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6月14日
评论数(0)绩效是绩效主义者的墓志铭
4月的广州,俨然已经有了夏天的味道,连续几天的炙热,酝酿出没有尽头的黑云压城。最终,一场暴雨倾盘而至。在滂沱的大雨中,润丰公司的赵胜焦虑的心情稍稍得到一些舒缓。两年前,出身营销一线、经历多个行业摸爬滚打的赵胜经猎头公司“牵线”,加盟了润丰公司,润丰公司是一家照明企业,排名行业第三,仅次于第一、第二的雷鸣公司和金铭公司。赵胜加盟之后,深得公司创始人老张总的信任,成为公司销售领域的操盘手。就在赵胜在老张总麾下如鱼得水之际,一场人事变动不期而至。 一年之前,因为年事已高,老张总卸任。长子小张总顺理成章地成为他的继任者。在管理风格上,张氏父子大相径庭,小张一改老张总“宽严相济”的管理风格,多年海外经历令其更加“西化”一些。特别是在绩效考核上,小张总坚持唯数据说话,他认为只有这样,管理才能做到客观公正,避免主观因素的干扰。 小张总上任没多久,恰逢LED行业原本高悬的成本价格跳水,一场巨大的产业变革不期而至,小张总看准了这个也许可以一举超越行业老大雷鸣的机会,甫一上任,就实施了咄咄逼人的渠道拓展策略,配合品牌上的高举高打,仅2013年费用投入就超过4个亿。 为了实现2013年(2011年、2012年分别为8000万和4亿元)20个亿的销售目标,他亲自参与修改了原有的绩效考核体系。 经历过多家行业,屡次担任操盘手的赵胜经历过很多营销“恶战”,对“空降兵”与“元老派”的“公司政治”也司空见惯。况且他也承认,面对这样十年一遇的行业拐点,小张总的做法也不无道理,甚至赵胜也认为,在行业拐点的当口,适当赌一把也是值得的。 不过,赵胜多年的经验直觉还是令他对公司感觉到一丝不安,他认为,小张总的绩效考核指标定得过高过细,且过于看重短期利益,因而存在一定的风险。
少主新政
8年前,老张总创立了润丰公司。 作为行业后进入者,润丰公司能够迅速获得发展有两个原因:首先,虽然公司起步较晚,但制造优势还是让公司弯道超车,雄踞第三;其次,张总善于打理客情关系,不仅能够与经销商打成一片,更重要的是,不看重短期利益,而是更看中长期发展与共赢,且给经销商较大的利润空间。因此,张总能与经销商建立良好的关系。 与父亲的大将风度与沉稳不同,小张总更相信结果和激励的作用。小张总历来对格力模式推崇有加,在高层会议上,小张总表示:“传统经销商与厂家作为两个利益主体存在分歧,厂家的目标是移库和回款,而经销商的目标是出货和返利。这就导致双方在很多时候不能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市场。”小张总认为:“要解决这样一个问题,空调巨头格力提供了一个范本,即通过股份公司的形式,成立由厂家与经销商共享利益、共担风险的方式,将经销商与厂家捆绑在同一个战车之上,并通过严格的绩效考核保证其业绩提升,从而实现称霸市场的目标。” 话音一落,很多高层表示同意,其中不仅有内心表示认同的,也有忠心耿耿者,一些高层主动发言对小张总的做法表示支持。而一边的赵胜却沉默不语。他认为,真正的商业模式很难复制,格力模式的本质在于通过建立股份公司的形式,将一个区域最为优质的经销商资源揽入公司,实现优质资源的独占。而如果后来者想模仿这种模式,却往往只能事与愿违。在照明行业,雷鸣公司通过建立分公司的模式,实际上已经获取了每个区域最为优质的经销商资源。如果润丰公司这样做,很可能最终竹篮打水一场空,因为很难再找到比雷鸣公司更为优质的经销商资源。 令人更为担心的还不仅在此,小张总一改过去老张总的管理风格,更加认同西方“管事理人”的他提出,要做到“以法治企”。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请国内顶尖的管理咨询公司,制定了覆盖中层到基层,到经销商的,近乎苛刻的绩效考核体系,奖励和惩罚都非常鲜明。 对于公司与经销商合作成立的股份公司,则提出了较高的销售指标,且要考核市场占有率、利润、终端铺货率等一系列指标,最终结果是上述指标按照一定权重计算得出,即使经过业务员讲解,很多经销商对此也不甚了解。随着LED市场的爆发,小张总提出,2013年就要实现20个亿的目标。奖励方面,如果分公司完成任务,就可以获得丰厚的回报,如果完不成,则有可能被“扁平化”甚至“取而代之”。此外,张总还根据经销商业绩情况对经销商进行评级,从而制定不同等级的优惠政策。 小张总的铁腕政策不仅仅限于销售部门,为了尽快完善产品线,与雷鸣等公司竞争,小张总对研发部门也下了“猛药”,研发部门的收入也直接与产品销量挂钩。为此,主管研发的副总裁魏明敢怒而不敢言,在魏总看来,研发部门并不是一个时刻在商言商的部门,很多时候,做研发需要一种物我两忘的境界,而过于功利化,难免会对研发部门产生不良的影响,而这套绩效考核体系本来就不科学。原作者: 周雪静 《销售与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