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4日
评论数(0)在过去的这五天里,我游历了北京、上海、杭州、成都这四座中国零售业最为发达也最具代表性的城市,“走马观花”般的走遍了这四座城市的几大最具代表性商业项目,虽说由于时间紧迫每个项目滞留的时间并不多,但由于之前做了一定功课、又因为所参观项目都是业界前辈、老师帮忙协助梳理的当地最具代表性的项目,所以获益良多并大开眼界!我要借此衷心感谢如联商王总、北大王向阳老师、程向民兄、零售白狼兄等前辈给予的指导与关怀!我也想将我这一路的所观、所感与大家交流、分享,希望这不仅能使我对这一行有更深度的梳理,也能对您有所帮助。好了,话不多说,第一辑,趁着双12余热未消,我们就从杭州聊起吧。
杭州,一座我最喜欢与推崇备至的城市,无论商业还是人文都在我国首屈一指,特别是商业更是领先全国——线上有霸主阿里,线下有销售之王杭大与银泰,可谓双线并行、齐头共进,本辑我不想聊实体店,我们聊双12与电商——
说来也巧,恰好在双12这一天我到了杭州,在这一天我亲历了湖滨商圈的大堵车、我亲见了各大参加双12五折的餐饮店门前都排起的长长的队,我亲见了人山人海的银泰会员日与如家驻点的阿里员工,我真实的感受到了一种有如节日狂欢的氛围,甚至这氛围已湮没了圣诞档期,可谓只知双12、不知圣诞节…在结合这一路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我突然有了这样一种强烈的认知,也就是本文的题目:阿里的未来在“双12”而不是“双11”。
对于电商我一直抱着这样一种态度:“电商是好东西,但是当下我国电商的发展有些跑偏、甚至背道而驰。”之所以这么认为,我的逻辑是这样的。
1、我为什么坚信电商是好东西?
电商最大的特点与益处在于便捷,它省去了大量的中间环节与手续,大大节省了人们的时间并提高了办事效率,因此国家的互联网+战略是高瞻远瞩的、同时也是大势所趋的,当人口出现负增长、老龄化时,必然会淘汰诸多非必要服务性岗位,如收水电费的、政府某些职能部门人员、甚至银行柜员等,此时电子商务将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既然早晚如此,先一步发展是好的、是必要的。
2、我为什么又说我国电商发展跑偏与背道而驰呢?
既然分析了电商特性,所以其特性就决定了它的主要价值应发力在服务端而并非销售端,你也许会说“电商本就是一种‘商’啊,为什么我国电商发展如此迅速,你却说ta跑偏与背道而驰呢?”我想说,诚然电商的发展是必然的,销售也是其主要价值所在,但我国电商的发展确实并不是健康的——
首先,ta大大的冲击了实体零售。我的意思不是说实体零售是不能冲击的、不应该冲击的,而是指电商冲击的方式是不对的:每个中国人都知道电商是如何冲击实体零售的——价格战嘛,在我国价格战是百试百灵的,价格可以称作屠刀,所指之处必然是血洗,但既然称之为“战”,那就要分析此战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是平等的还是非平等的,正义不正义我不敢多言,但我至少敢说此战是非平等的:
(1)在进货渠道与货品质量上,双方本是不平等的。试问一个品牌要进大型商场要多少个证呢?我知道的就要有好几个,如果是生鲜类供应商那么更多,少一个就会有各个部门能够严格执法,这也为消费者形成了一个天然屏障;而电商呢,我曾注册体验过一个网店,并没有看到需要我提供什么关于商品的证照。只此一项无论货品质量保障方面与成本方面,实体店都是高的,起跑线都不一样,怎么同等竞争?
(2)实体店可谓是关乎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这也意味着各大政府部门都有权管理、监督与执法,包括安检、消防、蔬菜办、粮油办等等;而电商呢,应该差的不止一点半点吧,而且还有曾与工商总局针锋相对的辉煌战例,这是再大的实体连锁集团想都不敢想的“壮举”;所以此消彼长,实体店无形中又“落后”了一大截;
(3)税收方面:试问哪个年销售达十数亿的实体店上缴利税不得过亿?税收怎么不得占销售近10%啊;而电商呢?阿里双11一天卖了900多亿,缴了多少税呢?据网络数据披露:阿里2013年上缴利税超70亿,不少吧?但阿里巴巴2013年交易总额达15420亿人民币啊,仅占比0.45%;也许你感觉这不够直观,我再呈上一组数据:2008年杭州大厦总销38.05亿,上缴税金2.5亿,占比6.6%;以此推论,如果杭大卖了15420亿,那么要缴税1017.72亿啊!只看这税赋对比,实体店怎么竞争?你也许说阿里是平台啊,税都是由商家缴,这么说不知道您信不信,我是笑而不语的;况且实体店也是平台啊,有什么不同吗?
(4)用工数量方面:阿里目前用工数量在3万多人吧,而一个大型实体店用工多少人呢?以一个8万平米的百货店为例,直接用工人数应该在2000人左右,而间接呢?好比物流、业务经理等,怎么不得到3000人,也就是说10家这么大的实体店用工数就超过阿里了,而且双方成本差距仅看人数便知。但被阿里“冲死”的实体店全国可不止十几家啊,这些员工失业后去干什么?电商吗?我想这不太现实。你也可以说阿里有数百万卖家啊,这怎么算?我只能你这么说,我也只能依旧笑而不语了。
其实不公平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但仅此四方面,双方已拉开了巨大的差距,这样分析比对下来,如果实体店能赢真的可以说是一种“奇迹”了。
另一方面,电商正在不断摧毁品牌与附加值。试问,电商发展至今捧出过几个服装、服饰类品牌?恕我孤陋寡闻,好像一个没听说过,就算有那么一两个也不具有什么代表性,而实体店呢?太多、太多了,品牌可是具有经济价值的无形资产啊,也就说品牌就是附加值,而我国电商在做的是冲击实体店,也就是冲击成就品牌的渠道,那也就是在摧毁品牌与附加值,所以我说中国电商有些跑偏了。
还有,电商在摧毁价值体系。试问品牌正品与A货、高仿货在质量上真的有什么天壤之别吗?真不是,其实这几种货品之间可以说是无甚太大区别,只是细腻与更细腻的差别;而在价格方面呢?却可以说是天壤之别。同一件货品,正品卖1000、A货、高仿卖500,但货品质量基本相似,你会买哪个?我不知道你怎么选,我当然会买那个500的,一般人也看不出来嘛;但问题来了,以毛巾为例,有时正品与高仿货在技术差异上只差“一针一线”,但品牌为了这一针一线的进步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所以两种货品的出场价当然不会一样啊,可是消费者在使用方面却无甚太大区别,这就造成了国人对于价值方面的偏失,厂家也因此不愿再为了一针一线的进步而去投入,劣币驱逐良币,制造业必然一片哀鸿,而消费者却会感觉得到了实惠、赚到了便宜,但真赚到便宜了吗?写到此处,我突然想起了一位玩车的前辈提起的高档轿跑百公里加速的0.1秒之差在技术上的巨大进步,也许因为目前电商的发展趋势,这0.1秒早已无关紧要。
我还有一点要特别指出的是:电商的造节行动实质是稀释了中国消费者的消费力,短期的大爆发造成了线上、线下双线的长期低迷,消费的集中释放大大冲击着本已风雨飘摇的实体店们,而这些消费却并不是奔着价值而去的、而是奔着价格,长此以往,我真的为我国实体经济“杞人忧天”!
试问,当我国实体零售被如此不公平的竞争冲击下发生大规模闭店潮时,谁来拯救实体经济?谁来拯救价值与品牌?谁来接纳数以万计的下岗工人?谁来加快中国速度?电商吗?我还是笑而不语。
因此,我才敢痛心疾呼:阿里的未来在双12、不在双11.因为阿里可以代表电商,双12代表的是服务与引流,而双11却意味着扼杀价值与血洗实体零售及市场。双12让人们都走了出来,为商家创造了更多销售机会,而双11却让人们都闭门不出,也让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消费意愿;此消彼长,何去何从,我想历史与看不见的手一定会有定论。
本文的最后,我想借用朋友圈疯传的、福布斯杂志对于在以马云为封面的那一期中、一位英国爵士谈电商问题的话作为结尾:
“商业有其基本规律,它的作用不只是买卖商品,而更重要的一个作用是把人、公众吸引到大街上去。当他们一家、两家店铺地寻找,要为了购买一件满意衣服的时候,他们很可能发生远超过一件衣服价值的“随机消费”。比如,夫妻两个人逛街,可能产生餐饮消费,可能一起看一次电影,如果有孩子,他们还可能为孩子买些“过去根本没想去买的东西”。而且,市民这样的逛街行为,使得一个城市产生了巨大的活力,它是重要的城市景观。所以爵士认为,电商绝不是拉动社会消费的好办法,反而实在毁灭消费。”
但愿我是庸人自扰。但愿我在杞人忧天。
吴明毅
完成于2015.12.14晚11:11
本文首发于联商网,作者:吴明毅,中国零售人,联商荟成员,联商网特约评论员,微信公众号:吴话不谈(微信号:wuhuabt),个人微信号:mingyi-best,欢迎交流共进!转发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