驱动框架以及新编程语言等方面实现共享,通过能力共享实现生态互通。
除了新欧拉,鲲鹏计算生态的另一大基础软件——openGauss也迎来了升级:基于社区共建,openGauss2.1创新版本发布,同时正式成立openGauss社区理事会,包括主流的DBV、关键行业客户、高校学术机构等18家单位位列其中。
回顾起来,openGauss在去年6月开源以来,同样踏上了发展的快车道,据了解,目前已经有70余家企业伙伴加入社区,开发贡献者超过2000;在全球120个城市实现近27万次下载,拥有2万社区用户,吸引了包括民生银行、中国电信等70多家企业、机构和高校的加入;社区SIG特别兴趣组已增加到20多个,覆盖了高性数据引擎、软硬协同、高可用、数据安全可信和数据库原生AI能力等方向。目前已经有海量数据、云和恩墨、神州通用等12家伙伴发布了基于openGauss的商业发行版,一个共建、共享、共治的openGauss社区正在繁荣生长壮大。
可以看到,正是基础硬件和基础软件的突破,鲲鹏计算生态才有了坚实的发展底座,才可以在短短三年时间实现从“用上鲲鹏”到“用好鲲鹏”。
做“开发者的开发者”
鲲鹏计算生态之所以迅速崛起,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华为持续全方位赋能开发者,做“开发者的开发者”。
鲲鹏开发套件DevKit从1.0到2.0的升级就是这样。在过去两年,很多开发者可能感受到了DevKit 1.0的便利:迁移效率从2019年的60人天/应用,提升到2021年的2人天/应用,这个工具就像是一把屠龙之刃,目前已经助力超过一万个企业级应用的快速迁移到鲲鹏平台,应用迁移已不再是难题。随着应用迁移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合作伙伴基于鲲鹏进行原生开发,DevKit的演进方向也从“应用迁移”转变为“原生开发”,如何快速、高效的开发出鲲鹏平台亲和,最大发挥鲲鹏架构优势的进行极简开发,成为了DevKit2.0升级的核心。
鲲鹏计算架构与设计技术专家张汝涛的在专题演讲中也进一步介绍了DevKit2.0的全新架构:目前DevKit2.0已经全面覆盖了开发、编译调试、测试、调优&诊断环节,能够支撑开发者端到端的极简开发需求。在开发阶段,鲲鹏亲和开发框架通过提供工程管理向导、启发式编程、代码亲和检查等多项原生开发能力,能将鲲鹏原生开发效率提升一倍;在编译阶段,毕昇编译器通过高性能编译算法、场景应用感知、AI迭代调优,编译性能和GCC编译器相比提升25%;在测试阶段,鲲鹏兼容性测试提供性能、功耗、兼容性、稳定性、安全性等专项测试,保障应用在鲲鹏平台上高质量运行。在调优&诊断阶段,全场景性能调优工具提供覆盖HPC、大数据、分布式存储、数据库等4大主流场景8大维度基准特征分析与诊断,全面分析系统和Java应用的性能瓶颈、诊断应用中很难发现的疑难杂症,为开发者推荐最佳调优方案。
据悉,DevKit2.0正式版本将于今年年底正式发布,邓泰华表示:“我们希望再用一年时间,发展百万鲲鹏开发者,使能超过五千个鲲鹏原生解决方案开发,让鲲鹏真正成为承载数字化应用创新的主流计算平台。”
面向合作伙伴和客户,华为提供鲲鹏应用使能套件BoostKit,其通过提供海量的高性能开源组件、基础加速软件包、应用加速软件包,可以为大数据、分布式存储等八类场景应用提供使能套件,帮助软件释放倍级性能优势,实现全栈优化。在华为全联接2021,鲲鹏应用使能套件BoostKit也从1.0到2.0升级,提供数据就近计算、数据加速传输、数据并行化处理、数据安全等数据亲近加速组件,大幅提升应用性能。
有了升级后的DevKit和BoostKit,做“开发者的开发者”,鲲鹏开发更稳了。
后记:鲲鹏计算生态的三年进化论
不得不说,鲲鹏计算生态的三年发展史堪称奇迹。
因为,鲲鹏计算生态所做的,不是一件事,而是构建一个包括硬件、软件、应用等在内的整个生态体系。
这是一个看起来不可能的工作,就基础软件来说,实现突破无异于从0到1。我国软件行业历来偏重于应用型软件开发,存在重应用轻基础的问题。一个数据可以管窥一斑:2020年,全球操作系统、基础软件领域,美国业务收入0.81万亿美元,展80%,而我国只有0.036万亿美元,只有美国的4%。
归结起来,可以将鲲鹏计算生态的崛起原因总结为三个“度”:深度、广度、力度。
深度,是技术的深度,华为挑最难啃的骨头,向下扎到根,扎到基础硬件和基础软件的根技术,用全栈的技术创新支撑起鲲鹏计算生态的破土、发芽、开花、结果。
以新欧拉操作系统为例,创新性地采用全量组件原子核架构,支持内核灵活组合,全栈服务化按需构建,可以根据设备不同的资源能力和业务特征进行灵活裁剪、按需构建,从而满足不同设备对操作系统的要求,成为数字基础设施的操作系统。
广度,是赋能的广度。说实话,在刚开始的时候,业界对鲲鹏曾经有过怀疑,怀疑华为能否大公无私地将自己花费巨资辛辛苦苦研发的操作系统、数据库开放,是否真的愿意放弃服务器销售业务,但是这三年来,华为用行动证明自己提出的“硬件开放、软件开源、使能伙伴、发展人才”的策略加速实现落地。
力度,是应用的力度。正是华为持续不断的赋能,让鲲鹏计算生态的应用力度不断增强,深入走向全场景应用。以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智能基座”项目为例,已经在72所学校落地,今年预计开课1300门,培养2000+先锋教师,发布10+本教材教辅,明年还将继续发布16本教材,7本教辅,将鲲鹏昇腾根技术全面融入高校课程。扩展学校方面,2023年鲲鹏昇腾计划将覆盖超过500所高校,未来逐步扩大至全国2700余所高校高职高专以及海外部分头部高校。智能基座”通过开设课程虚拟教研室,计划5年内赋能超过两万名优秀教师,累计培养超过五百万名理工科学生。同时华为以慕课、社区、在线实验以及众智、优才实习等实践方式,协助完善多维度教学手段,让更多的学生获得产业实践机会,提升学习效果。
近日落幕的鲲鹏应用创新大赛2021更是管窥鲲鹏计算展翅翱翔的窗口。这个大赛自今年4月启动以来,吸引了1200多家企业、5000多位开发者踊跃参与。据了解,今年大赛的840个鲲鹏行业创新解决方案中,超过40%的作品运行在openEuler操作系统上,30%作品使用鲲鹏开发套件DevKit和鲲鹏应用使能套件BoostKit迁移和调优,而且相比上一届,今年参赛方案应用场景更加多元化,涌现出数字政务、自然灾害预警系统、运营商核心业务、金融核心交易平台以及智慧能源云平台等众多创新解决方案。
“科学和技术进步引发产业革命,而每一次产业革命,都伴随着新的生产力和生产资料等核心生产要素的变革。在信息社会,算力成为新的先进生产力,数据成为新型生产资料,普惠AI成为先进生产工具。”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纬民这样说。
是的,当三年三大步、持续进化的鲲鹏计算生态繁荣生长,中国的计算产业乃至整体的数字经济将能扶摇直上、展翅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