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销效果评估,也称为促销效果分析(Promotional Effectiveness Analysis)。
促销评估的方法是对比时间轴(促销前、期间、期后),按照同等条件LFL(line for line)进行分析,所谓等同条件指的是,同期时间段、相同门店、相同商品等条件,以单项指标如客流量、销售额、促销品销售状况等为准,衡量各个指标的发展趋势(提升、平衡、下降),以此确定促销活动的成功与否。
常规促销效果评估在此不过多阐述,这里主要讲述基于关联规则的促销效果评估。
基于关联规则的促销效果评估,指的是在传统促销评估基础上,对促销活动影响的购物篮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为后续的促销组织提供依据。
基于关联规则对促销结果进行评估,促销成功的表现应具有如下的现象:
? 促销品的PI值提升,说明更多的顾客购买促销品。
? 促销品所在购物篮的系数增加,说明促销品带动了交叉销售(Cross-selling)。
? 促销品所在的购物篮质量(客单价)上升,购物篮中出现了向上销售(Up-selling)。
? 促销品所在的购物篮中,既有促销商品、也有非促销商品,说明购物篮结构合理。
? 促销商品所在的品类整体销售状况保持平衡、或有上升。
根据西方零售界的经验,组织促销时,促销商品(promoted items)与非促销商品(non-promtomed items)的销售额比例应该在3:7、毛利额比例应该在25:75,此时代表促销成功。
? 促销品的销量上升(比如爆款品),但是PI值(购物篮渗透率)变化趋势远低于销量的上升趋势,说明促销品被只是被少量顾客买走;
? 促销品所在的购物篮金额降低,说明促销品在购物篮中没有形成向上销售,而是出现了向下销售(down-selling);
? 促销品所在的购物篮系数(Basket size)降低,甚至出现了大量系数为1的购物篮,即购物篮中只有促销商品,促销没有出现交叉销售、而是出现了单品购物篮(Singer-selling),或者是失去关联(loss associated),代表有“薅羊毛”或“摘樱桃者(cherry-picking)”的现象出现。
? 购物篮中出现多个促销品,即购物篮中有多个降价品或双降价品的存在(Together Discount或Double-Discount),此时促销品所在的购物篮会出现负毛利,形成了购物篮连带杀伤。
? 促销品销量上升、但是品类整体销售下降,说明被替代的正价商品销量大幅下降,这是具有交叉弹性的商品之间连带伤害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