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8月06日
评论数(0)
最近的一个热点是华为和微信因为用户数据的冲突。
根据《华尔街日报》的报道,腾讯表示,华为正在通过荣耀Magic手机收集腾讯微信应用的用户数据,侵犯了微信用户的隐私。而华为否认侵犯用户隐私,表示其所收集的数据,用户已经在手机设置中给予授权,所有的用户数据属于用户,而非微信或者华为手机。
我认为,华为和微信关于用户数据的冲突,是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大事件,尤其是对于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时代更是如此。
涉及用户数据的两个红线
首先,来看一下在这个事件里面,华为到底是否侵犯了用户的隐私。
现在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对于用户的数据调用和处理越来越多,人们对于自己的数据等隐私也越来越敏感,我觉得,有必要界定一下到底什么是对用户隐私的侵犯。
涉及到用户的数据隐私,有两条红线不容越过。一是数据必须在本地化处理,不能上传到自己的服务器;二是数据的处理必须经过用户的授权和许可。
那么,我们看一下这个事件中,华为是否越过了这两条红线。有网友专门针对这两点做了测试,还上传了视频。可以看到,荣耀Magic手机第一次开机后,会询问用户是否开启智慧助手,而且后期用户也可以很方便的在设置里面开启或者关闭智慧助手,因此荣耀Magic的智慧助手是经过用户授权才调用用户数据的。
该网友还对数据是否上传到云端进行了测试,打开智慧助手、关闭网络,Magic手机依然可以识别当前信息,提供智慧帮助。这说明什么?说明Magic手机的智慧助手都在本地处理,不会上传任何个人信息,不存在个人信息泄露给其他人的问题。
讨论数据所有权对于人工智能发展至关重要
我为什么说这次华为与腾讯的数据之争,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具有标志性的意义?
因为,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就像孟良焦赞,谁也离不开谁,甚至直白点说,人工智能就等于“大数据+深度学习”。正是不断对用户的数据进行分析、学习,人工智能才能越来越精准地预测用户的需求和行为,提供智能化、智慧化的服务。
所以,如果不调用用户的数据,人工智能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根本就不能存在。
这些数据的所有权很重要,在这个事件里面,腾讯认为数据属于自己。有网友仔细研究了《腾讯微信软件许可及服务协议》,里面明确写了,“微信账号的所有权归腾讯公司所有,用户完成申请注册手续后,仅获得微信账号的使用权。”
当然,在另一份《腾讯隐私政策》中,也指出“除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形外,未经用户许可腾讯不会向第三方公开、透露用户个人信息。腾讯对相关信息采用专业加密存储与传输方式,保障用户个人信息的安全。”
华为则认为数据属于用户,其认为这些数据是用户产生的,所以理应属于用户。
因此,华为和微信的冲突,核心在于这些数据到底是属于谁。
这一点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很重要,你想,如果用户数据都不属于用户自己所有,而是属于不同的应用所有,而是归属于BAT这样少数几个寡头那里,那么这些数据必然会被分割成一个个的孤岛,无法联通。这样,还如何实现精准的大数据,又如何能实现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要想真正获得大发展,必须要解决源头数据的开放问题,就要明确数据所有权归用户自己。而且,只有用户授权和许可之后,硬件厂商或者应用公司才可以调用、处理用户的数据,而且这个调用、处理只能用在这个用户身上,不得上传到云端,透露给第三方。
一场用户数据保护的启蒙运动
从用户隐私保护的角度来说,这次事件是一个好事情,因为矛盾暴露,早比晚好。
正如上面所说,人工智能的发展,有赖于大数据。但是,这一切的前提还在于,必须要对用户数据隐私有一套比较完善的保护认知、机制和措施。
现在,各个公司在发展人工智能的时候,对于用户数据的保护上参差不齐。有的公司不重视,有的公司很重视。
如这次事件的主角荣耀Magic手机,对于用户数据安全的保护其实已经倾注了心力。除了上面说的“用户数据存储在手机中,本地处理”和“所有数据采集均需要得到用户授权”之外,还有“防入侵保护”、“配置麒麟芯片加密”等四重隐私防护。
用户对于隐私的关注和敏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要想获得更智能的服务,就需要让自己的数据被采集、被调用、被处理。无论是硬件厂商,还是应用公司,现在迫切需要做的是掀起一场数据保护的普及行动,让用户了解自己数据的归属权,了解自己的数据是如何保护和调用的。只有这样,才能让用户享受人工智能服务的同时,还能对自己的数据隐私放心、安心。
这次事件,希望能够倒逼有关部门完善用户数据隐私保护的立法,希望能够倒逼业界对于数据的所有权有清晰的共识。如此,这就是一场用户隐私保护的启蒙运动。
总之,华为和微信有关用户数据的冲突,至此已经水落石出。事件的主角荣耀Magic手机并没有侵犯用户隐私,因为既获得了用户授权,又只在本地化处理,没有上传到云端。这次事件影响深远,有望成为一场数据所有权归属的认知战,有望成为一场用户数据隐私保护的启蒙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