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商业地产之动线设计研究
笔者发现顾客多走“回”字的内线,少走“回”字的外线,形成了狭长形楼体的客流小循环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理想的动线是顾客进门之后走完整个卖场,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顾客进入卖场之后首先进入共享空间,此时共享空间可能正在做营销活动,聚集了大批顾客围观,但由于共享空间距离入口太近,实际情况是门口人山人海,卖场深处柜组前面人烟稀少,顾客在门口就停住了脚步。因此,共享空间应该适当后裔,顾客要想观赏共享空间的活动表演必须先穿过门口的一批柜组,这样顾客就进入了商场里边。
第二个问题是当顾客进来之后,电梯正好在中间,除非在卖场深处有特别吸引人的东西,否则他最多在电梯附近转一圈,然后就上楼了,形成客流小循环,楼体两边成了死区。对于这种狭长形楼体的电梯必须分开设立,顾客进来之后如果想上楼,必须向两边走,这么一来他必须经过更多的卖场空间,接受更多的商品信息所示走“回”字的外线。
第三个问题是楼层主通道的设计,大多数设计人员为了保证商场的通透性而设计了两条笔直的主通道,驰昂咨询的分析师徐黎琼在调查中发现,大多顾客表示当他们站在一条一百多米长、两三米宽的通道一边,看着眼前的通道以及头上的顶棚海报由近及远、由大到小的变化,那种强烈的视觉冲击,让顾客感到特别疲惫,“这条通道太长了,走下去太累了”,于是转身离去。针对这种百货卖场中的长通道不能做“一”字形设计,而应该考虑“之”字形设计,隔三四十米做一个拐弯继续前进,这样顾客那种疲惫感可以得到有效缓解,有一种曲径通幽、柳暗花明的感觉。
通过共享空间后移、电梯强行分流、主信道“之”字形处理,相对来说,狭长形楼体的客流小循环问题得到了有效改观。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xiongjie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