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07日
评论数(0)
出品/联商网
撰文/梦萦
受舆论风波影响的西贝门店,如今重现客流回暖情况。
近日,联商网实地探访北京西贝部分门店发现,通过菜品升级、价格下调、持续发券等一系列精准举措,西贝扭转客流下滑态势,重现热闹景象,已恢复至同期9成左右。
不过,虽然阶段性走出危机阴影,但挑战依然存在,西贝能否找到品牌升级的关键突破口?行业又从中折射出哪些新趋势?
01
短期自救见效

午间12:00-13:00的用餐高峰时段,在联商网走访的西贝北京大兴龙湖天街店内,虽然是工作日,等位区已有顾客有序等候。店内上座率稳定在90%左右,其中以年轻客群为主,也有不少老年人。

同时,门店的外卖出餐口,不时有骑手前来取餐。

而在同一时间段,西贝北京石景山万达店也有部分消费者在等位,上座率同样高达90%,桌位几乎座无虚席。

值得一提的是,这家门店的品牌形象已悄然升级,加入了“我从草原来”和“家有宝贝,就吃西贝”的标语,墙面装饰融入草原风光摄影元素,将品牌源自草原的天然基因与亲子友好的定位直观传递出来,让用餐场景更具沉浸感。
在西贝门店,透明开放式的厨房内,厨师制作菜品的过程清晰可见;店员服务很热情,等餐时会为顾客提供免费热茶、瓜子等,细节关怀不错。

可以感到明显的变化是,曾经象征高效出餐的25分钟上菜计时沙漏被正式移除。店员解释,因菜品制作工艺全面优化升级,原有时限已不再适用。
不过,虽然门店撤掉了上菜计时沙漏,但上菜速度不慢。

菜品制作整改方面,西贝在持续推进。此前,在9月15日,西贝曾发布公告,承诺2025年10月1日前,全国门店陆续完成9项重要调整,包括将所有大豆油烹调菜品更换为非转基因大豆油、儿童餐牛肉酱门店现炒、儿童餐鳕鱼条升级为门店原切大黄鱼现炸现烤等,调改工作自9月14日便已启动。
西贝也表示,为了让顾客拥有更好的体验,将尽可能把中央厨房前置加工工艺调整到门店现场加工。
目前,西贝已有多款核心菜品完成针对性调改:小米粥中的金瓜泥替换为新鲜金瓜片,羊肉串改为门店现切、现串、现烤,儿童餐“吃光光牛肉焖饭”的牛肉酱也已改成在门店内炒制。

值得关注的是,价格调整与优惠活动成为客流回升的关键。据了解,国庆前夕西贝已经调整了部分菜品的价格,大部分下调10%-30%。
联商网发现,与之前的价格相比,西贝的部分菜品价格有所下降,如黄米凉糕原价29元,现价26元;西贝面筋原价39元,现价33元;葱香烤鱼原价89元,现价79元;手撕椒麻鸡原价63元,现价46元;草原嫩烤羊排原价119元,现价109元……
更具吸引力的是持续三个月的代金券活动:9月24日起,西贝线下门店发起“西贝请您吃饭”活动,消费即可领取无门槛100元代金券,次日生效,活动持续至10月8日;10月9日,新一轮优惠无缝衔接,到店消费实付每满50元送50元代金券,可叠加使用,有效期30天。

进入11月,西贝持续推出回馈福利,活动日期为11月1日-11月30日:活动一,到店消费单笔实付每满50元,赠送50元堂食代金券,多满多送,次日可用;活动二,线上团券,50元团50元代金券两张,当日可用,每日限用1张。
据内部知情人士透露,西贝消费券将按月迭代发放,11月会继续发放一个月以观察效果,12月的发放安排将根据客流回流、客单价恢复及营收恢复情况再做决定。目前客流较去年同期仍有差距,为去年同期的90%左右,并持续上升,预计11月底客流可完全恢复。客单价方面,受补贴影响仍需逐步修复,预计年底可恢复至同期水平。
02
多维度战略调整
当前餐饮行业竞争已迈入“全方位深度内卷”阶段,众多品牌加速下沉,在细分赛道扎堆布局,同质化竞争愈演愈烈,叠加食材、人力、房租等成本持续攀升,餐饮企业的利润空间被不断挤压,生存压力与日俱增。
多年来,西贝以“明厨亮灶”“家庭用餐安全感”为卖点,凭借鲜明西北菜品类特色构筑的核心竞争力,既坚守差异化优势,又通过定位微调适配多元消费需求、拓宽受众边界。而为应对行业竞争加剧与增长动能承压的挑战,西贝在过去一年已启动多维度战略调整。

品牌定位上,2025年初将沿用多年的“西贝莜面村”升级为“西贝XIBEI”,战略定位转向“家庭欢聚餐厅”,提出“把更好的给孩子”的品牌主张,从强调西北特色的餐厅,转型为服务更广泛家庭客群的“欢聚”场所。
这一转型也并非偶然,如今家庭客群已成为餐饮消费的核心群体,且呈现持续增长态势。为此,西贝在门店设计上增加了儿童游乐区、家庭聚餐专属餐桌等设施,在服务上推出儿童专属餐具、宝宝椅、亲子互动游戏等增值服务,通过场景化打造吸引更多家庭客群。
菜品赛道上,为支撑新定位,西贝在2025年初推出融入莜面鸭饼等创新元素的烤鸭菜品,打破了西北菜的品类边界,丰富了菜单结构,吸引更广泛消费群体。
内部管理上,面对增长压力,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在2024年下半年重新担任CEO,旨在提升门店运营效率的“赛场”机制,强化企业组织力。

同时,历经多年市场探索,西贝已积累了不少多元赛道实践经验。公开信息显示,过去十年间,西贝先后探索了西贝燕麦面、超级肉夹馍、贾国龙功夫菜、弓长张等十余个快餐类新业务,覆盖不同品类与价格带,这些尝试虽未实现规模化突破,却为品牌积累了丰富的市场洞察、供应链运营与消费需求认知。
业内人士指出,未来西贝的发展潜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能否持续坚守服务家庭客群的核心初心,在深化品牌价值、优化产品性价比与升级消费者体验之间找到更精准的平衡点,凭借过往沉淀的实践经验与对核心赛道的坚定聚焦,西贝有望进一步强化差异化优势,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03
引发餐饮行业连锁反应
西贝的危机应对与自救行动,也引发了餐饮行业的连锁反应。同期,绿茶餐厅撤下了“本店无预制菜,现点现做”的广告语;海底捞则在部分餐品上标注了“预加工”字样……关于预制菜产业的健康发展命题进入公众视野,推动行业朝着更规范、更透明的方向发展。
联商网顾问厉玲认为,相关争论源于预制菜无统一标准。预制菜本身不可怕,关键在食品质量,餐饮店应将质量放首位。面对当前形势,西贝需关店控成本、调整商品严控价格、做好服务并保持谦卑,要回归质量、价格与管理。
事实上,消费者对预制菜的认知与接受度存在明显差异。年轻消费者更注重用餐效率,对预制菜的接受度相对较高;而家庭客群、老年消费者则更看重食材新鲜度和现做口感,对预制菜较为抵触。一项针对全国消费者的预制菜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消费者表示“不反对餐饮企业使用预制菜,但需明确告知”;近二成的消费者表示“尽量选择现做菜品,避免预制菜”;另有少部分消费者表示“不关注是否为预制菜,只看重口味和价格”。
尽管消费者层面对“预制菜”的感知不尽相同,但业内共识的是,食品行业一定会走工业化的道路,预制食品产业化是大势所趋。
面对消费者的诉求和行业发展需要,监管部门也加快了预制菜规范化的推进步伐。9月21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发布消息,国务院食安办已组织相关部门认真研究,加快推进预制菜国家标准制定,并推广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明示,以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对于餐饮企业而言,建立信任和口碑,是最深的“护城河”,只要根基稳固,品牌就具备强大的抗风险能力和客流回流潜力。而围绕家庭聚餐、儿童生日会等场景提供独特的情绪价值,将有助于企业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归根结底,餐饮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从未改变,既在于食材的真诚,更在于与消费者沟通的坦诚。随着国家标准的出台和消费环境的持续优化,餐饮行业将进入“规范有序、良性竞争”的新阶段,那些坚守品质、尊重消费者的企业,终将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