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跃龙

闫跃龙

公告

在通信知名媒体工作超过6 年,担任总编;在京东工作超过5 年,
对互联网、通信、IT 等行业有深入了解和独特观点。擅长撰写深度文章、评论文章,文章不
仅传递观点,而且还能让读者获益。

文集

统计

今日访问:10010

总访问量:15067611

从市场总经理到知名自媒体,我的经验是这四个字

2019年04月23日

评论数(0)

突然意识到,自己从京东离开做自媒体,已经整整两年了。

最近,京东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很多人见面第一句话,是“京东最近到底怎么了?”;第二句话,是“你离开的时机恰到好处啊!”

2017年4月,我四十岁,决定从京东离职。彼时,很多人不理解,说你手下带着60多人的大团队,各种项目做得风生水起,为什么要在这么巅峰的状态离开?

他们又岂能知道,那时,我的内心澎湃,现在已经到了超级个体的新时代,谁不想出来,自己弄潮一番?

拿自媒体来说,对于个体来说,从未有如此好的时代。十几年前,我就是通信行业的名博、大V,但是实际上却名不副实。

因为根本没有和粉丝连接的平台。平台推你,你的文章阅读量就高;平台不推你,你的文章根本没有什么阅读量,那时候读你的文章的人,叫做读者,而不是粉丝。

但是伴随微信的出现,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个体从未有如此幸运。平台提供了诸多赋能的工具,让你可以发挥自己的专长,连接自己的粉丝,从而脱颖而出。

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个体都能脱颖而出,从个体到超级个体,你必须有四个字。

这四个字,叫做“超级标签”。

从市场总经理到知名自媒体,我的经验是这四个字


每一个牛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超级标签,而你要想成为牛人,也必须如此。

这也就是我决心离开公司,自己创业的原因所在,因为我坚信,我有这样的超级标签,我希望在实战中检验、实践这样的超级标签。

说起我的经历,实在有些独特。我大学和研究生,学的是热物理,毕业后去了IDG旗下的《通讯世界》杂志社,从记者一路做到总编,然后在公关公司干了四年,在2012年加入京东,先是做公关,然后做新媒体营销,直到后来在京东超市做市场总经理。

看起来,是不断的“变”,首先是行业之变:从热物理到通信再到电商;其次是领域之变:从记者到公关再到营销;然后是角色之变:从记者到4A公司再到企业,经历过营销传播这个链条的上中下游。

但实际上,又是“不变”,无论角色怎么变,我干的都是“传播”,形成的是“传播专家”这个标签。做记者时,我是在传播;在4A公司时,我是帮客户进行传播;在企业时,我还是在做传播。

更重要的是,我在传播的过程中,逐渐意识了超级标签的力量所在。用户为什么选择这个品牌,而不选择那个品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个品牌在用户心智中树立起了正确的超级标签。

而且,企业和人在这方面是一致的。我在企业时曾经面试过不少人,深刻感受到,不少的候选人没有超级标签的思维,不断地跳槽,结果让自己的身上贴着数不清的标签,而每一个标签都很弱,根本够不上“超级”。就像你挖井,每一个都挖得很浅,可能有的马上就要挖到水了,却半途而废。

超级标签是一种思维方式。

俗话说,思维方式决定行为方式。这么多年,我渐渐意识到,思维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没有正确的思维,做再多的细节工作,有可能偏离主航道,也有可能只是微创新,努力再多也毫无长进。

于是,我决定写一本关于超级标签的书,取名叫做《超级标签:重塑用户心智的传播之道》,来深入地讲解超级标签背后的思维方式,它们既适用于品牌,也适用于个人。这本书从离职的时候就酝酿,终于历经两年的时间完成,殊为不易。


从市场总经理到知名自媒体,我的经验是这四个字



比如,用户思维就是很重要的思维方式。什么是用户思维?就是以用户为中心,而不是其他。新营销和传统营销最大的区别,就是用户思维,是从用户中来、到用户中去,是多发挥用户的力量,让用户帮你策划、让用户帮你传播。

用户思维,不仅仅用于营销传播,更是决定了无数行业的未来走向。

在零售行业,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众所周知,零售的三要素是人、货、场。21世纪前,是以“货”为主的零售阶段。这一阶段整体处于货品稀缺的时代。哪里有货,尽管不是很方便,消费者也得跑去购买,是为“零售1.0时代”;从21世纪开始,零售进入2.0时代,“场”开始起主导作用。货品开始越来越丰富,消费者也倾向于去货品丰富的地方选购,实现一站式购物。在这个阶段,诞生了天猫、京东等电商巨头,以及沃尔玛、家乐福等大型商超。

在当下的阶段,是零售3.0时代,“场”的主导地位开始逐步向“人”倾斜。消费者购物刚需已经得到满足,选择也越来越多。恰恰是这种过多的选择,造成了消费者的不便利性。这时候消费者的痛点是如何通过简单的方法,用最快的速度找到适合自己的商品。在零售3.0时代,是以人为中心的社交电商时代,用户不再是冷冰冰的流量,而是活生生的人,流量为王变成了用户为王,社交电商是靠与用户的关系来销售商品,这就是用户思维。


从市场总经理到知名自媒体,我的经验是这四个字

在媒体行业,为什么自媒体能大行其道?同样是用户思维。媒体的三要素是用户、内容、渠道。传统媒体一直在争论到底是内容为王还是渠道为王,但是实际上他们都忽视了,真正的应该是用户为王。自媒体就是将用户思维发挥到极致的媒体形式,他们自己就是人,所以从一开始就是和用户进行连接、互动,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他们的内容是更有人味的内容,有着强烈的情绪;他们的渠道是整合的渠道,打破了各种渠道的界限,一切以触达用户为目的。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在《超级标签:重塑用户心智的传播之道》一书中,介绍了很多类似的思维方式,因为我坚信,思维方式的变革,比起学到一些简单的技巧更有价值。


从市场总经理到知名自媒体,我的经验是这四个字



从行为方式的创新到思维方式的创新,本身就是一种思维方式:升维。正如刘慈欣的《三体》里面所说,不同维度的生物之间,有巨大的能力差异,打个比喻,就像人类和蚂蚁一样。

在传播中,升维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本质上是从当下其他竞争对手的做法中跳出来,从更高的维度去看待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树立一种更高维度的超级标签。

例如,手机行业的全面屏大战中就处处体现出升维思维。当大部分厂商在为了实现全面屏的更高屏占比,而不断减少边框之时,vivo和OPPO用升降式的方式,实现了近乎100%屏占比的全面屏,这就是升维。华为、三星等引领的折叠屏手机,更是用升维的方式,将制约屏幕大小的壁垒打破,打开全面屏的新空间。

这些思维方式的创新,不仅仅用于传播,更是商业模式的突破和创新。即使对于个人的职业发展来说,也极具启发性。

从市场总经理到知名自媒体,我的经验是这四个字


我自己就是这样实践的,从一个市场总经理转型为一个知名的自媒体。

我转型做自媒体的时机不好,自媒体的风口在2015年和2016年,到了2017年,自媒体已经在走下坡路。

但是,我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却从市场总经理成功转型自媒体,而且连续两年被评为年度最具影响力的科技自媒体之一。

为什么?

因为我将《超级标签:重塑用户心智的传播之道》中的思维方式,用在了自媒体打造上。

在做自媒体之前,我就进行了思考,到底是做to C的方向,还是to B的方向,前者就像是消费互联网,后者则像是产业互联网。最终基于自身的特点,行业的走势,以及竞争的情况,选择了to B的科技自媒体。

自媒体火爆之后,鱼龙混杂,出现了三个流派:

第一种是蹭热点型,他们一切围绕热点来,看到热点就去借势,蹭流量,文章阅读量很高;

第二种是敲诈型,他们看到公司的负面新闻就兴奋,或者看着哪个公司热,就去鸡蛋里面挑骨头,一定要将骨头(负面)放大,好要钱;

第三种是价值型,看到公司做的好的,去分析,发现启示,总结出来,去弘扬广大,看到做的不好的,去谏言,去寻找解决方案,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我决定做第三种,即使是给客户写推广文章,也力争在企业要传播的核心信息和内容好看之间取得一种平衡。我认为,并不是收了钱的文章就是软文,并不是正面的文章就是软文,什么是软文?对粉丝没有价值的文章才是软文。判别一篇文章是否软文的唯一标准,就是看这个文章是否对粉丝有价值。


从市场总经理到知名自媒体,我的经验是这四个字

蹭热点型的自媒体,内心很焦虑,因为热点总是层出不穷,追逐热点,就像追逐风口一样累。而且,这类自媒体的数量远远多于热点的数量,导致一个热点出来,几百篇的文章很短时间就出来,蹭热点能够获得的流量越来越少。

敲诈型的自媒体,风险非常大,尤其是自媒体的监管不断强化之后更是如此。在今年形势不好后,企业在自媒体上的预算下降很大,也没有精力和费用来应对这类敲诈型自媒体。况且,当你沦为敲诈型自媒体之后,你的公信力在下降,影响力也不会高,这样导致的结果是,敲诈的负面文章基本掀不起什么波澜来。

这两类自媒体,最大的问题,是没有自己的价值观,要么跟着热点走,要么跟着钱走,没有自己的底线。自媒体不管如何,总归应该是媒体,而不只是做号,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那些一味挑动情绪、刺激矛盾的,10w+轻轻松松,但并不会持久

我选择做价值型自媒体,正好发挥了我科技行业的洞察以及营销传播的积淀。如上所说,我进入自媒体时间较晚,和之前早入局的自媒体相比,我的客户数量少了好几个数量级。


从市场总经理到知名自媒体,我的经验是这四个字

但是用升维的思维来看,这种劣势,反而可以变成优势。正是因为我的客户数量少,我可以和他们建立深入的关系,自媒体只是一个合作入口,进而我拓展出了培训、咨询等更多的合作形式。

其实,纵观一些成功的自媒体的发展,处处皆体现出这种超级标签的思维方式。

例如,冲突思维+自媒体,有的自媒体就聚焦一些风口浪尖的公司,通过和他们冲突,来迅速提升自己的知名度。甚至公司起诉,也变成了一种提升影响力的方式。

例如,娱乐思维+自媒体,有的自媒体用娱乐化的方式做科技、做商业,将枯燥的科技行业变得好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超级标签。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对于品牌来说,更是可以从《超级标签:重塑用户心智的传播之道》中发现更多启示。

  • 华为手机如何有效地吸引苹果手机用户?
  • 如何给自己的品牌起一个好的名字?
  • 为什么互联网公司都喜欢用动物做吉祥物?
  • 为什么会有TMD、MMP等缩写词?
  • 为什么互联网行业流行撕逼?
  • 如何利用天时、地利与人和进行升维传播?
  • 为什么说“黑到深处自然红”?
  • 为什么手机品牌的发布会邀请函特别搞?
  • 为什么说传播人就像是高级的民工?
  • 快手是如何撕掉“Low”的标签的?
  • 一个半杯水的杯子,到底是半空还是半满?
  • 为什么公司流行改名?
  • 为什么说任何危机处理都有上中下三策?
  • 破解B2B企业传播的秘密是什么?
  • CEO人设到底有哪些利弊?


这些问题在《超级标签:重塑用户心智的传播之道》一书中,都能找到答案。

而且,千万不要认为本书只用于品牌传播,里面的思维方式,作用远不止于此。我希望将自己17年的传播经验和实践倾囊而授,希望你能有收获。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闫跃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