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弹财经

子弹财经

公告

以子弹般的穿透力、专业性与深度性解读互联网时代的最新财经动态。

统计

今日访问:4378

总访问量:8994115

浙商银行向“善”找答案

07月15日 17:17

评论数(0)

出品 | 子弹财经

作者 | 魏寒

编辑 | 闪电

美编 | 倩倩

审核 | 颂文

2024年,银行业普遍面临息差狭窄、转型艰难等不利条件,整体承压前行。因此,为了对抗周期,各家招式频出。在此背景下,不少银行也拿出了还算不错的成绩单。

以浙商银行(601916.SH)为例。管理层在2021年董事会换届并趋于稳定后,积极响应监管“重塑理念、重建制度、再造流程”的股份制银行高质量发展思路。2023年2月,浙商银行进一步明确将“化风险”作为第一大战役,推进风险处置专项行动进一步深化。

一系列组合拳后,浙商银行开出显现出诸多向好迹象——2023年和2024年一季度,营收、利润增速好于A股股份制银行行业平均水平;2024年初,理财子公司获批筹建。

在此背后,业界发现浙商银行关于“善本金融”理念的提出与践行。公开资料显示,自2023年浙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陆建强首次提出“善本金融”理念后,这一关键词便频频在浙商银行近期的财报里出现。

1、何谓“善本金融”?

金融本是没有善恶属性的中性工具,资本赋能的对象却有善恶之分。倘若流向民生福祉项目,金融就是能解燃眉之急的泉水;但是倘若流向恶意并购等项目,就又会成为“野蛮人”手里的大棒。

这就是陆建强提出“善本金融”理念的背景——当下的国内的金融行业作为“国之大者”,具备政治性和人民性,不能单纯以经济价值来考量,更要从社会价值的视角出发。

在央行主管半月刊《中国金融》2023年第15期中,陆建强撰文《善本金融:社会价值视角下的金融范式变革》,正式提出“善本金融”概念,呼吁把“善”的基因嵌入金融服务场景,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抑恶扬善”评价体系,营造“金融向善”与“客户崇善”发展氛围。

在这篇文章里,陆建强提出了“善本金融”的内涵逻辑——资本向善、财富向善和科技向善。这三点清晰具象地描摹了他理想中“善本金融”的模样。

所谓“资本向善”是指规制资本的无序扩张。鉴于法律制度是“底线式”的规定、依旧挡不住资本市场里的“野蛮人”,因此需要将法律底线提高到“向善”的道德底线,构建扬善抑恶的客户评价和服务体系,把资本引流给“向善”客户。

所谓“财富向善”,落脚点在银行提供的财富产品上。陆建强认为,对于金融机构而言,要提供风险和收益相匹配的财富产品,加大投资者教育以营造正向的财富生态,以及探索财富分化的鸿沟消弭机制。

(图 / 摄图网,基于VRF协议)

所谓“科技向善”关注在平台化和数智化趋势下,应防止金融业发展误入垄断逻辑,让科技切实成为银行业提升服务和效率的利器。

陆建强在文章里以“华尔街现象”作为镜鉴,指出西方现代金融发展史是“金融服务功能第一性不断迷失”的历程。探寻金融回归初心、回归本源的“善本金融”,正是要摒弃这样的老路,避免金融沦为资本“割韭菜”、控制社会的工具。

这样的理论框架,如何落在实际的运营中?财报里已经能够看见一些行动和成果。

2、财报里的“善本”

“善本金融”是浙商银行2023年财报里多次出现的关键词。分别从资本向善、财富向善和科技向善的视角去拆解这份年报,也都能看到“善本金融”影子。浸润到各个业务板块的“善本金融”理念优化着浙商银行的多类工作流程,指引业绩数据向上。

在引导“资本向善”、规制资本无序扩张方面,浙商银行推出了名为“浙银善标”的标准,并将它作为“善本金融”最重要的实践探索。据浙商银行介绍,这套标准不简单地以技术指标衡量客户,而是更注重其社会价值分析,如有没有服务中心大局、服务实体经济、增进民生福祉、推动共同富裕。该行还寄望于依靠这套标准体系,精耕细作培育优质小微客户,落实差异化信贷支持策略。

这一套“浙银善标”和整个“善本金融”理念,出发点里有“善因”,就是意在持续深化从社会价值视角,挖掘金融放大功能的向善机制。

“善因”的回响是“善果”,直观体现就是,浙商银行通过“浙银善标”夯实授信业务基石。不良贷款率等资产质量指标,已经出现了清晰明确的变化——浙商银行2023年末不良率1.44%,同比下降了0.03个百分点;“安全垫”拨备覆盖率182.60%,同比上升了0.41个百分点。据平安证券等机构测算,全年浙商银行不良生成率为0.89%,不良生成压力较上半年下降,资产质量核心指标延续改善。

引导“财富向善”,重点工作在规范财富积累机制。浙商银行在“财富向善”理念上的践行,已经围绕着大零售板块展开,尤其是在对财富客户、私行客户的服务上,倾注“善本金融”理念。

和过往业绩比较,浙商银行的财富管理业务实现了高速增长,2023年代销保险、信托及结构化产品规模上升。其中,新增代理保费13.93亿元,同比增长44%;信托产品较年初增长322.66亿元,增长率为102%;结构化产品较年初增长36.44亿元,增长率达1075%。年末代销财富业务保有规模为1705.47亿元,较年初增长20.27%。

在私人银行业务上,浙商银行也践行着“善本金融”服务理念,通过1+N金融顾问模式进行金融服务赋能,完善私人银行服务体系。2023年末,浙商银行私行客户数和私行客户金融资产分别为1.22万户、1831.75亿元。

如今的浙商银行理财业务刚刚站在了新起点上——在等待三年后,2024年1月,浙商银行公告已获准筹建浙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未来将能够“持证上岗”继续参与银行理财行业竞争,“财富向善”的理念找到了新的续写空间。市场寄望,金融牌照的持续完善有助于持续提升浙商银行的财富管理能力。

除了大零售板块,浙商银行还将“善本金融”和“财富向善”融入大投行板块,实施“善本信托”工程。这一工程已经于2023年10月启动,目的是想要探索建立起一整套、全流程的慈善信托服务体系,助力企业家践行共同富裕使命、实现财富价值升维、成为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角色——这也与财富向善“探索财富分化的鸿沟消弭机制”相互印证。“善本信托”这类具有示范标杆意义的尝试将如何进行下去,银行业乃至全社会未来都会持续关注。

引导“科技向善”,是强调把握守正与创新的边界。扎根互联网创新繁荣的浙江,浙商银行有意擦亮它“数智浙银”名片,深入实施数字化改革。

此外“善本金融”里也契合着普惠金融、小微金融、绿色金融的精神内涵,这些向善的工作内容也与“科技向善”结合,在浙商银行年报里有迹可循。

例如2023年浙商银行启动实施场景化、数字化业务转型,对小微市场主体全面复苏和创新发展提供了推动作用。反映到成果上,该行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201.28亿元,较年初新增428.42亿元,增速15.45%,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95个百分点。

绿色金融实践也被浙商银行视为积极探索善本金融的实践,当年绿色贷款余额2034.36亿元,较年初增长幅度达到39.41%,亦高于全行各项贷款增幅。

“善本金融”夯实了公司的资产质量、提供了稳定发展的业务基础。想要继续从“善本”里挖掘增长动力,仍是需要时日浇灌的工夫。除了润物细无声的“善本金融”理念,浙商银行也在实操层面尝试新的方法论……

3、“善本+弱敏感”能否穿越周期?

近些年,逐渐出清历史包袱的浙商银行,业绩增长重拾增速。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37亿元、同比增长4.29%,归母净利润150亿元、同比增长10.5%——两项指标都好于同业平均水平。净利息收入同比增长0.99%,在整个行业息差持续收窄、压力较大的背景下,更实属不易。

营收的高增速延续到了2024年一季度,当季公司实现营收184亿元,同比增长16.6%,归母净利润59亿元,对应的同比增速为5.1%。

在逆风的经营环境里,浙商银行用什么保住来之不易的增长?除了“善本金融”理念之外,浙商银行还提出了“垒好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策略,意在进一步强化风控意识和穿越周期的能力。

之所以关注“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是浙商银行看到银行作为典型的顺周期行业,经营情况通常随着大势波动。尤其是当下,全行业一面肩负金融赋能实体经济的重任,另一手要兼顾经营的安全性以及股东的回报。

怎么跳脱周期走出独立行情,做到平稳长远的发展呢?“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成为浙商银行眼里的压舱石。浙商银行给出了对压舱石的三重理解——

其一,具体到行业上,是将资产投向与经济周期弱相关、关系国计民生且刚性必需的行业,比如教育、医疗、仓储物流、电热水气生产供应,以及一些新能源行业等。

其二,从集中度考虑,追求“小额分散”特征,发现经得起风险考验的资产。

其三,从资产类别角度看,“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还关注AUM财富管理规模、FPA对公服务量等具有大流量、轻资产特点的金融服务。

可以看出“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全面覆盖生息资产和非息收入两大板块重要业务,绘就的是一张穿越周期、智慧经营的高质量发展蓝图。

(图 / 浙商银行2023年度报告)

实际的践行情况如何?据公司年报介绍,2023年浙商银行“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营收占比超33%,相关资产营收增速20%,远超全行营收增速。

“善本金融”和“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像是一套组合拳,前者站在较高的道德层面提出了经营理念,后者是具有探索意义的实战策略。这套组合拳能否帮助银行经营穿越周期波动、打开业绩空间,进而成为值得行业参考的标杆样本?浙商银行的理论与实践在继续齐头并行。

*文中题图来自:摄图网,基于VRF协议。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子弹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