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客路径(Customer Journey)指的是顾客在门店中的行走轨迹,欧美零售界认为理解顾客路径(Understand the Customer Journey),可以帮助了解顾客的购买行为(Customers Purchasing Behavior)),从而可以优化门店布局、货架设计及商品陈列方式。
商品在门店中分布在不同的位置,顾客购买商品时需要行走在不同通道、货架之间,顾客路径的节点(通道、货架)轨迹集合,会形成购买行为的频繁模式,购买行为的频繁模式会形成不同节点之间的关联关系,节点之间的关联关系可以与购物篮中商品关联关系相互验证,以此验证顾客路径设计的合理性。
西方零售业有一个著名的牛奶理论:卖场中会有一些商品是顾客必须购买的,这些商品是顾客的目标商品(Diver Product),比如牛奶就是居民每天的生活必须品(Dairy Products),利用牛奶这类必需品,使得顾客到店后购买牛奶的同时,可以购买更多的商品,因此产生了如下二种陈列模式。
“深牛奶”模式:传统方法是将牛奶放在超市深处,顾客要买牛奶的话,需要走更多的路,从而路过更多的商品陈列区,此时最好能让顾客走遍全门店,诱使顾客在购物篮中放入更多的商品,这是一种传统动线的关联设计模式,西方零售业称为end aisle display,称为“深牛奶”陈列模式。
“浅牛奶”模式:新零售理论认为,卖场设计应该基于顾客的购买行为,节省顾客的时间(have a quick trip),减少顾客购买的步行距离(shortest shopping tour),使得顾客购物篮中商品之间的距离达到最短( the minimum distance between products )。
新零售理论认为,应该将牛奶这类必需购买的商品放置在门店前部,而不是门店的深处,让顾客在购买牛奶的同时,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购买路径,从而可以购买更多的商品,这种方法被称为front aisle display,称为“浅牛奶”陈列模式。
为了提升顾客体验,让顾客多走路绝对不是好体验,传统的百货业态、购物中心、大型卖场依旧沿用“深牛奶”模式设计动线,这也是这些业态衰败的原因之一
怎样可以节省顾客的购买时间(saving time for customers)?
顾客购买路径并不是越短越好,存在着一个合理的时间范围,这就是新零售业提倡的“时间管理”概念。
时间管理的概念指的是顾客在门店中的消费时间是有限的,每个业态都有自己的顾客合理消费时间范围,如一个1000-2000平米的超市,顾客的合理消费时间在10-15分钟,一个大型购物中心,不管多大体量,顾客的消费时间大致也是在2-3个小时左右,顾客在便利店中消费时间大致在5分钟左右。
时间管理的意义在于,识别出来顾客消费行为的时间限制(limited time for shopping),尽管存在一些长时间逛店的顾客,但是很多业态的顾客都是属于时间紧迫(time-pressured shopper),或者属于赶时间的顾客。
正是顾客的购买时间紧迫,因此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让顾客尽可能购买更多的商品。
对于时间紧迫、快捷型购买行为不能采取“深牛奶”的陈列模式,这样会导致顾客体验不好而放弃购买,如便利店的早餐类食品、饮料一定要放置在一起,使得顾客可以快速完成消费。
时间管理在顾客路径优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零售商可利用商品关联规则,组织适当的商业组合陈列策略,如在特定关联陈列区域,将关联商品精心组合陈列,以便减少顾客选择的负担并使其更快速、更自信地完成购物,如将披萨、肉类、酱料等产品摆放在一起或组合搭配相应食材,为顾客带来烹饪创意、提供便利,帮助消费者节省时间,使其成为回头客。
总之,顾客手中的购物篮决定了门店的布局及动线设计,要想节省顾客的购买路径,就需要重新设计卖场布局(reconstructing the layout),而重新设计布局的依据,是基于顾客的购买行为、以及对应的商品关联规则。
主要的设计原则就是,根据值得鼓励的商品品类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布局、动线的合理性,并出于节省顾客购买时间的原则,缩短商品品类之间的距离、去除不必要的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