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与尿布---神奇的购物篮分析

老高与购物篮分析

公告

“啤酒与尿布”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1990年代的沃尔玛大卖场,代表卖场的购物篮商品之间存在着某种特定的关联关系,挖掘并利用这种关联关系,可以使得实体零售门店充分;了解顾客的购物场景,为选品与品类管理、定价与调价、促销策略及评估、关联陈列、顾客行为聚类等提供了有效的数据依据。

我在2008年撰写了《啤酒与尿布-神奇的购物篮分析》(清华大学出版),开辟本专栏,是为了与大家探讨实体门店购物篮管理的理念、计算方法及案例,以及能够与相关软件企业合作,开发相关应用软件产品

MP:13901022781 微信同号

统计

今日访问:220

总访问量:205244

传统大卖场的2.0卖场底层逻辑:放弃全客层定位,加强购物篮考核 ---实体门店对于购物篮思维的探索

2023年04月08日

评论数(0)

大润发2.0卖场底层逻辑:放弃全客层定位,加强购物篮考核 ---实体门店对于购物篮思维的探索

根据2022年的有关报道,某连锁大卖场在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制定了如下经营策略:

首先是在客群层面,该大卖场认为应该放弃全客群定位,改为聚焦三大客群:

第一个客群:对商品品质要求高、具有线下刚需购物属性的“有娃一族”;

第二个客群:是退休之后有闲有钱、将卖场作为生活场景之一的老年客群;

第三个客群:是具有目的性购买属性的“有车一族”。

根据上述客群定位,对大卖场的考核指标进行改革,其变革的核心思路就是从单品思维转向购物篮思维。

该大卖场的CEO表示,针对当前大卖场的现状,他会从三个核心价值指标进行把控。

一是渗透率,因为渗透率代表了顾客到店之后有没有买这个品牌、买这个类目,它会证明你对顾客真正的吸引力有多少。这里提及的渗透率,就是我在后面提及的商品PI值(商品购物篮渗透率)。

二是购物频次,因为现在商圈越来越小,顾客大多不愿意跑远,这也就意味着新增客群有限,大卖场能做的就是让现有的顾客每个月能不能多来一次,这里的购物频次,就是提高顾客复购频次(购物篮序列模式)。

三是客单价,这是CEO新加入关注的新指标,他认为(关注)客单价可以做两个事情,第一件是让买九件商品的顾客能不能多买一件,第二件是让原有品类能不能实现消费升级,这里提及的买九件商品的顾客能不能多买一件,就是购物篮思维的交叉销售(Cross-Selling),而让原有品类能不能实现消费升级,就是购物篮思维中的向上销售(Up-Selling)。

上述三个指标都是基于 购物篮思维、而不是单品思维,代表了线下实体零售企业对于改变门店经营思路的探索。

渗透率是购物篮思维的重要指标,一家门店要想满足顾客需求,必须保证门店陈列的商品可以覆盖大多数顾客,以往的单品思维只考虑“爆款”,当门店的商品只能覆盖少数顾客的购物篮时,说明商品选品覆盖面太窄,不能满足顾客的多元需求

另外实体门店都存在一个不能忽略的问题,就是门店的客群量大致是恒定的,要想提升门店的销售业绩,其中一个思路必须设法提升现有顾客的购物频次,这也是购物篮思维的重要关注点。

在门店的客流量恒定的前提下,同时也必须提升顾客手中的购物篮质量,提升购物篮质量就是所谓的提高客单价,提高客单价有二个办法,一种是增加购物篮中的商品数量(购物篮系数),形成更多的交叉销售、另一种是提升购物篮金额,即提升购物篮中商品的品类等级,使得门店获得更好的收益。

上述三种指标都是很好的改善门店业绩的思路,但是仅有思路不行,还要有得心应手的数据分析工具,这个数据分析工具就是购物篮分析工具,我会在后面的有关章节陆续介绍这些工具的指标、分析方法及相关案例。

当然,任何事情都是知易行难,仅仅有相关思路、理念、工具也是不够的,必须在门店的经营中大力推行购物篮思维,才能够真正改善门店经营业绩。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老高的购物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