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23日
评论数(0)
出品/联商专栏
撰文/王玮博士
日前接受业内著名主持人悦宁女士的采访,谈到了目前恒大的情况。我其实对预测恒大走向不感兴趣,无论人们说的“金蝉脱壳”、“断臂求生”或者“必死无疑”等等。
我也倾向于相信政府的努力和制度优势应该可以帮助化解这一危机,使影响和损失控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
但这是非常关键和必要的,因为中国的楼市类似美国的股市,从这个意义上讲,恒大事件若处理不好,很可能会引发像2008年雷曼兄弟那样的黑天鹅事件,而恒大作为灰犀牛早已是不争的事实。
我觉得从恒大事件中更应该吸取的教训和引起重视的地方是我们的行业应该改变那种只重视规模而和忽视效益的发展思维。
因为恒大的情况并不是一个特例而是国内地产行业的一个普遍现象。
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就是不能用线性思维的逻辑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所谓“做大做强”都是有严苛的条件限制的。
我们人类思维的一个最大的局限就是线性思维。以地产企业的购物中心行业为例,你真的不能以为100个购物中心收入50个亿,等到200个购物中心就可以变为100亿了。
作为一个业内人士,你只要了解一下100个万达广场、200个万达广场和300个万达广场的销售额和收益情况就一目了然了。
笔者不是批评万达广场,世界上没有任何企业可以做到收益随规模线性增长或翻番。
传统经济学认为的那种规模扩大降低成本的理论也正在受到复杂系统理论即网络思维的挑战。
因为构成这个世界的所有事和物,无论是生命体还是生物体,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企业、社会组织等,凡是你说得出名字的事和物都是网络,因而服从统治世界的幂律法则(英文叫Power Law)。
而幂律法则几乎把所有事物的生命曲线都限定在了亚线性的规模缩放即幂指数小于1的范围内。
就像人类出生从小到大在18岁之前不断长大,就是由幂律决定的。亚线性的规模缩放法则解释了当人类刚出生时,由于身体很小,人类进食(摄取热量)经过代谢包括排泄后所产生的能量除了足够维护人类不大躯体的不多的细胞后,还有多余的能量可以生成新的细胞,于是人类不断生长。
但是当生长达到成熟期后,身体已经足够大,这时依然不断进食的人类在代谢后所产生的能量仅够维护现有躯体的细胞数量,不再有多余的能量生成新的细胞,于是人类不再生长。这个时候就达到了生命体的规模限度。
但是,特别需要指出和注意的是,也是因为幂律法则决定了生命体或所有符合网络属性的事和物在生命初期都有一段超线性的增长期。
这也可以解释很多早期成立的企业或先期进入市场的产品的前期成功,特别是基于过去30年间依托中国这个改革开放的巨大市场。
但是,这些企业的老板因为线性思维的认知局限,总以为过去发生的还会再发生,所有的发展决策依然都是按线性增长而制定的,而对自己企业生命周期的成熟期和躯体的规模极限全然不知。
因为恒大也有汽车,由此生命初期的这段超线性的快速增长期理论使我想到了目前兴起的新能源汽车。
像特斯拉和蔚来等新能源汽车的市值排名都可以比肩甚至超过那些传统的德日美系的主流汽车品牌。
市值是对这些车企未来的一种价值预估,其实这些汽车的未来依然还是不确定的,但为什么会获得如此高的估值呢?我想答案也许还是因为投资机构对这些新型车企发展的线性外推的结果。
线性思维的局限并不是只限制国人的。大家千万不要以为华尔街的估值就一定了得,网络思维已经颠覆了多少之前华尔街的分析模型,甚至包括一些根据线性思维和正态分布理论已经获得诺奖的结论。
热力学第一定律说的是在封闭系统中的能量守恒,但是网络思维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处在开放的环境中,所以热力学第二定律又告诉我们能量做不到100%的守恒和转换,热量在传递过程中不会全部转化为功,而是被很大比例地无用地消耗掉了。
这种消耗就是熵增,熵增解释了生命成长的进程和必然的死亡。管理学的全部意义就是对抗熵增,但是绝不可能消除熵增,就像开放世界不会有永动机的道理一样。
在上述的人类生长的生命周期的例子中,人类摄取食物后的排泄物也是一种熵增。生物体和事物往往随规模的扩大,熵增会超线性的增长,熵增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规模的无限扩大会超线性的增长,最后追上和超越生命体的成长曲线造成生命进程的衰减直至消亡。这就是对网络思维的“规模诅咒”概念的简单解释。
所谓“做大做强”说法就是典型的线性思维。伽利略在400多年前就从事物的几何和结构论方面论述了人们不可能按比例无限放大一棵树、一个建筑等。
设想一个10米高的树增高10倍变为100米,这时树的重量将增加1000(103)倍,而树干的横截面只能增加100(102)倍,所以支撑强度仅为原来10米高的时候的1/10了 。
这就解释为什么世界上最高的树只有156米。这也是为什么所有超人的故事只能出现在电影里和漫画中,如果在现实世界中超人是与人类拥有一样的材质,那么早就被自己的重量压垮了。
再设想一下把一个简单的房子每条边都扩大一倍的情况,这个房子的形状没有改变。这时房子的占地面积和所有的表面积都扩大了4(22)倍,而房子的体积和空间扩大了8(23)倍。
而为房子提供阳光、取暖或制冷的设备因受表面积的限制最多只能扩大4倍,所以你在这个线性扩大一倍的房子里居住的舒适度就将打一个很大的折扣。你必须呈几何级数的扩大各种能源供给以维持房子的舒适度。(见图1)
图1:必须呈几何级数的扩大各种能源供给以维持房子的舒适度
伽利略还提出了事物往往随系统性变小,会显示出更强的强度。一只蚂蚁可以背负100只蚂蚁,一个小老鼠可以背负3到4个小老鼠,一只小狗也可以背负2到3个小狗。
而一匹马或一个人只能最多背负一匹马或一个人的重量。最近结束的东京奥运女子举重比赛,中国最轻量级的(49公斤级)侯志慧女士通过一次抓举和一次挺举举起了210公斤的总重量,是她自身体重的4.3倍;
而中国最重量级的(87公斤以上)李雯雯女士虽然以同样一抓一挺举起了310公斤的本届比赛最重的重量,但是考虑到李雯雯自身的150公斤重的体重,她实际上只举起了相对于自身体重2.1倍的重量。
而所有7个级别的成绩都遵从这个幂律法则,即力量随体重的增加而递减。见图2。伽利略的理论成为了现在复杂系统理论研究规模法则的基础。
伽利略通过著名的比萨斜塔的试验证明了所有物体不论轻重都以同样的速度落地,纠正了亚理斯多德误导了人们长达2000多年的认知,即以为更重的物体会更快落地。
希望我们纠正这种“做大做强”的线性认知不要用那么长的时间。
图1:力量随体重的增加而递减
在我们商业地产行业,西田集团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案例,西田集团2005年到2015年的10年间购物中心的总数从128个缩减到87个,但购物中心价值不降反升,提高了2.5倍。
西田集团的做法是将其ABCD类的购物中心当中的不具发展潜力或者没有拓展空间的C类和D类购物中心出售,将获得的资金全力做好欧美大都市的A类购物中心。
西田集团最终放弃了创始人最初的“100个购物中心王国”梦想和已经达到的事实所实施的战略转变也是来之不易,其中最关键就是要克服规模就是一切的线性思维的认知。
西田在这一期间的战略转变也带动了美国的西蒙和欧洲的尤尼白这些国际商业地产巨人的瘦身。
也就是在这一阶段成就了万达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购物中心企业,但是是在国际行业已经不再认为规模是一个好的指标的时候。
现在每一年的财富500强的统计也具有很大的误导性,因为财富500强只统计企业的销售额而不是利润。这点我非常认同星河董事长黄楚龙先生的“不做500强,要做500年”的理念。
我也借此要提醒那些所有依然把100个购物中心或更多作为目标的地产企业的董事长或决策者们要重新好好地审视自己的发展战略。
不夸张地讲,当恒大成为全球第一大房企的时候,我其实就已经在想广州的恒大足球还能玩几年的问题了。
我们国内媒体关于地产企业报道也都是只说规模增长,基本上都是“又有多少购物中心即将投放市场”之类的报道,几乎看不到关于坪效和价值的报道,好像就是没有这回事的。而澳大利亚每年给购物中心就发三个奖:
1.销售额的冠军
2.销售坪效的冠军(包括主力店的)
3.销售坪效的冠军(不包括主力店的)
而且就一个奖,都不设前三名,更不可能看到10个甚至20多个企业同时上台领奖的场面。关注的就是质量,而不是数量。
至此,通过恒大事件,我尝试不用数学公式和函数曲线说明要弃规模而重效益的简单道理。也许一些读者朋友会认为我做了很多似乎是并不相干的比喻,但这恰恰就是网络思维所揭示的这个世界上所有具有网络属性的事物的本质。
关键是所有不同性质的企业都要对自己企业的生命周期和生命节奏以及适合的规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把握。我当然也不是说事物不要发展或者越小越好。
就像老鼠和大象的身体大小其实都是各自天生的不同的心率节奏决定的。老鼠和大象一生的心跳次数都在15亿次左右,也包括所有的哺乳动物。与其说是冥冥之中自有安排,其实就是统治世界的规模法则和幂律决定的。
小可以快一些,大就要慢一些,想象一下一个快速穿梭的老鼠和一个悠闲漫步的大象,如果又要快又要大,那么离死亡也就不远了。
对一个企业来说,无论你选择做LV的战略还是做沃尔玛的战略其实都是你企业的自身的基因和实力决定的。
而这种基因和实力还真的不是你以为你有钱就可以买到的。最根本的LV和沃尔玛都没有放弃对效益和价值的追求。
这就是笔者通过恒大事件,从网络思维的生命周期到规模诅咒再到对过渡追求规模的后果以及反思。
我由衷地希望我们的行业不需要20年就能够普遍认知并放弃这种盲目追求规模的线性发展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