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夫

往事乱弹:坚守与摧毁

2014年06月13日

评论数(2)

  我的商海岁月:

往事乱弹:坚守与摧毁

 

从南方到北方,超市这样的全新经营业态和商业模式,进入国人眼帘后,几乎一夜之间风靡大江南北。但是直至上世纪90年代末期,即便在北方或者中原,这样的“新鲜事物”在当地尚属凤毛麟角。

相信站在繁忙的收银台前,看着长龙似的排队,雪片一样的钞票,任何一个商人都不会不为之心动。

那种全新的业态和商业模式,为消费者带来了无限的冲动,更为无数商家和投资者展现出炫目的曙光。那简直就是一场革命,彻头彻尾的颠覆,把经营手段、管理思想、投资理念、商业内涵全部颠覆,瞬时间,就像一夜之间城头变幻大王旗,“商场”换了人间。那种以人本服务理念和现代营销理念贯穿全部经营过程的经营模式,从心底折服了芸芸消费者,在90年代那个奇妙的商业岁月,每新开一家超市,市民们便蜂拥而至,争先恐后疯狂扫货。

在中原一个小县城,曾经有一家区区数百平米的小超市,根本就谈不上规范的商品配置,然而开业当周,平均日销售竟然高达60万,要知道,那时的物价之低,远非今日可比,剑五茅系列,从几十到一百多,白菜萝卜还是几分,薯片虾条5毛钱左右,春节北方反季细菜诸如蒜台、青椒之类,1块至1.5元已属疯涨了。商场的定价,一般要精确到分。这样的物价指数和价格体系,一个以日配品和食品为主的低值单品的超市,卖到几十万,一天到晚得有多少商品进进出出上上下下啊!

 

但是,善于跟风,长于模仿,醉心于山寨的国人,不会让这种甜蜜的日子太久。也许,这也是市场需要竞争的一段不可避免的过程吧。

很自然,投资开超市的人蠢蠢欲动,一下子蜂拥而至。

而他们大多坚信“白天开店,晚上分钱”的好梦,以至于最终演绎了一场场投资悲剧。

 

时至今天,我从一个较早实践于商场,从事现代零售研究和零售营销策划的从业人员,成为曾经不愿意服务于零售业实操的逃避者,期间所经历的太多的无奈与痛惜,并非与上述业界乱象无关。

 

那个时候的好几年里,我接触并服务了几十家投身商业零售的大小企业,尽管他们口头高喊现代经营理念和所谓的顾客至上的服务信条,可是很难从其行为中审视出这些东西的折射。投机和短视,专断和随意,揽权和干涉,几乎是这些企业的常态,“白天开店晚上分钱”才是他们坚信的投资结果,一旦不能很快“分钱”,他们毫不怀疑自己的愚蠢和错误,把一切归咎于所聘的管理者无能,要么就是他们和供应商伙穿了一条裤子了。

他们的眼睛只盯住收银台的钱箱,而从不思考商品的规律的顾客的感受;他们对商品熟视无睹,却不停地走马灯似的斩将换帅,从不反思自己的专业水准和失误;他们听信谗言,喜好逢迎,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把一个企业搞得是非全无,黑白颠倒,最终倒闭了,竟继续嫉恨别人,仍然不知悔思。

 

最为流行模式,莫过于一些投资人笃信从一些跨国企业、大型连锁企业等商家套来的“勒索供应商”模式,动不动就征收名目繁多的公关费——进场费、年节费、端头地堆费、促销费、条码费等等,被当做衡量采购招商人员水平能力的尺度,更有甚者,把收取公关费用、盘剥供应商的程度视为采购人员对老板和企业忠心与否的标准。

那些企业和它的管理者们,从不考虑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个道理,巧取豪夺的费用,设置高高的进场门槛,迫使供应商在进行商品配置时进行一些条件限制,大量的市场营销资源被搁置、压下、转移,甚至通过价格调整,最终导致商超失去了关键的竞争优势。

合作中的诚信被要求为单方遵守的原则,账期结算成为霸王条款,甚至随意的延期压帐。杀鸡取卵,竭泽而渔是一些老板一贯的手段,在商场的百货服装租赁经营区,商场整年、半年、整季度预收取租金,把商场经营风险完全转嫁给商户,见风涨租,成为商场的习惯动作,除劳务雇工、水电费外,各类促销费,甚至商场推广费用,一股脑摊派给商户,同时按照营业额即时收取固定比例税金与扣点是几乎每个商场的惯例。

在商场面前,供应商,合作商户失去了防范的能力,成为砧板上的鱼肉。一些非法集资,诈骗集资,骗取货款的商场老板时有曝光,一旦它们蒸发、跑路,商户们、员工们只有望楼兴叹,一脸无辜,彻底无奈——楼是商场老板租的,货架还欠着工厂的钱,其它还欠着大笔银行、高利贷的钱,只有商品是自个的,爱要不要,还不一定能拉走。。。。。。

 

那个年代,只有两种东西坚守了下来,一天天臻于成熟的零售理念和零售技术,通过本土化提炼和实操演变,造就了大批零售骨干人才,成为日后民族零售业发展兴盛的栋梁之才。记得早在2000初,尤其是非典之前,大量的媒体舆论以及权威的商业零售研究管理机构断言,洋超市彻底攻陷占据中国大陆市场是大势所趋,本土零售企业只是陪绑,然而,时至今日,尚不过10年,几家来势汹汹的跨国零售资本已见短板,而本土零售企业如一棵棵当初的幼苗,已然长成参天大树,屹立于零售森林沧海之中,迫使外资零售开始走下坡路,强力挤压外资零售企业的盘踞空间。

坚守并成熟的另外一种东西就是企业的经营理念。一些成长起来的企业,从身边前赴后继倒闭企业的刀光剑影中看到了危机,看到了病因,看到了企业真正缺少的东西:诚信。不管倡导人本,博爱,顾客至上,还是服务第一,上帝理念,其实对顾客,对员工,对供应商来说,集中体现了两个字一个概念:诚信。没有诚信,就没有爱心,没有诚信,就没有公平,没有诚信,就没有认同,没有诚信,也没有发展。在这方面,做得最好的,就是河南许昌的胖东来。当初,胖东来还很年轻的时候,许昌有四大家连锁零售同行,走到今天,沧海桑田,唯独胖东来可圈可点,其他企业乏善可陈,有的甚至早已倒闭。而胖东来的经营和管理理念其实就两个字:舍得。舍得大利,回报社会;舍得小利,换取诚信;舍得局部,换取发展。

而那些曾经风云一时,幻想呼风唤雨的企业,却倒在自己设置的霸道语境中,羁绊于丢失诚信的习惯下,或一蹶不振,或渐渐消亡,不啻于自己摧毁了自己。回首以往,其由恢弘步入悲催,着实令人扼腕。

 

一夫  2014.6.12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张一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