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8日
评论数(0)出品/联商专栏
撰文/方湖
图片/Pixabay
疫情突如其来,世界经济遭遇重挫,全球需求市场萎缩,国际局势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格局。
01
中国进入全新时代格局
一、全球格局正在激烈动荡,从单极到多极。
经济摩擦、贸易制裁、专利封杀甚至军事冲突,国家单极化局势不被国际社会长期接受但是霸主不会轻易走下神坛,会利用手中的大棒和美元制造各种冲突和矛盾,将世界搞成一地鸡毛,坐收渔翁之利。
二、全球产业链被打破。
因为国家利益冲突,原本全球化的能源链、产业链被打破,寻求全球化的研发与制造方案,尤其是高端制造产业,可能会面临较大的挑战。
三、疫情不会停止。
新冠病毒从Alpha、Beta、Gamma、Delta、Omicron经历了多次变异升级,至今未被完全消灭。最近听说猴痘又开始流行了。因此看出来,这个瘟疫已经成为毁灭世界、国家战争的武器和手段。只要国际冲突存在,可能在较长时间内,疫情就不会主动停止。疫情成为新常态,因为有人不断地制造病毒,释放病毒。
四、中国经济增长进入新的阶段。
从高速增长到中低速增长,经济发展处在结构调整阶段,处在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阶段。高端智能制造产业,处在转型升级关键时期,目前还在攻坚克难阶段;低端制造和代工,很多大规模转移到东南亚,就业处在较大压力阶段。
五、中国人口结构,从金字塔型演变到棺材型。
根据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截至2021年末,中国人口总数14.12亿人,比2020年末仅仅增加48万人。人口出生率仅有7.52‰,死亡率为7.18‰,这意味着中国告别人口红利,迎来人口拐点了!
我国有两个重要的人口变化转折点:第一个是2010年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到达峰值;第二个是2025年前后,可能会达到人口总量的峰值。
人口结构调整,城市人口老龄化,人口出生率下降,不婚、晚婚、少子等成为年轻人的正常选择。中国人口进入老龄化时代。
中国人口红利在2021年达到顶点,之后就是不断衰退,今天人口红利对生意的推动已经不再主导。
六、中国互联网发展进入内容消费时代。
Z世代加入消费主力军,消费逻辑开始迁移。
互联网1.0的PC互联网,核心是网站,主要流量集中在大的门户平台如新浪、搜狐、网易和搜索引擎百度等。互联网2.0时代的移动互联网,核心是手机APP,微信取代门户网站和百度成为移动互联网入口。
现在是互联网3.0,也就是商业社交互联网时代,通过社交+支付打通B端和C端,核心差异就是移动互联网成为社交媒介也是内容消费的载体,不管是短视频还是游戏,不管是社交还是线上办公,这里承载着年轻人绝大部分的生活和精神需求。
内容消费成常态,原创IP的价值显现。构建内容消费的闭环,才能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拥有流量入口是关键。从Z世代各领域的用户TGI表现来看,短视频领域的Z世代用户覆盖和使用深度TGI两者数据均表现靠前。短视频已成为Z世代获取资讯、发表观点、参与讨论的重要媒介平台。
七、中国商业格局处在调整阶段。
一方面是中国二元化经济,导致商业分布的东西差异性、南北差异化较大,城市与县域、大城市与小城市差异较大;另一方面,商业零售结构性差异。大城市,中档商业体分布较多,定位性高品质的城市级商业综合体较少,传统同质化的商业体较多,创新有特色的商业体较少;中小城市,传统百货和商超较多,符合年轻人消费的综合性商业体较少。
在疫情常态化和中美贸易摩擦之后,很多外溢的奢侈性消费保留在国内,引发国内奢侈品消费的逆势上涨,同步也促进国内奢侈品购物中心的蓬勃发展。如SKP的二三线城市的下沉扩张。
02
商业经营为什么这么难?
一、更为复杂的经营环境。
经济降速、产业升级转型、产业链割裂;国际秩序重组、中美摩擦、俄乌冲突;新消费崛起、互联网升级、人口降速;就业压力加大、消费萎靡、消费信心不足。国际政治经济冲突、国内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商业零售行业转型压力加大,叠加不断反复的疫情,致使商业经营环境更加复杂。这也是企业不得不面对的、且无法做选择的经营环境。
二、不确定性增加。
疫情的不可预测性,疫情防控的不确定性,后疫情消费恢复的不确定性。疫情或大或小,防控受到各方面影响:各城市政府的决心和执政能力、各部门的措施力度以及老百姓的配合力度。在疫情的不可预测、管控和结果的不确定性的之下,导致整个消费逻辑和投资逻辑都是无效的。
当今处在百年发展之大变局,国际国内各种不可控制的因素增多,各种冲突摩擦几率大大增加。不安定的国际营商环境,给商业增加更多的不确定性。
三、消费萎缩,消费信心不足,消费逻辑在改变。
宏观角度来说,三驾马车,投资和消费、进出口目前来说都存在较大问题,不能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社零总额,一改连续多年持续增长势头,近三年出现比较大的调整,基本都在40万亿+水平震荡。
微观角度来说,就业率下降、就业形势艰难,企业通过瘦身裁员等方式过冬,员工在实际收入和未来预期收入没有增长前提,出去必要的刚需消费外,基本上都会优先考虑储蓄。
截至2022年5月31日,中国疫情仍没有结束,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现在消费是一地鸡毛。
消费侧的逻辑也在发生变化:消费降级与关注性价比,国货崛起;在线消费和在线娱乐比重在增加,实体商业突破难度加大;科技创新强国,年轻消费者更加关注科技产品更新。
四、商业规模持续增长
中国商业长期处在存量和增量并举阶段,规模持续增长,不仅存量商业规模大,增量商业每年仍保持一定增长。2021年购物中心存量达到5.35亿平米,其中新增商业面积达到9700万平米。2022年预计新开业购物中心900个,虽然比2021年的1113个略少,仍高于2020年数据。
最近三年,宏观上社零总额增长乏力,微观上消费萎靡、消费信心不足,叠加疫情反复,导致商业经营压力加大。主要表现在商业的空铺面积增大、空置率增加,商铺的平均租金下降,一些中小型商业体因不具备可持续竞争力出现关停并转。
03
商业企业如何打造“防疫系统”?
一、建立有防疫功能的危机组织。
企业家需要面对和处理不同时期面临的危机。新东方的俞敏洪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在国家双减政策之下,依然关停近1500间校区,遣散员工退还学费。开始转换经营方向,将新东方在线调整为农产品在线销售平台,俞敏洪老师亲自站台直播带货。同时保留的部分核心校区,开始转型做新东方素质教育。
敢于担当,敢于直面危机。多次实践证明,危机来临时刻,企业一把手需要发挥领导担当,而不是管理职能。一是在危机中要为企业找到发展方向,二是建立企业危机时刻的统一文化和认知,三是应对危机的关键行动。
二、聚焦核心业务,挖深护城河、垒高护城墙。
春江水暖鸭先知。任何一个企业,需要具备先天对商业经营环境变化的感知能力。在疫情或其他风险到来的时候,企业需要做出什么样的动作,是收缩还是扩张?
一般企业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生存模式,保存现金流,主要表现为砍项目消减成本,甚至是裁员、关停部分盈利不好的项目。另外一种就是成长模式,全力以赴寻找新机会,更看重长期发展,把长期发展看得比短期经营更重要。
聚焦核心业务,心无旁骛,专心做好当下业务,
三、未雨绸缪,转型数字化经营。
随着中国社会数字化转型进程的加快,数字化转型是包括商业零售企业在内的都绕不开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必须的转型之路。数字化转型既迫切又挑战巨大,既不是线下门店简单“上网”,也不是线上为线下导流,因为数字化带来全新的商业逻辑和企业运营逻辑的重大转变。
商业零售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几个要点:以经营客户关系为主体的商业模式再造,线上线下的全渠道经营,深耕私域流量价值建立稳定社群营销,快速的末端物流配送等等。
四、敢打硬仗,塑造组织韧性。
疫情不仅是对国家政府的大考,更是对市场经营主体的企业的大考,疫情轻则使企业放慢步伐、现金流吃紧,重则使企业失血过多而亡。在疫情生死大考面前,作为企业领导人,必须有担当有果决的行动,才能拯救企业于危难。
精简组织,瘦身强体,提升组织效率。解决制约业务增长的瓶颈问题。
强化企业核心能力的同时,寻找新的增长点。打造生态,扩展联盟,简化管理。之前需要层层汇报,逐级审批的,现在可以减少环节、缩短流程,让管理快速抵达业务前线,保证业务效率。
五、改变投资逻辑。
疫情之下,商业零售企业最核心的是改变投资策略,要守住现金流。
保持良性健康的现金流,才能保证企业最底线的运营逻辑。
关闭亏损门店和业务。疫情不能快速结束或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的当下,需要当机立断,甩掉包袱、关停亏损门店,关闭没有产出的业务,及时止损,避免持续的现金流投入。
谨慎扩张。关闭亏损店面和关停不盈利业务同时,尽可能持有现金,保障现有核心业务体系的可持续性发展。同时最大程度避免扩张和高现金流投入,即使考虑抄底和逆周期机会,也应该提高开店的测算模型的底限,保证项目的成功率和提高回报。
六、坚持长期主义,克服周期。
借鉴百年发展历史的长寿公司,他们基本具备三个特点:第一特点就是稳健经营;第二特点就是与本地生活息息相关;第三就是具备长期经营的理念,也就是长期主义。越是在困难的周期低谷,越需要用长期主义的思维,既要有未来方向和发展目标,又要强化当下能力、度过低谷的决心。
写在最后
正是因为其不可预见性和不确定性,给中国经济和企业发展带来重大挑战。同时,因为国际国内等多方面的影响,我们的商业零售企业亟需强健自己的体魄、健全抗风险机制,聚焦核心业务、挖深护城河,精简成本和流程、打造组织韧性,扩展全渠道、发力数字业务,打造具有防疫功能的企业应急组织,方能迎接挑战、度过难关。
大概率,疫情、经济、人口将进入新常态。在低谷时期,既需要建立防疫系统、低头努力踏踏实实克服当下困难,更需要坚定信念、抬头仰望星空看到未来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