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实锤了。
6月8日,蚂蚁金服宣布完成新一轮140亿美元融资。其金额超过此前传言的100亿-120亿美元。
这是至今全球最大的一笔单笔融资,投资方包括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马来西亚国库控股、华平投资、加拿大养老基金等全球顶尖资本。
有机构推算,该轮融资后,蚂蚁金服的估值高达1500亿美元,超过了阿里巴巴上市前的1400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独角兽(估值超10亿美元的未上市企业)”。它一旦上市,将超越百度,成为国内排在阿里巴巴、腾讯后的第三大科技公司。
透过现象看真相。小郝子认为,融资给力,估值飙升,投资方看中的,是蚂蚁未来的商业价值,其核心在于——它塑造了一个技术开放的庞大生态。
总结来说,在蚂蚁生态中,它开放技术,解决用户的痛点,搞定合作伙伴的难点,打造出一个“英雄联盟”,找到共生、共营、共治、共赢的甜蜜点。
如此,开放共担下,市场上升时,它不缺“势能”,市场下降时,它不缺“底气”,兼顾“市梦率”、“市盈率”,自然价值不菲。
就像湖畔大学教务长曾鸣所说:这种技术的开放,很容易形成新的社会化协同,如此,平台型公司就可以汇聚周边资源,创新不断,越长越大,不可逆转。最终,达成马云期望的“靠技术赢得利润,用创新赢得市场。”
开放是糖,战略担当
然而,现实中,更多时候“开放是糖,甜到忧伤”,一位互联网老咖这样告诉小郝子。
看看如今的互联网世界,但凡有点规模的公司都说自己“开放”,因为这是极具实效的“战术”——业务初期,跑马圈地,拉友军、结帮派,争夺互联网“黑暗丛林”中的生存资本。
然而,当这些平台型公司不断壮大,那拼凑的盟友就变得“初虽有欢,后必相吐,虽善不亲也”。随之而来的是,合作、共赢放一边,霸王条款出现,侵吞伙伴资源,纷争接二连三,于是,表面开放崩坏,塑料友情玩完。
的确,这样下来,战术成了,短暂的发展有了,但平台型公司没有真实的开放,缺乏商业生态伙伴的分担,创新成本、风险更高,成熟期后,被“边缘颠覆”的风险更大,同时,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业务波动也会更多。
因此,要基业长青,就得将开放真正做成企业战略,实现管理大师迈克尔·波特说的:形成战略优势,提供独特价值,博取创新、升级的潜在机会,由此掌握“竞争中决定成败的关键”。
例如最近刚完成升级的余额宝。之前,为满足监管要求,它被限额申购,宝粉们每天“定好闹钟抢宝宝”,堪比春运抢火车票。
之后,余额宝背后的天弘基金,创新开放,对接博时、中欧两家货币基金,分享技术后台,将用户资源、风控方法、运营机制倾囊相授,大家一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既让小伙伴称心,也让监管放心。
如此,余额宝才又回到存取、消费,准现金一样的方便,收益还小幅上升,令4亿用户继续每天“少则一个茶叶蛋,多则一顿早餐”的小确幸。
而在更传统的领域,借二维码拓展支付宝场景,蚂蚁金服不仅让地铁、公交减少20-50%的零钱使用量,避免了成吨零钱的运输、清点、核计,更让它们从过去的“收钱不认人”变成“收钱又认人”,建立起用户账户体系。
在此基础上,地铁、公交才能玩转数据分析,打造精准推荐、定向优惠、站点预定早餐……创收不断,这样,它们减少对车体广告,财政补贴的依赖,真正玩出了不一样的烟火。
互惠互利下,余额宝得以继续成长,支付宝拿下每天数亿次支付的地铁、公交场景,蚂蚁金服也因此夯实了业务基础。
可见,战略担当下,开放是糖,甜美共享。毕竟,有Facebook、谷歌、阿里巴巴做“开放”典范,对标之下,前人站住,蚂蚁金服就能“后人站高”。
敢“割肉”,给“赋能”,“英雄联盟”有力量
不过,要把这样的技术开放做深、做透,也绝非易事。这不仅要分享技术,更要分享用户、资源、利益,在自己身上“割肉”,还要结合行业特征,给出“赋能”方案,如此,才能形成深度地协同效应,让“英雄联盟”关系紧密又有力量。
其实,早在几年前,关于蚂蚁金服是姓“技术”,还是姓“金融”,就曾在管理层引发激烈的讨论。
毕竟,当时,阿里小贷、花呗、借呗等项目已具备相当规模,蚂蚁不缺融资渠道,风控手段,仅凭自有资金,就能将这些业务做得风生水起,赚得盆满钵满。
一旦蚂蚁姓“技术”,走技术服务路线,就意味着更多地开放——分享辛苦打磨的风控模型,引入更多外部资金,让出自己的利息“蛋糕”。
但“风物长宜放眼量”,最终,蚂蚁的管理层还是决定放弃短期利益,选姓“技术”,用开放换市场,按蚂蚁金服董事长井贤栋的说法:“蚂蚁金服所积累的技术能力和产品,将全面向金融机构开放,成熟一个开放一个。”
就像它旗下的网商银行,创立了风控 “水文模型”——模仿城市水文系统,把单个时点难以判断的事情,放入历史数据、关联数据,综合计算线下小商户的收入水平、偿还能力、欺诈可能,打造出“310”贷款模式,即3分钟申贷,1秒钟放款,全程零人工介入。由此,突破过去只能借贷线上商家的局限。
用网商银行行长黄浩的话说:现在要将这样的能力,“整体打包输出”。如今,该行已经为50多家商业平台、金融机构按需定制系统建设、账户对接、账单管理、代扣还款等服务。技术开放下,让它们能服务原先无法顾及的中小商家,逆转过去的“310”(3周申请,1个月审批,基本不能贷款)
与之类似,蚂蚁金服还在支付宝、蚂蚁财富等应用中,对基金公司、银行、保险公司开放“财富号”(支付宝内的“公众号”),提供用户画像、精准营销等一系列工具,帮助它们激活潜在用户,连接用户、分析用户,使得金融产品与用户精准匹配。
很快,像“华夏大狮”、“招商武侠江湖”、“兴全弹幕小天后”……一批原生的机构IP从财富号里走出来,因为接地气而爆红。老百姓不再“不懂产品,胡乱买”,机构也不再“不懂需求,强行卖”。
用华夏基金副总经理李一梅的话说:借助蚂蚁的赋能,华夏终于了解到基民的痛点、痒点、甜蜜点,从过往积累的7000多个知识点中,找到为基民服务的重点,绝不再像过去自以为是地讲故事。
当然,这些过程中,蚂蚁也将获得大量的技术服务收入。按照最近披露的融资文件,3年内,其技术服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将从现在的34%上升至65%。
这样看,即便按阿里财报推算,蚂蚁有短期亏损,那也只会是它转型的“阵痛”,随着技术开放的协同效应彰显,结合行业的典范不断扩充,蚂蚁的“英雄联盟”必然壮大,其收入规模扩张、利润转正,其实只是时间问题。
无疑,蚂蚁金服已经走过15年(包含支付宝),从投石问路、多方探索,到全面起航,再到如今的蜕变开放,它不再是冲入瓷器店的公牛,而是“懂给利,不颠覆,善协作,不替代”的技术基础设施。
别忘记,金融市场N万亿规模,从没有一家公司能“赢者通吃”。与其下海与金融老法师拼得你死我活,不如开放、结盟、再造,与它们共同进退。如此,同志者共谋,小伙伴称心,未来,蚂蚁才能在“生态的角逐、联盟的战争”中胜出,继续纵横四海。
一切恰如曾鸣说的:赢得未来的法宝,不在于你拥有多少资源,而在于你能调动多少资源。”
所以,这样盘算下,蚂蚁金服估值1500亿美元,真的高么?