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商能否做个“海豚族”
2010年到2011年,经济圈里关注度最高的莫过于“CPI”这个词汇。
“CPI”为什么会这么热,那是因为市场有点“胀”。伴随着通胀,继“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之后,最近又衍生出一个反应市场新现象的名词“海豚族”。
但此“海豚”非彼“海豚”,“海豚族”是指海量囤积食品一族。在百度百科中的解释为:因为食糖,酒类还有食用油等基本食品的疯狂涨价导致一些人在其进一步涨价时候,开始囤积粮食,这类人被称为“海豚族”。
当看到这个名词解释,笔者会心一笑的同时,不禁想到,零售商能否也做个机敏的“海豚族”?
低买高卖,自古就是商人的生存方式,而对于竞争激烈的零售行业来说,高卖现在来看已基本无望,价格的透明度,让零售商的利润也趋向于透明化。但温和通胀对零售商应该算是利好。而科学囤货,可以实现部分商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让零售商在应对通胀的竞争中更具优势。
前不久有报道称,53度的飞天茅台价格已经破千,但仍是一瓶难求,而沃尔玛深圳山姆会员店却传出消息,只要消费者购物满10万元,就能配给2箱茅台酒。暂先不论这种做法是否合理,单从商业角度来看,就已经赚足了消费者的眼球。
因此,笔者认为,零售商不能永远只关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应合理运用市场变化来调整经营手段,或许还能带来意外的收效。
不过,零售商也不能盲目囤货。在囤货的技巧上和原则上,应该注意几个问题。
首先,不能违背政策,要符合大趋势。在2010年国家发布的“国16条”中,其中一条就是明确打击恶意囤货,所以零售商需要界定好恶意囤货和合理囤货的区别,否则一不小心就会成为行业的反面教材。
其次,一般囤货主要囤积的是快速消费品,零售商要时刻注意国家政策的调整,包括一些国储性质的商品在市场投放的数量和时间,国家政策往往是市场调节的杠杆。
第三,在商品的选择上,一定要讲究技巧性。务必关注商品原料的国际市场价格走势,例如,零售企业要囤积食用油,就一定得关注到国际市场的大豆、花生的价格走势,以及期货的价格走势,因为原材料的价格走势是决定商品价格的重要因素。
同时,也要关注市场上,大规模的游资动向,绿豆、大蒜等一度都成为了游资热炒的目标。而热炒商品往往造成市场价格的虚高,一旦游资撤离,导致价格崩盘,零售商可能成为受害者。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zhhzs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