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
评论数(0)出品/红餐网
撰文/周飞飞
酸汤的风潮正盛,越来越多地方酸汤风味走向大众视野。
红餐产业研究院调研显示,当前,贵州酸汤、云南酸汤、海南糟粕醋成为三大热门酸汤种类。“酸汤”风味浪潮下,酸汤火锅强势出圈,酸汤粉、酸汤烤鱼等专门店在全国多地开花,发展多年的酸辣粉、酸菜鱼等品类也获得了不少关注。
其中,海南糟粕醋被一众网友称为“掌管水煮菜的神”。从全国范围来看,涌现出了濠七、澜海邑、琼州糟粕醋等专做糟粕醋火锅的品牌,与此同时,海底捞、朱光玉、椰小鸡·椰子鸡等餐饮品牌也纷纷推出糟粕醋相关菜品。
不过,从海岛走向全国的糟粕醋,眼下仍面临一些品类成长中的“烦恼”。
酸汤热潮下,糟粕醋全国走红
近两年,糟粕醋的热度不断走高。截至目前,#糟粕醋火锅 相关话题,在抖音上的播放量近10亿;近三个月,糟粕醋在小红书上的相关笔记超1万篇。
在线下消费市场,糟粕醋不再局限于海南本地,而是迅速走向全国。如今,在北京、上海、广州、沈阳等城市,都能看到糟粕醋餐饮店的身影。
不过,糟粕醋作为传统的地方性美食,过往小规模、作坊式生产也面临一些问题,比如产量有限、风味稳定性较弱等。当这股风潮走向全国各地,也对各大餐饮品牌标准化、规模化的产品能力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上游供应链企业敏锐捕捉到这一市场契机,也开启了生产方式创新、上线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线,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发酵技术融合,解决糟粕醋产业化发展的难题。
海南年百顺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便是糟粕醋产业化趋势的实践者之一。
10月18日,在海南自贸港重点园区——陵水文罗产业园,海南年百顺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旗下的一小仙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开业。
据悉,年百顺此前在陵水县文罗镇已经成立了海南特色热带食品加工项目基地。该基地投资超3亿元,建设了综合办公楼、仓储冷链配送中心、热带果蔬加工中心、糟粕醋生产车间、现代化高新实验室平台等,占地面积34207㎡,总建筑面积约47265.6㎡。
而此次开业的一小仙,是年百顺的糟粕醋工厂,专注于海南非遗美食糟粕醋的研发与智能化生产。
一小仙总经理黄振华在开园仪式上表示:“产业现代化提质升级遇到的困惑在于,过去的作坊式糟粕醋生产全凭人工和经验,品质和安全都不稳定,每次产出的风味可能都不尽相同;而传统的工厂化生产虽能保证稳定品质和大规模,但难以避免额外添加,不符合现代饮食的发展潮流。如何破解这一矛盾,还是需要以更加科学的理念和技术,从根本上改变糟粕醋产业的底层技术支撑,以现代工艺再现传统非遗技艺的精髓,在避免“科技狠活”的同时稳定呈现本质风味。”
开园当天,一小仙科技工厂投产便迎来“开门红”——收获大批订单,年产万吨级工厂酿造的第一批糟粕醋当日售罄。
从区域美食到全国发展,糟粕醋的走红不仅是契合当前消费偏好,更是餐饮产业化和供应链升级的生动体现。对于年百顺而言,一小仙科技开园也是其产业升级的一个里程碑,将推动海南产业向现代化、智能化发展的新阶段。
年产能万吨,全产业链助力餐企标准化
一小仙科技顺利开园、取得亮眼销售成绩背后,是一套由年百顺构建的体系化能力。年百顺通过在全产业链布局、工艺技术革新与智能化生产三大维度上的持续深耕,为产品的稳定输出与市场拓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源头直采,构建全产业链高效供应
目前,糟粕醋尚未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海南省糟粕醋生产加工产业仍然比较基础,大都是无品牌小作坊,缺乏统一的质量标准和包装规范。
为了确保产品品质,年百顺采用源头直采模式,与本地农户合作订单种植,精选优质大米、糯米。同时还构建了涵盖原料种植、生产加工、冷链物流、市场营销的全产业链体系,确保产品稳定供应。
一小仙智能化糟粕醋工厂的整个生产流程都高度自动化,包含全自动生产线、智能发酵控制系统、无人化车间等,整个生产流程几乎没有人工参与,减少了人为可能给糟粕醋带来的污染。
目前一小仙智能化糟粕醋工厂,年产能达到万吨,搭配年百顺的12万立方米的全温区冷链仓储中心与一站式配送网络,确保产品能快速、稳定地送达全国各地的餐厅,保障餐厅日常运营。
2、科学优化发酵菌种,提升产品品质
为了提升糟粕醋产品品质和稳定性,年百顺联合大连工业大学、深圳大学、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共同成立了海南特色热带食品研究院,并与中国工程院院士朱蓓薇院士团队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对传统发酵菌种进行科学优化。
据了解,年百顺与朱培薇院士、大连工业学院合作,从文昌铺前老作坊分离有效菌株,科学优化发酵菌,保障发酵过程安全可控。目前,一小仙智能化糟粕醋工厂的糟粕醋产品都是纯粮自然发酵,发酵周期≥30天,同时利用团队自研酒曲菌种代谢天然产生有机酸,形成层次丰富的天然酸香,久煮后风味不散失。
硬件方面,一小仙智能化糟粕醋工厂使用的智能控温发酵罐也是一大亮点——生料与熟料分类发酵,智能控制菌种发酵温度,不仅确保了产品的安全,还最大程度地保留了糟粕醋原始风味。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废渣等,也能通过智能化分流处理,实现环保生产。
3、场景适配性强,满足多元消费需求
红餐网注意到,年百顺的糟粕醋产品也顺应了当下餐饮行业的健康化浪潮。
从配料表来看,仅有优质天然纯净水、米酒糟、辣椒、蒜、海盐等,盐的添加量比常规产品低50%以上,显著低于行业标准,适合高血压、控盐人群及注重健康饮食的消费者。同时,其还实现了“五零添加”,零防腐剂、零味精、零香精、零色素、零蔗糖。
这样的产品特性,让年百顺的糟粕醋产品在消费端颇受欢迎。尤其是糟粕醋中的醋为天然有机酸,温和不刺喉,能直接开袋使用,无需加水即煮,煮出的锅底能直接喝;同时汤底既能搭配鱼、虾、蟹等海鲜,也能牛肉、羊肉、猪肉等肉类以及蔬菜,去腥提鲜的同时增加口感醇厚度。
稳定品质与健康属性,也让年百顺的糟粕醋产品在餐饮端展现出强大的场景适配能力。除了经典的火锅场景外,它还能融入酸汤鱼、酸汤肥牛等菜品,为这些菜肴增添独特口感;在米粉、米线等快餐场景中,加入糟粕醋也能提升产品风味层次。
目前,年百顺积极与区域品牌协同发展,比如与椰小鸡·椰子鸡、琼州糟粕醋、黎竹海南私房手艺菜、红沙大排档等海南本地知名品牌合作。
像在海南拥有20余家门店的琼州糟粕醋的招牌糟粕醋锅底,以及黎竹海南私房手艺菜的糟粕醋海鲜锅,都使用了年百顺的糟粕醋产品,受到众多消费者喜爱。
从地方风味到文化IP,
出海成为糟粕醋下一站
在地方特色美食全国化的征途中,标准化生产解决了“走出去”的问题。但品牌要建立消费者心智认知,必须为产品注入更深层的文化内涵。
以年百顺为例,建立一小仙智能化糟粕醋生产工厂,用科技赋能生产效率与品质管控的同时,始终秉承着“传承不守旧,创新不忘本”的核心理念,守护海南糟粕醋百年酿造技艺与文化基因,用现代思维与方式让这份文化活起来、走更远。
因此,年百顺明确了更高的目标:将糟粕醋从一道地方风味产品,打造为承载历史与文化的“海南百年酸汤文化IP”。
红餐网注意到,年百顺眼下正在深入挖掘糟粕醋背后的南洋文化、渔家酿造历史,将南洋文化代表元素融入了生产空间。比如在一小仙的糟粕醋智能化生产工厂,门头设计以文昌骑楼为灵感,其中的字体工艺,则运用了海南灰塑——一项于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技艺。
未来,年百顺还打算通过纪录片、短视频、社交媒体等多种形式,系统讲述海南华侨下南洋携带酸汤技艺、海南渔民传承酿造的百年故事,让更多人了解糟粕醋背后的文化内涵,增强品牌的文化底蕴和吸引力。
打造品牌文化IP的同时,年百顺也有了新的市场布局规划。
眼下,海南糟粕醋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年百顺将进一步深耕国内市场,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开发多样化的产品系列和口味选择,加速打开市场局面,实现销售收入的增长。
年百顺还致力于把糟粕醋从“海南特色小吃”升级为“国民级酸汤调味品”。随着一小仙正式开园,年百顺计划在未来5年内打造一个从田间到餐桌500亿产值的“海南糟粕醋”全产业链体系,推动糟粕醋制作技艺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海南传统食品产业的领军企业。
随着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推进,年百顺也将借助自贸港的政策优势和国际贸易便利条件,开拓国际市场,推动糟粕醋等海南特色食品在海外市场的发展。
从解决标准化生产,到打造文化 IP,再到布局国内外市场,年百顺正在为糟粕醋搭建一条 “从地方到全球”的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