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6月30日
评论数(0)6月底,整个通信业聚焦在上海举行的MWC展会。
这个展会最大的热点是5G,三大运营商都在谈论5G。中国移动董事长尚冰宣布,今年将在5个城市开展外场试验,明年开始规模试验;中国联通的展台上展出了5G的三大应用场景,并透露将在今年下半年考虑在2-4个城市进行5G验证;中国电信也展示了高铁的5G模拟系统。
GSMA智库预测,中国将在2025年成为全球最大的5G市场。毫无疑问,在5G时代,中国市场将是世界的主角。但是,5G对于运营商而言,既是一个大机会,同时也有很多挑战。当5G大风暴来袭的时候,如果没有准备好,很有可能被风暴吞噬,而不是乘势而起。
值得注意的是,在5G时代,以华为为首的中国厂商站在了业界的领军位置。据了解,华为在2009年就开始进行5G的研究,投入金额超过6亿美元,与世界上的知名运营商签署了超过30项5G合作备忘录,今年6月初,华为更是在北京怀柔率先完成了由IMT-2020推进组组织的中国5G技术研发试验无线技术第二阶段的测试。
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华为不再是跟随者,而是变成了技术创新的引领者,既最大程度利用5G带来的机会,也去努力解决5G的诸多挑战。
例如,上下行解耦的技术创新就是华为提出,并得到了3GPP 5G标准会议的广泛支持。所谓上下行解耦,是解决在3.5GHz频段部署5G过程中的上行、下行覆盖不平衡所带来的网络边缘用户体验的挑战。众所周知,频段越高覆盖能力越弱,3.5GHz频段的覆盖能力就是5G部署中的一个大问题。
传统上,都是围绕单频段进行优化设计。华为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上下行解耦。华为5G产品线总裁杨超斌介绍,华为的方案通过打破上下行绑定同一频段的限制,在享受3.5GHz下行大容量的情况下,将5G的上行通过较低的1.8GHz甚至更低频段承载,可以大幅提升网络覆盖,实现网络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除了技术创新,5G的应用创新也非常重要。如上所述,5G最大的想象力在于物联网,在于与各个垂直行业的结合上。有人说了个提法: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就很有道理。因为5G相比4G,不仅仅是传输速率大幅提升,而且时延低至毫秒级,将能在远程驾驶、智能制造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在MWC上海展上,我在中国移动的展台亲身体验了中国移动、上汽集团和华为共同演示的远程驾驶。通过展位上的驾驶操控台,可以远程遥控30多公里之外的嘉定同济校区的汽车,很是刺激。原理是这样的,搭载在车辆上的摄像头,通过5G网络大带宽将多路高清视频实时传输到远程驾驶台,可以带来240度的高清驾驶视角,而驾驶员对于方向盘、油门、刹车的操控信号,通过5G网络的超低时延,可以瞬间传到30多公里外的无人驾驶车辆上。5G的低时延、大带宽,让嘉定的车辆里面没有驾驶员,却胜似有驾驶员。
5G让运营商有机会进入垂直行业,这是机会,也是挑战,因为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愿意创新的人。虽然现在5G还没有商用,但类似这样的远程驾驶的行业应用创新就非常重要,可以让运营商提前占领行业应用高地。
在MWC上海展期间,我还体验了华为的一个神秘的实验室:X Labs。在华为上研所的X Labs里,仿佛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奇妙世界。
在这里,有与真实世界无异的AR/VR;有眼见为实的智能制造;有可以在上海操控广州的无人机;还有可以为盲人导航的盲人智能头盔……
说实话,这里有点像未来的世界。X Labs这个神秘的存在,于去年11月成立。按照华为战略Marketing总裁徐文伟的说法,其中的X代表Explore,是探索的意思;s代表不止一个,事实上目前有中国深圳、德国慕尼黑、美国、日本东京四个;没有说华为X Labs,而是说X Labs,表明这是一个开放的平台、行业的平台。
X Labs的使命是“为应用探索而生”,主要运作模式是和工业界、产业界、研究界等合作伙伴共同研究、共同开发、共同推动产业的发展。2017年主要以四大研究课题为起点:联网无人机、无线机器人、云化VR/AR、车联网。在MWC上海展期间,X Labs还宣布成立顾问委员会,指导研究方向。
X Labs的成立,标志着华为的技术创新方向有了一个变革,开始走开放、合作的方向。这与5G时代有着密切的关系,如上所述,5G时代将是全行业数字化的时代,也是通信技术第一次与各个行业最密切联接的时代,这决定了5G的发展,不再只是华为一家公司的事情,也不是通信业所能包揽的事情,而是需要将各个行业的精英聚拢在一起,开放协作,共同完成。
值得注意的是,在无线领域,华为已经形成了X Labs、MIC、Techcity组成的“创新三驾马车”的创新机制。徐文伟介绍,X Labs是和合作伙伴进行联合的应用创新,MIC是和特定的运营商进行技术创新的研究,Techcity则是在技术创新和商业落地间搭建的桥梁。至此,华为就形成了X Labs探索未来、MIC联合创新、Techcity加快商用落地的创新机制。
在MWC上海展上,我注意到一个奇怪的现象,多数厂商都在谈5G,但华为在谈5G的同时,也在谈4G。
去年,中国移动总裁李跃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4G网络5G化,即将5G的技术提前用在现有的4G网络上。华为无线网络产品线总裁邓泰华在MWC上海展上对这个概念进行了解读,他指出,华为将对4.5G网络持续演进,用5G技术帮助运营商提升现有的4G网络体验。
邓泰华认为,5G虽然很热,但真正的商用还有好几年。 3GPP第一个版本R15要到2018年6月完成,主要聚焦eMBB场景;第二个版本R16将于2019年完成,满足ITU定义的全部场景需求,这意味着现在5G还处于标准制定阶段,最早的商用也要到2020年。
在这几年时间里,虽然没有真正的5G网络,但是很多5G的技术可以应用在4G网络中,这对于运营商来说是一举两得。一方面,5G技术用在4G网络中,可以大幅提升4G的网络性能,让4G网络持续演进,提升用户体验;另一方面,运营商的投入可以平滑演进到5G,还能加快后续的演进。
例如,4T4R技术就是一种标准的5G技术,将其用在4G网络中,可以提升高达80%的容量。目前华为P10 Plus、三星S8等4G手机已经支持4T4R技术,这让4G用户可以提前享受到5G的优势。
又如,Massive MIMO技术的部署可以满足话务热点地区、高层楼宇、用户密集的高干扰场景、上行受限的场景等情况下的容量和体验需求。举例来说,在景区或大事件,往往会有很多用户通过微信、微博晒照片或者晒视频,Massive MIMO这时将能发挥效用,如在今年洛阳牡丹节期间,Massive MIMO就提供了高达5.5倍的上下吞吐量,大大提升了用户的体验。
NB-IoT技术是这次展会的另一个大热门,作为5G系列技术之一,NB-IoT也能帮助运营商提前探索5G时代的新商业模式。大家普遍认为,4G时代主要是人连接人,而5G时代除了人连接人,更是开启一个物连接物的物联网新时代,这时候运营商对于垂直行业的融合就非常重要。NB-IoT技术已经应用在水务、燃气、消防、市政等很多领域。
今年6月,我国在鹰潭成立了移动物联网产业联盟,聚集了140多家物联网龙头企业,按照规划,今年将会有30多张NB-IoT商用网络,明年更是将增加到100多个。在关键的芯片方面,华为已经发布了业界首款NB-IoT芯片Boudica 120,而第二款芯片Boudica 150将支持1800M高频。华为还宣布将对外开放NB-IoT芯片,推动行业的大发展。
所以,在其他厂商都在大谈5G的时候,华为对4.5G网络的持续演进,让运营商不只是在等待5G,而是提前将5G的技术用在4G上,提升4G的容量和体验。毕竟,4G网络已经投入巨大,也是现在运营商最关注的。
在MWC展会上,中国移动董事长尚冰透露,目前中国移动的4G用户已经达到5.83亿,今年底4G网络的人口覆盖率要超过99%。伴随4G的深入发展,中国的移动用户渗透率也已经接近饱和。
在这样的情况下,5G时代如何拓展是运营商普遍关注的问题。一个肯定的事实是,运营商再也无法通过移动用户数的增长来获得收入了,必须要探索新的增长路径。在MWC上海展主题演讲中,华为副董事长、轮值CEO郭平给运营商了这样一条锦囊妙计:向家庭、企业和政府这几个新的场景拓展。
郭平举了几个全球运营商的成功例子。例如,日本软银与华为合作,通过Massive MIMO技术,用无线实现了家庭宽带应用,仅用一年就发展了百万用户;例如,中国电信、深圳水务和华为联合的智能水务项目,通过800MHz的NB-IoT网络实现了远程抄表,节省了运维成本,用大数据分析,减少了漏损;例如,肯尼亚的Safaricom建成了eLTE的网络,集成了接出警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帮助政府建成了平安城市,降低了犯罪率,提升了旅游业。
这些例子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运营商在做传统联接之外,进行了面向个人、家庭、企业和政府的新联接扩展;而且,运营商加入到了对于传统行业的数字化改造中;第三,运营商要在云上开发应用,并通过大数据分析,针对政府服务、公共安全、金融等提供相关应用,创造价值。
5G,和以往的3G、4G有着本质的不同,不再只是速率的提升,而是将开启一个物联网的新时代,开启一个全行业数字化的新时代。这对于运营商来说,蕴含着无限的机会,运营商需要向更广阔的联接进行扩展,寻找新的增长机会;这对于运营商来说,也是极大的挑战,不同行业,不同应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开放、合作才是唯一的出路,只有与时俱进,提早布局、创新才是抓住5G机会风暴的正确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