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03日
评论数(0)
出品/联商专栏
撰文/联商专栏作者吴明毅
当下,是一个极度讲求“速度”的时代,一切以快为核。比如—— 适应要快,追求熟手,最好不需培训、入职即上手且能带来直接效益;结果要快,“黑猫白猫抓到耗子就是好猫”,怎么抓到不重要,重要的是抓到;
成长要快,35岁似乎成了一道“坎”,“大器晚成这一千古名言成了病句”,似乎过了35岁而一事无成就前途渺茫、再无希望……总之,“速度”成为了一切的前提与标准,无论人、企业亦或是社会,皆是如此。
但天下万物一体两面,得失相伴,过于追求速度反而导致了严重的“失速”——一切都是浮躁的、焦虑的,企业拼了命的求速度、要规模,为了这一表面繁荣,埋下了巨大隐患;
人更甚,为了追求“少年得志”而不择手段,殊不知年轻人本就是欲望最盛、最浮躁的阶段,这时最需要的是静心、踏实打好基础,但由于树立了“一个个少年得志的榜样”,导致他们更加沉不下心,更加浮躁与焦躁;
35岁左右的则更焦虑,有点成就(但没有背景)的陷入了巨大的不安全感中,“前路渺茫、后有追兵”,愈发心力憔悴;过了35岁的更甚,在家庭、孩子教育、父母养老、工作等层层重压之下,惶惶不可终日,逐渐“六神无主”,变得麻木,成为“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
结果,全社会都陷入一种巨大的浮躁与焦虑之中,各行各业皆是如此,且愈演愈烈,因此“躺平”成了一种集体性选择。只是这实则又制造了一种机会,故此文应运而生。
一、“过速”埋下的巨大的危机与隐患
1、“匠人精神”渐行渐远
以商业项目为例,平心而论,无论人还是项目,着实“一代不如一代”。比如商业项目,当下哪个不是以财务指标为导向?不是以资本回报为衡量?曾经商业定律的“养店期”在这个时代成为了“借口与能力不行的理由”,结果呢?表面看似“奇迹一个接一个”,但实际呢?
有如被全社会关注的“X团压榨外卖员算法”,实则是以外卖小哥的人身安全为代价,看似平台越做越大,从业者越来越多,实则风险越来越大,一旦爆发,不仅是企业本身,全社会都会深受其害,后果不堪设想;
另外,企业真的发展的就好吗?实则不然,各行各业都有规律,诸如“养店期”是一代一代的全球商业人实践总结出来的,是最大限度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因为商业本就是大长线的,如此才能有核心竞争力,方可经久不衰;
但当下呢?纷纷杀鸡取卵,“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可历史告诉我们,一切有违基本规率的,结果都是满盘皆输且将付出巨大代价。
而人呢?也没啥差别。以企划为例,入行十年,见了许多人、面了许多人,但“一代不如一代”之感愈发强烈,因为当下的年轻人都在追求一种“速度与快感”,比如追一个热点、一个潮流活动、一个新兴平台…但是这些怪年轻人吗?不怪,这本就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
“追逐风口、唯快不破”,但所追逐的全是一个个“愈发零碎且转瞬即逝的点”,越来越碎片;真正有深度的企划越来越少,真正有思考的系统性方案越来越少…
但对于年轻人,这确实对他们的成长是不好的,因为他们被碎片占据了所有,没有时间去思考,只有拼命去追逐,并在其间愈发迷失…
老祖宗告诫过我们“磨刀不误砍柴工”,结果每个人都被绑上了快速前进的战车,都在被工具化,敢停下来吗?能停下来吗?结果看似获得的越来越多、技能越来越多元,实则越来越表面、麻木与焦虑。
因此,当欲望驱动难以为继时,“佛系与躺平”成为了最优选择、抑郁成为了最大问题。
在这方面媒体行业表现更为突出,在这个新媒体时代,真正的深度报道、调查已经越来越少了,且真正能静下心来去看一篇深度报道的人也越来越少的。
没有几个人能再像以前那样,为了一篇稿子而调查数日、甚至数月,一切都是快餐文学,信息越来越多,但又越来越没有营养,而那些真正能扑下身子严谨调研的记者们,反而成为了效率低的“反面典型”,逐渐劣币驱逐良币…但反观各行各业,有什么不同吗?
可“速度与质量”往往是对立的,且大多“势不两立”。
由于集体性的“逐速”,标准与要求在不断向“速度”妥协,而“速度”又代表着欲望与投机,因此各种权力寻租、走关系问题越来越严重,而那些真正具有匠人精神与追求极致的反而成了“事多”的存在,逐渐也放弃标准,随波逐流…这样下去的结果是什么?“匠人精神”渐行渐远,浮躁问题与隐患越来越大。
2、“年轻化”真的好吗?对吗?
在不远的曾经,职场上,“年轻”更像是一种“贬义”,代表着经验尚不足且不够扎实、稳重;但到目前,“年轻”成为了一种巨大的优势与资本。笔者曾亲身经历过这样一段“奇特场景”:
某次“青年代表见面会(要求35岁以下)”,二十多岁的小青年们,纷纷在强调一个事:“领导,我身份证上是9X年的,但其实我是9X+1年的,因为父母想让我早点上学,所以就改早了…”;
而到了35岁的伙伴,画风又截然相反,自我介绍时大多先很不好意思的“自嘲”一番:“我今年35岁了,算是占了个尾巴,参加这个“青年代表会”真有点不好意思,感谢公司给机会…”
真是沧海桑田、斗转星移!就在数年前(十年以内),当时自我介绍时纷纷担心把自己说小了,年轻人尽量不说自己年龄;
而年长者则不然,年龄代表经验,都在重点强调。没想到短短这么几年,竟然变化如斯,但这真是好事吗?个人认为确实不然——
1、 经验并不是天赋与恶补能代替的,那是一种阅历与经历,需要时间淬炼与打磨;
2、 年轻本就欲望强,这时需要的是让他们“稳下来、沉下来”,打好基本功,尤其是更新一代,由于从小大多被过度呵护长大,更应接受更多“挫折教育”,使其动心忍性;但现在却正相反,纷纷“火上浇油”,把一个个原本好苗子过早扶上高位,结果揠苗助长;
3、 “居其位、谋其政”,年轻人们在应积累经验阶段就坐上了“指导工作”的位子,极难有好结果;
4、 全民躁动——一方为欲望而浮躁、另一方因焦虑与悲观而浮躁,没有一个能扑下身子;
5、 引发了巨大的“不稳定”——年轻人都在“揣而锐之”,追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传奇,结果运气好者,看似“少年得志”,实则是运势使然,一不如意就拂袖而去;运气不好者,则遁入佛系、躺平,一蹶不振…
曾看过一种说法——“越来越要求年轻”实质代表着产业升级的失败,因为这相当于表明“其支柱产业不需要经验,就需要青壮劳动力”。
但反观产业升级成功的国家,“经验”又是最宝贵与值钱的,比如律师、教师、医师、会计师、工匠…在此不做展开,只是继续这样下去,年轻人毁了、有经验的废了,这才是行业与社会最大的危机与隐患!
二、“失速”提供的宝贵机会
凡事一体两面,问题巨大,机遇同样。因为当整个社会都陷入“速度的围城”中,那些能够扑下身子、一步一个脚印、真正日拱一卒的企业与人就显得愈发珍贵,将获得宝贵的历史机遇期。
比如那些坚守商业规律、坚持精耕细作的商企(如胖东来)将焕发巨大的活力、获得更多的影响力,且越来越稳健。
那些能真正坚守品质、精耕细作的公司与个人,将获得弯道超车的宝贵机会,因为“鹤立鸡群”之时,“鹤”太醒目了,一眼就能被发现,只是要更加的咬住牙,坚持坚持再坚持、坚决不放弃。
总之,机会与问题同样——“巨大”。
以上是近日真实感受。大家真的应该缓一缓、想一想了,近期众多的巨头暴雷事件,无不在告诫我们——靠运气是无法持久的、风口能把猪吹起来,但猪还是猪,是不会飞的;
且风口本就代表稍纵即逝,以猪之体重,一旦从高处摔下来,生还几乎是“万中无一”的,尽皆粉身碎骨。或许说得有些极端,但你无法承认这又不是事实,望能真正引起大家的思考与警觉,因为着实“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