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01日
评论数(0)
出品/联商专栏
撰文/联商高级顾问团成员老刀
司马南攻讦联想的事件变得峰回路转起来。官媒全部沉默,似乎有意为之,静待子弹乱飞。而一些自媒体安耐不住,开始对司马南发起反攻。这些反攻也很有意思,第一,有人详细拆解,联想股权改革、杨柳的高薪这几个关键项目没有问题,程序合法合规;第二,还有的文章则避开联想的问题不谈,起底司马南背后的团队和他们渔利的目的。
对于司马南炮轰联想的六宗罪,其中的一些内容笔者并不持赞成态度,比如司马南认为,联想的股份改制过程中,有价值12.9亿元的资产流失;也不认可司马南所谓的联想高层有诸多国外管理人员,据此涉及政府采购安全问题;而司马南指控联想负债高达90%存在暴雷隐患,更是外行话。
但是就联想的问题,以及这两天部分自媒体所发表的文章,笔者觉得有一些问题还是有必要疏分清楚。
1、联想的问题不在于过去,而在于当下
关于杨柳的高薪问题,秦朔在其朋友圈发文说:
一条被广泛引用的批评是“联想高管的薪酬占了联想利润的30%多”,其计算方法是把联想控股和联想集团两家公司的高管薪酬加总,再除以联想控股一家企业的利润,分母缩小了一大半,结果显然夸大了。根据联想集团披露的数据计算,2020年其董监高的薪酬总和占利润之比为10.75%左右。
谈到联想高管的高薪,我的一个猜测是,正是因为他们在购买联想股权的过程中有大量借贷,所以在符合逻辑、可以解释清楚的上下区间内,薪酬委员会会倾向于给出更高薪酬,以助还贷。如果是这样,更说明,他们从未像个别企业那样,通过倒腾企业的资金,填实个人的股权。他们是靠公开的高薪,其中大头是和企业绩效挂钩的长期激励,合法地解决购股资金问题。
秦朔如此逻辑,是否十分可笑?因为当年柳传志他们购买联想的股份借了贷款,所以联想的薪酬委员会给他们开高薪用以还贷,还避免了“像个别企业那样,通过倒腾企业的资金,填实个人的股权”,这个原因说得过去吗,逻辑正当吗?
另外,秦朔纠正了柳传志和杨元庆薪酬占比的算法,在司马南那,把分母(联想的利润)算少了,所以他们的薪酬占比达到了30%,但实际是,他们占比只有10.75%。
笔者认为,按照利润算薪酬的占比毫无意义,无论占比30%还是占比10.75%,最终是要看他们拿到手的绝对值,以及,他们带领下的这家公司目前所取得的成就、业绩、市场地位,值不值这个薪水?
以今天联想的市场地位,作为CEO的杨元庆,值一年1.7亿元的年薪吗?杨元庆过去三个财年(2018-2020年)的年薪分别为1.031亿元、1.715亿元、1.772亿元。
联想这些年的业绩表现,市值可以说明一切,截止到11月30日联想市值为942亿港元,不到小米的五分之一(小米市值4807亿港元)。
再来看看国内上市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薪水的标准大概如何:据同花顺ifinD发布的数据,2020年,排在A股总经理年薪前三甲位置的分别是:第一名是税前年薪达到3509万元的安迪苏化工公司(600299.SH)总经理Jean-Marc Dublanc;第二名是税后年薪达到2835.85万元的金科股份(房地产)(000656.SZ)总经理喻林强;第三名是税前年薪达到2561.54万元的君实生物(688180.SH)总经理李宁。其中,安迪苏和君实生物的两位总经理为外国籍。
也就是说,所有A股上市公司的无论董事长还是总经理,年薪没有超过5000万的。
另外,再来比较,全球最大市值公司苹果公司掌门人库克,总薪酬为1477万美元,约合人民币超9500万人民币。杨元庆几乎是库克的2倍。虽然库克还是有股权认购激励的,但是这是浮动的,如果库克代理苹果公司达不到预定的业绩要求,那他是一分钱的激励也拿不到。所以从固定工资角度,杨元庆完胜苹果CEO库克。
秦朔说,“今天对一个充分竞争行业里排名世界第一的公司及其创始人却如此愤怒和嘲讽,这背后一定发生了某些重大变化。”
联想确是全球PC销量第一,但是这能说明联想是优秀甚至卓越的企业吗?为什么不看一看联想的利润率?为什么不看一看,从收购IBM之后这几十年间,联想又做出了什么业绩?“行业里排名世界第一的联想”之当下的当家人,足以称得上卓越并配得上如此高薪?
所以,联想这些年来的表现以及其管理层令人咂舌的高薪是此次,也是一直以来持续性被大众吐槽的主要“积弊”。(杨元庆的高薪,早在2016年就被媒体批判过)
至于当年联想从中科院旗下的国有企业改制为股权分散的现代化企业,笔者认为,其中到底有没有国有资产流失,这已经无从考证,也没有必要翻旧账。秦朔说,“市场经济当然并不完美,但是迄今为止我们找到的最有价值的经济发展之路,是我们讨论的基础。”笔者深感赞同,没有当初的股权改革,也许不会有今天的PC全球第一的联想,这一点是需要肯定的。
但是,所有对联想的批判、质疑,并没有怀疑到市场经济的地位和意义,秦朔明摆着是在偷换概念(对联想的质疑就有质疑市场经济的嫌疑),转移问题点。
2、普通公众是否具有质疑联想的权力?
秦朔认为:重要的是程序正义和信息充分披露。就联想控股个案说,只要当年遵循了三公原则和市场化机制,并得到了国资代表方和相关监管方认可,交易就是合理的。
包括杨柳的高薪,很多人认为,这是得到股东大会同意的,程序合理合法没有问题。
从目前来看,无论是联想的股份制改革还是杨柳的报酬取得,都是程序合规的,这没有问题。那么大众对联想的批判只能是基于情绪化的不满意。这种情绪化的不满意,是否合情合理?公众是否具有质疑联想的正当性?
甚至有人认为,联想薪酬委员代表了联想的股东们,给予高管的报酬多少,那是属于联想自己家的事情,好比品牌商请李佳琦薇娅帮忙带货,品牌商给主播多少的扣点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事情,外人不容置喙。
笔者认为,这其中最为关键的问题点在于:联想属于一家大型的企业,它占用了大量的社会资源,它也承担着很大的社会责任,当它的领航者在占有着企业巨大的资源却没有为企业带来与之对等的价值的时候,公众有权力对其进行质疑和批判。
且不论联想曾经是一家国有企业的身份,而且到目前为止,联想依然有一部分股权属于国有(中科院),即使联想成为一家彻底的市场化企业,彻底摆脱了国有,当它的管理层无所突破,无所作为,却在高昂地收割企业,同样理应遭受公众的批判,因为这样的大型企业,它需要面对成千上万的员工,合作伙伴,消费者,而且联想企业本身甚至还代表了中国的PC制造产业。
退一万步说,假如有一天联想终于活不下去了,在市场竞争之中要被淘汰了,谁是最大的受伤者?柳传志和杨元庆吗?显然不是,他们早已经在联想顶峰的时候赚够了,吃饱了。当下,联想集团的股权非常分散,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不属于任何一个股东的,垮了就垮了,但是对国人来说,失去了一个好企业。
这就属于典型的内部人控制,说到底,杨元庆和柳传志都只是联想的“养父母”,而中科院这个亲身父母又无力干预,所以只能任由养父母从联想身上实现自我利益最大化。
联想本身被短视化,被少数人的利益最大化,被无所谓化,联想作为法人主体的自身利益和可持续发展被忽视了。
3、这是意识形态的问题吗?
很多人对司马南的攻讦上升到了意识形态的高度。比如有文章认为,司马南这是在“贴大字报”,这就有点可怕了,因为中国人吃过乱批乱斗的苦。
很多文章在形容大众对联想的批判时,用来“审判”这个词,笔者也觉得有夸大的成分。目前,无论司马南还是吃瓜群众,都只是在质疑联想,顶多是在批判联想,何谈“审判”?
秦朔在文章中说,
现在各种社会问题,内外问题,矛盾冲突,如果要在中国企业端找到一个发泄口,“非联想莫属”。内部和外部两个维度交织在一起,纵然联想是一家优秀企业,其被殴被撕的命运也就注定了。
北京的一位朋友说:“联想被骂被撕,就算‘牺牲’,只是一个企业问题,如果真能让大家解气,也算‘死而无憾’。问题是,这么一出演完,下一出是谁?哪个企业家走上下一场的审判台?”
一位自媒体人在一篇关于意识形态分化的文章中说,“对中国未来真正可能构成威胁、并抓住新生代灵魂的激进思潮,一定是基于强烈民族主义,同时在经济上致力于无情推进均贫富的意识形态”。
问题讨论到这样的层面,真的令人焦虑,焦灼,痛心,担心。
我担心,我们对于自己走过的市场经济道路,那让中国翻天覆地,让世界为之震惊,让绝大多数人的生活福祉大大改善的道路,对这条道路上的建设者、开拓者、奋斗者,缺乏应有的了解和感情;
我担心,诅咒代替祝愿,愤激代替包容,导人对立代替导人向善,诉诸一触即燃的情感代替诉诸完整准确的事实,充斥于社交媒体,即使是错误也无需修正;
秦朔的担心真的有杞人忧天的味道,更有夸大其词的嫌疑,甚至有给质疑联想的人,尤其是司马南之流“戴帽子”的嫌疑。其言外之意是,对联想的质疑,是意识形态的问题,是“强烈的民族主义者”在质疑市场经济的改革,是否定市场经济道路上的“建设者、开拓者、奋斗者”。
但是到目前为止,所有的讨论都是只是在针对联想的问题,没有夸大,也没有否定柳传志和杨元庆曾经对于联想的功劳。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到今天,绝大部分人是理智的,明辨是非的,没有人会希望开历史的倒车,主流的理智大众不至于乱喷乱咬,联想被一再地推到聚光灯下,是其自身存在的种种问题,联想的高层领导人不正当,也不合格。
秦朔之流(包括一些自视甚高的自媒体)自诩为自由主义的精英知识分子,而实际上却藏有包庇之心,将大众对联想的不满和攻讦上升到意识层面,意在指出,对联想的批判有可能会被放大化,被扩展为一种环境氛围,而这恰恰是他们自身的傲慢,自以为是、先入为主、道貌岸然的优越感。
至于说“联想被骂被撕,就算‘牺牲’,只是一个企业问题,如果真能让大家解气,也算‘死而无憾’。问题是,这么一出演完,下一出是谁?哪个企业家走上下一场的审判台?”这样的言论更是荒诞,甚至是别有用心。秦朔作为理性客观的资深媒体人,无根据无逻辑推导出这样的危言,难怪很多人认为他的文章是在“洗地”。
4、这次柳传志和杨元庆为什么不回应?
十多年前,笔者曾阅读凌志军的《联想风云》,那时候认为,中国企业界有三个标准生:华为、海尔和联想。当时对柳传志的创业故事充满敬佩。柳传志是一个斗士,去年关于5G投票的事情,柳传志眼睛里容不下沙子,亲自发信,呐喊着要“打响联想声誉保卫战”。
而这一次,整个联想一片沉寂,斗士柳传志和杨元庆为什么不予以回应?一方面,联想这次的公关确实做得很差;另一方面,对于司马南的指控,杨和柳无法辩驳,有可能越说越黑,也有可能是,鉴于联想当前的实际表现以及他们每年从联想获得的高薪,无法辩驳。
在联想和柳杨的沉寂之中,其他任何人挺联想的文章,都显得是在转移问题,强词夺理。
参考资料:
1、秦朔朋友圈,秦朔,《关于联想的联想 || 大视野》,2021年11月28日
2、银柿财经,《A股上市公司薪酬大盘点|上市公司高管的工资能有多高?》,2021年1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